“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并存 亞洲信用體系一體化步伐加快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1 15:48:39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權信用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一帶一路”50個國家主權信用等級結果具有沿線各國整體主權信用風險偏高等特征。對此,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指出,“一帶一路”的進程機遇與挑戰并存。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由于涉及國家眾多、投入資本量大,“一帶一路”戰略在實施過程也面臨著不熟悉沿線國家國情、國家主權信用等方面風險。
4月21日,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金誠)在“首屆系統性風險國際研討會”上發布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權信用分析報告》(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一帶一路”50個國家主權信用等級結果具有沿線各國整體主權信用風險偏高等特征。
對此,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指出,“一帶一路”的進程機遇與挑戰并存,個人建議要準確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各區域、各國的主權信用特征,在不同風險條件下制定差異化投資策略等。
東方金誠董事長羅光亦坦言,目前亞洲各國的信用評級機構普遍缺乏跨國作業能力和國際評級話語權,倡議“亞洲信用評級協會成員機構協商建立跨國評級業務合作機制”等等。
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主權信用風險差異性很大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主權信用風險狀況備受業內關注。
4月21日,東方金誠發布的上述報告顯示,2016年“一帶一路”50個國家主權信用等級結果具有三大特征,即沿線各國整體主權信用風險偏高、各國主權信用風險差異性很大以及各國、各地區主權信用風險來源差別明顯。
“ 比如有的國家政治不穩定風險很高、有的國家經濟實力的下滑均對各自的主權信用等級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識別一個經濟體五類評級要素之間的差異已成為準確把握其風險特征的關鍵所在。”王青在解讀報告時進一步分析指出。
報告亦稱,短期內部分國家主權信用等級存在調整的可能,絕大多數國家將保持穩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 實際上,自2013年正式提出以來,“一帶一路”戰略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14.3%,一大批“互聯互通”項目穩步推進。
“在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各類'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潮流持續蔓延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的進程機遇與挑戰并存。”王青坦言。
業內人士也分析指出, “一帶一路”建設置身于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和金融環境中,能否準確識別沿線各區域、各國風險特征,并制定有針對性的建設和投資計劃,將是該戰略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之一。
對此,王青亦進一步建議,首先要準確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各區域、各國的主權信用特征,在不同風險條件下制定差異化投資策略;二是對國別系統性風險進行實時、動態跟蹤,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三是可以通過與當地機構合作,利用世界銀行、官方機構投資保險等方式,進行風險緩釋。
亞洲跨國評級業務合作機制待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金融相關的信用評級仍待完善。
“目前亞洲各國的信用評級機構普遍缺乏跨國作業能力和國際評級話語權,難以滿足跨國的信用服務需求。”羅光在會上介紹。
他還進一步表示,各國對評級的監管體系、評級標準、信用等級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對亞投行、亞開行等跨國金融機構使用各國的信用評級服務體系,以及各國使用境外信用服務的需求者構成了障礙,實現評級互認的需求日益強烈。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借助亞洲信用評級協會這個平臺,不少評級機構在呼吁各國信用評級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發揮好亞洲信用評級協會這個平臺,加強各國信用機構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力求形成級別互認、滿足跨國貿易、投資和資金融通需求的亞洲信用評級體系對助力'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意義深遠。”羅光坦言。
他還表示,該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國際信用評級業務,愿與中國乃至亞洲的同行一起共同促進亞洲信用評級機構的跨境合作與交流,共同為跨國信用服務需求方提供高質量的國際評級服務,共同提升亞洲信用評級機構的國際評級話語權。
羅光亦進一步對亞洲信用評級機構合作提出了八項倡議,包括亞洲信用評級協會成員機構協商建立跨國評級業務合作機制,充分利用成員機構遍布在各國的評級資源為特定成員國際評級作業提供協作支持;以實現各成員機構評級結果互認為愿景,研究制定亞評協的參考評級技術指引、作業程序指南和標準體系,供成員機構自愿采納或參考建立本評級機構結果與亞評協評級標準之間的映射關系,最終實現各國評級機構評級結果的可比性;以亞評協“互認機構”成員和統一數據庫為基礎,吸納相關各國征信、認證、信息、咨詢等各類信用服務機構,逐步形成亞洲信用合作聯盟,實現跨國數據和服務的共享與互換,為各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個人提供全業務鏈跨國信用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