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19:42:10
近幾個月具身智能機器人商業化加速。越疆與藍思科技等達成合作,獲大額訂單;優必選也頻現大單,Walker系列全年訂單總額破6.3億,初創公司智平方也獲近5億訂單。此外,具身智能機器人已在多細分市場初步商業化,且價格下探。有行業人士稱其正邁入“場景驗證”階段,商業化路徑漸明,預計202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美元。
每經記者|孔澤思 每經編輯|陳俊杰
近幾個月,具身智能機器人商業化進程不斷加速。
11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越疆(HK02432,股價52.2港元,市值220.96億港元)與藍思科技(SZ300433,股價28.53元,市值1508億元)達成合作,后者承諾2025年向越疆采購1000臺具身智能機器人。
再往前一周,10月29日,越疆與瑞德豐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超8050萬元的采購合同,將具身智能機器人正式引入新能源精密制造核心場景。
另一家機器人上市公司優必選(HK09880,股價132.8港元,市值626.73億港元)也頻現大單,公司7月獲得近億元的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訂單,9月前后又獲得某企業2.5億元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采購合同,10月中標1.26億元的“廣西具身智能數據采集及測試中心設備采購及安裝”項目。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全年訂單總額突破6.3億元。
除了上市公司,也有初創科技公司斬獲數億元訂單。9月11日,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與半導體顯示面板制造商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這一合作將在未來三年內部署逾1000臺具身智能機器人,訂單金額近5億元,或刷新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最大訂單額。
據行業研究,在工業制造領域外,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已在多個細分市場實現初步商業化。在科研領域,主要應用于軟硬件基礎設施搭建和算法研究,部分硬件產品已銷售給高校用于研究;在服務業,某品牌人形機器人已在中國移動營業廳開展講解服務,未來計劃拓展至酒店、銀行等場景;在家政服務方面,人形機器人已嘗試執行收衣服、鋪床等任務,雖尚未大規模進入家庭市場,但具備明確的發展潛力。
另一個讓具身智能機器人加速走進各行各業的因素,或在于價格下探。今年以來,不斷有數萬元乃至數千元級別的機器人現身,改變了外界長期以來的高價印象。
10月,宇樹Unitree R1系列機器人正式上線京東,售價2.99萬元起;加速進化公司推出的Booster K1入門級人形機器人,首批100臺限時售價也定在2.99萬元。
同在10月,松延動力正式發布高性能小尺寸人形機器人“小布米Bumi”,產品定價9998元,將產品價格拉入了“萬元時代”。
有行業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現象證明,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正從“技術演示”邁入“場景驗證”的關鍵階段,商業化路徑逐漸清晰。
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于萍表示,到2029年,預計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美元,具身智能機器人將成為關鍵形態,市場占比預計超過3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