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6 20:07:35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將現代化產業體系置于首位,強調新質生產力發展,明確“4+6”產業布局為新風口。同時,全鏈條構建生育支持體系,提升老百姓幸福感。此外,《建議》還強調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預期。
每經記者|石雨昕 每經編輯|魏文藝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正式發布,明確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為做好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引。
與“十四五”規劃建議相比,“十五五”規劃建議有哪些重大變化?背后蘊含了哪些深意?未來五年有哪些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產業發展的新風口在哪里?圍繞這些問題,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
董煜曾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工作,曾任中財辦經濟二局副局長,深度參與國家五年規劃編制工作,是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綱要起草組主要成員,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建議起草組正式成員,中央“十四五”“十五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多個領域“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研究課題組組長,擔任多部委“十五五”專家委員會成員。
NBD:與此前不同,《建議》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分論第一部分,您如何看待這一變化?
董煜: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體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這是“十五五”規劃建議將其擺在首位的核心邏輯。同時,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與實體經濟,是因為這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在外部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我國更需做強做大自身核心競爭力,而全產業鏈與現代化產業體系正是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當前,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產業技術含量、結構等方面仍需升級,因此需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鞏固實體經濟基本盤,又要在保持制造業比重的同時提升其技術含量。
NBD: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您如何理解數字經濟與現代化產業之間的關系?
董煜:從整體邏輯來看,數字經濟作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能為實體經濟賦能,推動產業技術升級與結構優化,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NBD:圍繞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建議》中有哪些要求?這為未來五年產業發展指明了哪些方向?哪些產業可以看成新風口?
董煜:可以說,《建議》中,分論第一、第二部分任務都是圍繞新質生產力展開。
從產業發展方向看,任務第一條明確優化提升傳統產業,第二條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這三大領域共同構成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發展方向,可見“十五五”規劃建議將新質生產力置于優先位置謀劃。
從科技角度看,《建議》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戰略任務進行專章部署,章節內容強調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相關成果,將創新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源頭。這兩方面部署,一方面明確了新質生產力形成的發展方向與主要路徑,另一方面鎖定了新質生產力的源頭,旨在從源頭催生新質生產力,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度契合。

具體到產業方向,《建議》明確了“4+6”戰略新興及未來產業布局:4個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未來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通過集群發展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提升在國民經濟中的結構比重與帶動作用;未來產業方面,《建議》明確了6個產業,分別為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腦機接口、氫能與核聚變、具身智能和第六代移動通信,盡管目前規模較小但具有前沿性,未來將加快商業化步伐、提升在經濟中的比重,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4+6”產業布局中的相關領域均可視為產業發展的新風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新興產業并非僅局限于這4個領域,未來產業也不局限于這6個領域,當前明確的是現階段資源支持的重點,后續將根據形勢變化動態更新支持領域。此外,“十五五”規劃綱要中還將進一步明確重點支持的具體產業。
NBD:與傳統相對成熟的產業相比,未來產業普遍具有高不確定性、高風險、投資回報周期長等特征,要如何確保有效的資金支持從而助力未來產業發展?
董煜:《建議》針對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出一系列保障措施。比如,在監管模式上,創新監管方式;在資金引導上,發展創業投資,以此引導更多創業資金投入未來產業;在風險應對上,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和風險分擔機制。通過這些更靈活并適配未來產業特點的舉措,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保障,在正視投資風險的同時,也為投資者明確了潛在的高回報空間。
NBD:五年規劃中,民生工作被放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從 《建議》來看,未來會如何影響大家的“錢袋子”?如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董煜:我認為《建議》中民生領域的“三個高質量”值得重點關注,這也是影響老百姓生活、提升幸福感的關鍵方向。

