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23:06:35
10月15日,第138屆廣交會在廣州開幕,以高“含新量”標注中國制造新高度。“服務機器人”專區備受外國客商關注,越疆科技展出的理療機器人成“頂流”,首日獲200余意向咨詢。此外,智慧醫療專區首次設立,助力企業開拓全球市場。我國制造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更豐富,不斷走俏國際市場,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工業機器人大增54.9%。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張益銘
“在南美洲,不少男士、女士要保持好身材,都想通過按摩來減肚子。”來自厄瓜多爾的采購商圣地亞哥·戈麥斯在體驗完10分鐘的機器人按摩后意猶未盡,他激動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有可能需要10臺這樣的機器。”
10月15日,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在廣州盛大啟幕。記者注意到,本屆廣交會以更高的“含新量”標注中國制造新高度。尤其在“服務機器人”專區,即便設立了閘機,需要二次刷卡,依然被外國客商們圍得水泄不通。一系列“中國智造”新品和黑科技成為全場焦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廣交會除了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以外,不少企業還展示了細分賽道的產品。按摩、艾灸機器人,察打一體巡檢機器人,柔性機械臂和智能仿生義肢等新產品紛紛亮相。
在越疆科技的展臺前,機器人搖身一變成為了“理療師”“艾灸師”“咖啡師”,吸引大批外商駐足觀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在筋膜按摩機器人前,外商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等待體驗。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位觀眾僅有5分鐘的體驗時間。即便如此,從上午9點開始,機器人一直處于開機狀態。
外商現場體驗筋膜按摩機器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除了筋膜按摩機器人、艾灸機器人上搭載的越疆自研工業級高精度協作機械臂外,越疆還有自研的人形機器人、輪式機器人以及多足機器狗。”越疆科技品牌經理李嘉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工業機械臂在運轉的時候,一般需要鐵柵欄將機器人與人類隔離,從而保證安全。與工業機器人相比,協作機器人更加輕量化和智能化,能夠實現與人交互和親密合作。其次,越疆協作機器人支持圖形化編程,簡單易用,顯著縮短部署時間。
“我們是第一年參加廣交會,也非常看好智慧理療機器人的市場前景。”李嘉賢向記者透露,開展第一天,就收到了200余個意向咨詢。盡管公司的機器人產品已經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全球部署近10萬臺,但此次展示的艾灸以及按摩理療機器人是首次對海外客戶亮相。歐美、中東、東南亞的客戶咨詢比較多,他們對中醫理療非常感興趣。
戈麥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在選購商品的時候,尤為看重產品是否耐用,價格是否劃算以及產品帶來的回報。“我認為中國機器人產品的回報周期不會太長,在我們國家,這類高附加值產品至少能夠讓你多賺一些額外的錢。”
在戈麥斯看來,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是世界需要關注和學習的新事物,他們必須參與其中,否則就會落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屆廣交會首次設立了智慧醫療專區。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志華此前在發布會上指出,本次智慧醫療專區設有140個展位,引入47家行業代表企業,目的就是讓智慧醫療領域的企業能夠借助廣交會平臺推介產品和技術、推廣品牌,助力企業參與全球智慧醫療市場的合作和開發,從而培育更多外貿“新增長點”。
不遠處,傲意科技的展臺前擠滿了體驗者。工程師正操控一款靈巧手機器手。“這是我們專為中小企業研發的高性價比產品。”企業代表舉起機器手向觀眾展示,“從工業裝配到果蔬分揀,它都能勝任”。
展示中的靈巧手產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體驗了這款產品,只需帶上專門的手套,就能實現“隔空抓物”。機械臂能夠跟隨操作者的臂膀靈活擺動。當記者做出抓取動作后,靈巧手精準地將桌上的毛絨玩具抓取起來。
傲意科技COO(首席運營官)陳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靈巧手的海外市場訂單幾乎實現了翻倍。一開始,公司靈巧手的核心部件——電機是從德國進口,因為成本太高,公司決定自研,并在長沙和珠海設立了工廠。“突破技術壁壘后,仿生手的出口業務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占公司全年營收35%左右。這項產品能夠幫助殘疾人恢復75%的生活能力,有的斷手殘疾人甚至能夠借助仿生手開車。”
在視源股份(002841.SZ,股價37.19元,市值258.85億元)展臺,則展示了AI賦能多元場景的應用產品。視源股份機器人事業群總裁龔子鈺告訴記者,智能柔性機械臂以“高速輕量、即插即用”為亮點,支持多種開發語言與VR(虛擬現實)遙操作,已在工業分揀、職業教育等領域實現應用落地。此外,工業級四足機器人目前已在電力等行業場景實現應用。
“MAXHUB C3商用清潔機器人是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明星產品’,已與來自日韓、新加坡等亞太國家,以及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瑞典、波蘭等歐洲國家的客戶達成合作。”龔子鈺說。
來自印度的采購商馬尤爾·賈因在展臺駐足許久,他對中國機器人產品表現出濃厚興趣的同時,也更加關注產品在本國的認證和價格。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在印度是做電子元件的,包括家庭用燈的自動控制系統等。
馬尤爾·賈因告訴記者,如果中國的產品有印度所需要的所有認證,他每個月可以在本國銷售100多件。“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非常迅速,其他一些國家可能需要10年左右才能追趕上。”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54.9%。隨著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不斷優化創新。我國制造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不斷走俏國際市場。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