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15:33:36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近日,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1.82億美元增至2億美元,增幅近10%。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該公司年內第二次獲得增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A股行情轉暖,外商獨資公募的產品線也在陸續豐富——年內新發基金涵蓋不少權益類產品,這與此前相對側重固收類產品發行的情況有所不同。
此外,從外資公募的存量產品業績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目前九家外商獨資公募產品中,年內實現凈值增長的數量占比超過九成。
近日,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達基金)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金進一步提高。根據天眼查信息統計,截至10月31日,富達基金獲得投資人的增資,具體為FIL ASIA HOLDINGS PTE.LIMITED,這也是富達基金的獨資股東。據悉,增資前的出資為1.82億美元,增資后變為2億美元,對比變更前的注冊資本提升了9.89%。
需要指出的是,該公司年內已完成兩次增資。今年2月,公司注冊資本由1.6億美元增至1.82億美元,增幅為13.75%。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實施增資,合計增資金額超過20億元。在外資系公募中,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6億元增至9.5億元;聯博基金注冊資本由3億元增至5億元。
有分析指出,隨著A股行情轉暖,特別是在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化產品跨越式發展背景下,外資系公募的優勢能夠進一步發揮。在此基礎上,股東也在進一步加大資本投入,加強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近年成立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都多次獲得股東增資,其中有部分基金公司的增資規模較大。比如去年開業的安聯基金,在去年獲得了大股東安聯全球投資的3億元增資,注冊資本翻倍。
對于外商獨資公募的股東增資原因,有分析指出,一方面是為了開拓新的業務,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持續經營的需求。特別是遇到市場環境不佳時,公募機構的盈利水平會受到影響。當出現盈利不明顯甚至虧損時,就會持續地消耗公司的存量資本。
截至2025年11月,國內共有9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包括6家新設機構和3家由中外合資轉為外商獨資的公司。從旗下產品的年內收益率來看,超九成產品實現凈值增長。
Wind統計顯示,9家公司旗下共有547只基金,在有年內收益率統計數據的532只基金中,截至11月12日,有512只基金年內收益率為正,占比達到96.24%。這一比例在此前兩到三年都沒有出現,甚至之前大量產品年內收益率告負。
從頭部業績產品來看,截至11月12日,宏利成長年內收益率達到88.32%。另外,有10只基金年內收益率在80%以上(統計所有份額)。
此外,今年三季度,有47只基金的單季度業績超過50%。總體來看,448只基金單季度實現正收益,特別是一些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業績出色,比如宏利轉型機遇、摩根新興動力等產品。
從這些業績靠前的基金來看,普遍是主動權益類產品。而從今年以來的重倉股配置來看,基金普遍都在AI、半導體產業中有所布局,中際旭創、工業富聯、寒武紀-U、新易盛、中芯國際等都是常見的配置品種。不僅如此,基金經理也在三季報中多次指出,2025年的科技投資依然存在著許多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2025年以來外資公募的新品布局也在提速。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前述9家外資公募共成立了90只新基金(統計所有份額),占所有基金數量的16.45%。其中,權益類基金(統計偏股混合型、QDII股票型、指數增強型、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被動指數型基金)的數量共有41只,摩根基金、宏利基金等機構在今年成立的新基金數量居前。
機構加大產品的發行,并且注重A股市場的布局,體現著外資系公募對中國資本市場優質資產和科技成長方向的看好。有基金經理在三季報指出,仍然對中國的權益資產抱有較大的信心,中國的確定性相較于世界的不確定性顯得尤其重要,在所有資產類別中,中國股票無疑對全球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3117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