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2 00:43:28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胡 楊 每經編輯 王可然
每經實習記者 胡 楊 每經編輯 王可然
11月20日,保監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9月,壽險公司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2640.38億元,同比增長23.43%。
與此同時,受監管與轉型等因素影響,壽險公司的規模保費收入仍呈現調整態勢。截至今年三季度,全部84家壽險公司共實現規模保費收入27673.52億元,同比減少了4.54%。
而在一系列中短存續期新政的作用下,萬能險業務也在逐漸收縮。前9月,84家壽險公司共實現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絕大多數為萬能險)4652.5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53.0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公司角度來看,有46家險企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同比下降,另有25家險企呈現升勢。分資本結構來觀察,中資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的下降幅度較外資公司更大,二者降幅分別為53.29%和48.53%。
前9月規模保費小幅下滑
1~9月,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逾兩成,延續了今年以來原保費收入平穩回升的良好趨勢。過往數據顯示:今年前1月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9.28%;前2月同比增長35.41%;前3月同比增長37.24%;前4月同比增長32.35%;前5月同比增長29.95%;前6月同比增長25.98%;前7月同比增長23.78%;前8月同比增長22.59%,總體來看,漲幅延續平穩態勢。
與此同時,在“回歸保障”的監管導向之下,由于部分險企需要對過往的產品結構作出變革,這也導致規模保費收入出現暫時性震蕩。從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三季度,84家壽險公司共實現規模保費收入27673.52億元,同比減少了4.54%。其中,有35家險企出現規模保費收入同比負增長的情況。
中法人壽仍是規模保費收入負增長最多的險企,降幅達到99.77%。需要注意的是,自今年5月起,中法人壽的規模保費收入就一直定格在18.06萬元,此后一直未新增任何保費收入。中法人壽之所以出現保費收入停滯的情況,與其保險產品全部停售不無關系。在咨詢中,中法人壽客服人員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由于產品結構調整的原因,公司目前不再出售任何產品,但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及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兩款產品還提供萬能險結算利率的查詢服務。該客服人員表示:“對于具體何時能恢復銷售,我們也暫未接到通知,需要您繼續保持關注。”
除中法人壽以外,還有10家險企規模保費收入負增長超過50%,分別為安邦養老(-88.54%)、和諧健康(-74.82%)、中華人壽(-69.87%)、弘康人壽(-67.38%)、華匯人壽(-66.30%)、前海人壽(-63.23%)、光大永明(-57.43%)、渤海人壽(-54.73%)、國聯人壽(-53.13%)、瑞泰人壽(-50.14%)。與前8月的統計情況相比,中華人壽、弘康人壽、光大永明、渤海人壽、國聯人壽的同比跌幅都有所收窄。
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腰斬”
與穩步回升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相對應的則是持續萎縮的萬能險業務。在一系列中短存續期新政的作用下,今年前9月,84家壽險公司共實現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絕大多數為萬能險)4652.5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06%。
若以單月數據為考量,今年1~9月,人身險行業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分別為971.59億元、628.18億元、713.66億元、433.30億元、337.64億元、398.51億元、326.85億元、364.26億元、478.50億元,自2月份起的環比變動幅度分別是-35.35%、13.61%、-39.28%、-22.08%、18.03%、-17.98%、11.44%、31.36%,多延續低增長甚至負增長態勢。
而從公司角度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6家險企萬能險業務收縮。具體來說,相較于上年同期的1517.60萬元,中法人壽今年前9月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0元。此外還有9家險企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減少超過90%,分別是前海人壽(-99.18%)、和諧健康(-96.06%)、北大方正人壽(-95.60%)、中華人壽(-95.51%)、幸福人壽(-95.06%)、安邦人壽(-94.68%)、安邦養老(-94.37%)、匯豐人壽(-93.68%)、信泰人壽(-90.27%)。
對于上述9家壽險公司來說,驟減的萬能險業務換來的是保障程度更強的業務結構。與去年同期相比,這幾家險企的萬能險業務占比(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規模保費收入)分別下降了78.74個百分點(前海人壽)、25.18個百分點(和諧健康)、55.78個百分點(北大方正人壽)、80.69個百分點(中華人壽)、44.83個百分點(幸福人壽)、64.23個百分點(安邦人壽)、50.89個百分點(安邦養老)、5.98個百分點(匯豐人壽)、72.45個百分點(信泰人壽),業務結構優化同樣顯著。
不過,仍有25家壽險公司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呈現同比上升勢頭。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民生人壽,其前9月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是去年同期的30.13倍。此外,中美聯泰等8家險企在這一指標的增幅也超過100%。
另外,分資本結構來觀察,中資險企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的下降幅度較外資險企來說要更加明顯,二者降幅分別為53.29%和48.53%。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外資壽險公司保費基數相對較小,基于這種情況,其在壓縮萬能險業務上的發揮余地可能也相對有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