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3 14:55:19
EPS,Earning Per Share的縮寫,即每股稅后利潤,中文叫“每股收益”或“每股盈利”。EPS上漲,通常意味著公司的賺錢能力在增強,這是推動股價長期上漲的根本動力。所以,試想一下,如果EPS得到修復,上市公司利潤增長回來了,是不是推動股市上漲就有了新引擎。
那么何時EPS才能得到修復呢?華創證券根據歷史經驗數據判斷:這個時間在2026年1月。因為經濟開始“轉暖”是有信號的——“歷史經驗來看,M1通常領先PPI6-9個月”。
咱來通俗解釋下,M1是即時支付能力,可以理解為社會上“馬上就能花的錢”,它像經濟活動的“溫度計”;PPI可以看作是“工業品出廠價格”,可以理解為“原材料成本的價格”。
如圖所示,粉紅色區域,M1同比的數據轉正并上升后,再過6-9個月,PPI同比數據也會回升。由此,華創證券判斷,2026年1月PPI同比數據回升至0.1%。
那么當PPI(工業品價格)回升,特別是對于能源、原材料、工業品等“周期板塊”的公司來說,它們賣的產品價格更高了,所以這些公司的EPS就會大幅改善。
在2015年-2016年,當PPI從負轉正時,市場的偏好發生了明顯變化:資金從之前熱炒但估值很高的“成長股”流向了有實實在在分紅能力的“紅利股”。因為華創證券認為,若PPI在反內卷政策積極推動下,在2026年初回正,紅利風格的相對收益有望在周期紅利的業績復蘇預期回升中修復。
基于這個數據規律的觀察,當前或是長線資金收集紅利價值難得的窗口期。那么選什么好呢?這個就比較見仁見智了。
單說指數,同是紅利策略,選股范圍不同,添加因子限制都會對成分股入選情況帶來較大影響。當前比較符合紅利主流審美的或許是在紅利策略基礎上,疊加了低波因子。比如A股的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選取50只流動性好、連續分紅、紅利支付率適中、每股股息正增長以及股息率高且波動率低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采用股息率加權。
因為央企市值管理考核的要求,紅利策略疊加央企這個篩選范圍,也是最近兩年比較吃香的。比如,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指數是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中央企業實際控制的分紅水平穩定且股息率較高的上市公司證券組成的一籃子股票。
當然,還有其他選擇。你認為是不是紅利價值籌碼收集期呢?如果要收集,你會選誰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