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11 17:35:37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易啟江
4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優化社區防控筑牢安全屏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近期,國家對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困難群體出臺了一系列補助幫扶政策,但特殊困難群體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具體難題。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進入常態化的疫情防控階段怎么發揮各方面的力量,切實為特殊困難群體解決生活方面的后顧之憂?

每經記者周程程現場提問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回應表示,與其他社區居民相比,一老一小、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居家生活面臨更多的困難,是最需要關心關愛的群體之一。
他指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民政部門對這些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照料已經作出部署,對發揮社會組織、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的作用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廣大社區工作者根據物資保障安排,組織社區服務機構、志愿者一起,主動上門服務、開展物資配送、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具體細微的生活難題,有效保障了社區特殊困難群體的日常生活。
陳越良強調,新形勢新任務下,為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社區特殊困難群體關心關愛工作。一是恢復秩序。要推動各地精準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策略,逐步恢復社區正常生活秩序。特別是一些低風險地區要有序逐步開放必須的生活服務設施,為一老一小、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服務,為復工復產創造條件。
二是就地就業。在有需要的地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發疫情防控非全日制臨時社區工作崗位,既幫助經濟困難的社區居民臨時就業,又增加社區防控和服務工作力量。
三是購買服務。制定完善相關工作指引,在社區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支持社工、義工、志愿者開展情緒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引導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
四是工作創新。在總結前段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制度設計,推動城鄉社區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更為精細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生活服務,包括家政服務。
“生活在社區共同體內,需要對特殊困難群體給予更多的特殊關愛,我們也呼吁廣大社區居民發揚守望相助的大愛情懷,一同行動起來,共克時艱,與社區工作者一道共同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照料服務。”陳越良說。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