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投資研究院 2017-06-21 22:36:02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杜宇
實際上成都英德隋涌等業績承諾人的最新補償方案也已出爐,其中蘇曉東等7名業績承諾人補償方案是以賣出所持有的新華醫療股份作為補償(在股票價格回升到較高價格后),不足部分則通過出售手里剩余的成都英德股份予以償還,如果上述資產執行完成后,業績承諾人后續將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積極籌措資金,向新華醫療履行支付業績補償款的義務。而成都英德業績承諾人也可能因為對賭,自己品嘗自己種下的苦果。
業績承諾人補償新方案出爐
據新華醫療公告顯示,隋涌等9名業績承諾人未履行業績補償義務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成都英德的業績實現情況與預測值差距較大,超出了業績承諾人的預測范圍;其二是新華醫療發行股份時的發行價格為39.66元/股,由于近年來股票市場發生了較大的波動,隋涌等業績承諾人所持有的新華醫療的股份市值出現較大縮水,受個人財力所限,向新華醫療償還業績補償款已經超出了個人可承受的范圍。
6月17日,新華醫療披露了隋涌等人關于履行業績補償承諾的安排,其中隋涌同意將目前持有的新華醫療限售股票市值基本達到39.66元/股收購兌價時的股值時,進行實質性解禁出售支付2016年的業績補償款,同意將目前所持有的成都英德股權按雙方確認后的價值轉讓,股權轉讓款用于支付新華醫療業績補償款。而截至2017年6月20日收盤,新華醫療報17.14元/股,距離39.66元的收購對價,大概還需要上漲131.38%。
而對于蘇曉東等7名承諾人履行業績補償的安排,同意將目前持有的新華醫療限售股票按照市值(建議待股票價格回升到較高價格后)出售支付新華醫療業績補償款,還同意將目前所持有的成都英德股權按照雙方確認的價格轉讓,股權轉讓款用于支付新華醫療業績補償款。上述資產執行完成后,承諾后續將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積極籌措資金,向新華醫療履行支付業績補償款的義務。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按照當時的收購方案,隋涌等9名承諾人取得新華醫療473.67萬股,經歷高送轉后,上述9名承諾人合計持有947.34萬股,截至2017年6月20日合計持有市值16237萬元,加上此前現金對價7233.66萬,上述9名承諾人通過出售成都英德85%的股權獲得的股份加現金收益截至6月20日僅值2.347億元。但由于成都英德業績承諾人連續三年未完成業績承諾,三年合計需要補償2.2604億元,而隋涌等9名承諾人面對2016年近2億元的雙倍補償,就目前業績承諾人持有的公司股票未解鎖部分尚不足以支付補償款,那么成都英德9名業績承諾人可能會面臨“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
業績對賭后面早已種下“苦果”
由于商譽在會計中的特殊性,企業需要每年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如果收購標的在業績上不達標,則需要直接減值計入當年損益,造成業績大幅下降。實際上成都英德公司業績不及預期,也給新華醫療業績帶來了沖擊。據新華醫療4月19日披露的信息,成都英德2016年扣非后凈利潤虧損5057.83萬元,至此公司2016年計提9216萬元商譽減值。
無獨有偶,新華醫療于2013年收購的遠躍藥機同樣出現業績問題。公告顯示,遠躍藥機2015年業績亦未達標,而2016年業績更是大幅“變臉”,造成公司去年報告期末計提損失商譽5106萬元。而新華醫療在2016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額度為14322.4萬元,新華醫療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72 %,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87.67%。在扣非之后公司虧損4770.99萬元,這也是十年來新華醫療扣非后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
實際上對賭失敗案例并不少,2011年,大連重工向大股東發行2.15億股股份,購買其旗下部分裝備制造業資產。當時大股東起重集團曾承諾,預測從2011年到2013年標的資產擬實現的扣非凈利潤24.91億元。但事與愿違,過去兩年中,注入的標的資產實現扣非凈利潤16.27億元,較預計凈利潤少了8億元之多。2014年7月25日,大連重工對外發布公告,公司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履行承諾,對除自身以外的其他股東贈送股份。根據補償承諾,大股東將把1.68億股贈予除自身外的股東,相當于中小股東每股獲贈0.82股,對于中小股東來說,瞬間浮盈82%,巨大的套利空間已然產生,在獲利盤急速出逃的情形下,公司股價遭遇一字跌停。
2015年2月份,雙成藥業收購的杭州澳亞也面臨同樣的問題,2015年以來醫藥行業相關政策變化較大,由于注射中藥制劑不允許委托加工,杭州澳亞不幸躺槍,公司業績從2014年凈利潤的1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2千萬。不過一年后的2016年2月,雙成藥業宣布終止收購澳亞生物剩余54%的股權,而業績補償承諾已然失效,杭州澳亞業績不及預期的苦果只能由雙成藥業自己買單。
對此廣東辰陽投資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過去并購潮中高溢價并購的企業較多,被收購企業的業績承諾隨著上市公司商譽增長而相應增多,承諾主體能否如約兌現業績補償承諾存在不確定性,若被并購企業無法完成業績承諾,大額商譽減值將直接吞噬企業經營利潤,拖累上市公司發展,極大影響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