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6 23:24:15
每經編輯|金冥羽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4月16日,歐洲新聞(euro news)刊文稱,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歐洲與美國的關系迅速惡化,迫使歐洲在其他地方尋找盟友和合作伙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對此表示:“我們所熟悉的西方已不復存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特朗普全面加征關稅后,馮德萊恩一直與挪威、冰島、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代表通話,歐盟譴責特朗普的舉措“既不可信,也不合理”。馮德萊恩在15日發表的德國《時代周報》采訪中表示:“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世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整體。今天我們的友誼網絡遍布全球,每個人都在要求與歐洲開展更多貿易——這不僅僅是為了經濟聯系,還關乎建立共同規則和可預見性。歐洲以其可預見性和可靠性而聞名,這再次開始被視為非常寶貴的東西。”
文章稱,馮德萊恩自詡是美國的“好朋友”和“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她堅稱盡管特朗普引發了巨大的變化,包括他破壞性的商業政策、對多邊體系的蔑視、吞并威脅和強硬轉向俄羅斯,疏遠了華盛頓的傳統盟友,但大西洋兩岸之間的長期紐帶仍然完好無損。但當被問及美國是朋友、曾經的朋友還是對手時,馮德萊恩承認兩國關系“很復雜”。
關于與白宮正在進行的談判,馮德萊恩確認,如果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美國的制成品和數字服務都可能成為報復目標。布魯塞爾希望,特朗普提出的90天暫停令以及馮德萊恩的回應能夠促成妥協,最終取消或大幅降低這些大規模關稅。
據彭博社此前報道(dao),歐(ou)(ou)盟首席(xi)談判代(dai)表14日前往華盛頓(dun),游說特朗(lang)普政府降低對歐(ou)(ou)盟的關稅。同(tong)時,歐(ou)(ou)盟也正在(zai)加緊努力在(zai)其他(ta)地區達成自(zi)由貿(mao)易協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表(biao)示(shi),歐盟將進一(yi)步轉向亞(ya)洲。新加(jia)(jia)坡媒體指出,歐(ou)洲和中(zhong)國都是(shi)強大的經濟體,二者的接觸或(huo)會吸引其他參(can)與者加(jia)(jia)入一(yi)個(ge)意愿聯盟,以保持全球需(xu)求強勁,防止出現毀滅性經濟衰退。

圖片來源:CCTV4
中國人民大學(xue)應用經濟學(xue)院(yuan)副院(yuan)長(chang)陳占(zhan)明分(fen)析認為,歐盟的這(zhe)一次目(mu)光轉(zhuan)移,是充分(fen)地權(quan)衡(heng)了美(mei)國政府(fu)對外(wai)政策不(bu)確定(ding)性后,基于自身利益的(de)理性戰略選擇。甚至已經有(you)人提出,雖(sui)然美國市(shi)場(chang)很重要,但除此以外的(de)市(shi)場(chang)更重要。中歐之(zhi)間的(de)貿(mao)易加強,有(you)三大好處:
貿易的增長(chang),會(hui)使得中歐雙方的民眾獲得更大(da)的收益;
從(cong)產(chan)(chan)業(ye)鏈(lian)(lian)的角度上來(lai)看,生產(chan)(chan)的產(chan)(chan)品多了,產(chan)(chan)業(ye)鏈(lian)(lian)的外溢會導致周邊國家,如(ru)東盟、日(ri)韓等獲得產(chan)(chan)業(ye)鏈(lian)(lian)外溢帶來(lai)的好處;
中歐(ou)合作的強化,能夠給其他遭受美國(guo)關稅霸凌的國(guo)家做(zuo)出榜樣,即(ji)除了妥協(xie),仍有(you)應對之(zhi)策。
正(zheng)如,歐洲央(yang)行行長拉加德在接(jie)受(shou)法國(guo)媒體采訪時就(jiu)表示,盡管美(mei)(mei)國(guo)關稅政策會對歐洲經濟造成(cheng)“短期(qi)干(gan)擾”,但這對于歐洲來說(shuo)是一個“獨特(te)機(ji)遇(yu)”。波蘭國(guo)際關系中心主席博尼科(ke)夫(fu)斯卡(ka)也(ye)表示:我們不(bu)喜歡特(te)朗普政府的(de)行事方式,美(mei)(mei)國(guo)不(bu)是我們唯一的(de)貿易和投資伙伴(ban)。
這讓人不禁想起,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在日前撰文中所發出的感慨:“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編輯|金冥羽 杜波(bo)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CCTV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ri)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che)下您(nin)的(de)作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