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7 17:55:31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公司任何快速提高營業收入和市場地位?有研發需求的企業是否會在上市公司市值等方面有所顧慮,公司如何在研發實力方面讓客戶充分信賴。公司在中藥方面研發有哪些優勢,是否能夠在中藥研發方面做大做強?中藥研發據公司介紹一年的費用2000萬是否偏低?公司一年像類似的研發的接單能力有多少?公司和泰格醫藥的業務有區別嗎?為何該公司的營業周期只有區區的44.05天,一般的研發周期不是一般都一年以上?謝謝!
博濟醫藥(300404.SZ)2月2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1)公司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提供新藥研發“一站式”全流程CRO+CDMO服務的公司。公司的臨床業務一直是公司最主要也是最有競爭優勢的業務,公司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人員團隊,也有豐富的客戶資源、醫院資源等,尤其在抗感染、肝病、消化和腫瘤病的研究領域,近兩年公司引進了很多高端人才,臨床試驗能力進一步提升。此外,中藥研發一直是公司的特色業務。(2)公司成立已有21年,有一定的文化歷史、項目經驗,規模也較大,且作為上市公司,規范性、抗風險能力更強。另一方面,公司有中藥CRO的儲備人才及完善的中藥CRO工作體系,能高效完成中藥CRO的方案設計、執行到報告呈現,在中藥CRO研發服務行業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及市場認可。(3)臨床試驗價格與中藥的分類、適應癥、療程,病例數直接相關,尤其不同適應癥和療程的中藥臨床價格差別很大。按照公司承接的中藥臨床平均價格估算,二期臨床試驗費用在1000萬-1500萬左右,三期臨床試驗費用在2000萬-3000萬左右。(4)2022年度,公司新增合同金額約8.4億元。(5)項目轉化周期方面,公司不同類別的項目周期不同,藥學研究周期通常在0.5年至1年,二期臨床通常在1年至1.5年,三期臨床通常在2年到3年。
(記者 陳鵬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