一是高質量充分就業。針對我國當前的就業問題,《建議》既強調保障充分就業,又注重提升就業崗位質量與可持續性,幫助廣大工薪階層更安心地在工作崗位上就業與創造價值,穩定收入來源,直接關系老百姓的“錢袋子”。
二是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房地產已進入存量發展階段,中央明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這不僅將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優質住房,還切實增加改善性住房需求,滿足居民住房品質提升的需求,改善居住條件。
三是人口高質量發展。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人口問題,在 “一老一小”問題上,加大政策支持與投入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生育支持方面,《建議》內容較以往更為豐富,從婚姻觀引導入手,覆蓋育兒補貼、養育成本降低、休假制度優化等全鏈條,精準瞄準育齡婦女及家庭在生育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從而減輕家庭生育養育負擔,提升生活幸福感。
此外,在消費領域,《建議》也圍繞民生需求推出了一批政策舉措,重點關注服務消費,以放寬準入、業態融合為重點,擴大服務消費準入范圍、鼓勵業態創新、打造新場景,同時加大直達消費者的普惠政策力度,保障低收入群體及廣大消費者基本民生消費支出。通過減少發展約束,拓展消費場景,從而推動消費擴容提質,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質。
NBD:《建議》強調,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從過往“加快”破除,到現在“堅決”破除,這將為市場主體提供哪些關鍵指引?
董煜:《建議》將“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相關內容放在分論的第五部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制約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從表述變化到具體部署,向市場、企業和社會傳遞了明確的穩定預期信號。
在表述方面,與過往不同,先強調基礎制度與規則建設,再明確破除壁壘、規范行為。在制度建設層面,《建議》突出強調了產權保護、市場準入、信息披露、社會信用、兼并重組、市場退出等6項市場基礎制度規則,這一提法夯實了市場運行的基礎性制度與規則體系,有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與不確定性。統一市場基礎制度是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基礎,基礎制度規則一致,政策執行和市場運行才能真正實現統一協同。在監管執法層面,針對“內卷式”競爭等問題進行規范,營造良好市場秩序。

這些卡點堵點是當前制約經濟發展、影響公平競爭的關鍵問題,堅決破除卡點堵點,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能夠有效提升經營主體預期,為各類經營主體參與公平競爭創造更好條件。
NBD:總體來看,與“十四五”規劃相比,您認為《建議》有哪些重大變化?有何含義?
董煜:從發展階段來看,“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需要通過實施3個五年規劃銜接推進,“十五五”時期正是其中承前啟后的五年,這個階段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攻堅的五年,也是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的中期檢驗階段。因此,一方面,《建議》是對“十四五”的延續和深化;另一方面,《建議》總體部署既延續了黨的二十大以來的總體安排,又充分考量了當前環境對中長期發展的影響。
從國際環境判斷,當前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具體而言,大國競爭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格局面臨重構,科技革命處于加速期,全球治理也在經歷變革,這些都是當前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
總的來看,“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建議》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系統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堅定不移辦好我們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這是《建議》較為關鍵的宏觀導向。
NBD:您參與了此前的多個五年規劃編制,請問《建議》的編制會綜合考慮了哪些因素?接下來,如何通過后續工作編制“十五五”規劃綱要并落實綱要內容?
董煜:關于《建議》編制考慮因素,可參考《建議》稿起草說明中提出的核心四點,即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系統思維、堅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這四點是編制過程中重點把握的原則,確保規劃既貼合國家發展目標,又能針對性解決當前現實問題,同時兼顧系統性與改革開放的要求。
在后續落實方面,重點將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依據《建議》編制國家“十五五”規劃綱要,將《建議》明確的方向細化為具體內容,提交明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國家級規劃文件;二是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有關部門編制一批國家級專項規劃,落實落細綱要對相關領域的部署要求,并研究編制“十五五”區域戰略實施方案;三是各地方結合實際制定地方規劃,立足地方發展特色與需求,將國家規劃的目標任務轉化為地方具體舉措。
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已經建立起以國家發展規劃為統領,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為支撐,由國家、省、市縣各級規劃共同組成的“三級四類”規劃體系。從橫向看,對各領域的總體部署可以通過該領域的專項規劃進行細化,涉及空間的重大布局通過空間規劃落地,跨區域的任務則通過區域規劃進行協調部署。從縱向看,通過加強對地方五年規劃編制的指導,提升地方規劃質量和水平,可以督促各地對國家發展任務的貫徹落實。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