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7-08-13 15:40:37
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年內已有超過200家上市公司終止重組事項。因行業或市場環境變化、標的資產業績不達預期、監管政策調整而導致的重組失敗本無可厚非,但部分交易中暴露出的失信行為,卻不能不讓監管層警覺。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部分重大資產重組存在籌劃不審慎、濫用停牌權利,或信息披露、風險揭示不充分的問題。此類失信行為不僅嚴重影響公司股票的正常交易秩序,也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
8月11日,上市公司士蘭微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樂山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因“歷史遺留問題無法在三個月內得到清理或解決”,故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8月以來,華菱星馬、西部礦業、洲際油氣、愛建集團、華勝天成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而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年內已有超過200家上市公司終止重組事項。
因行業或市場環境變化、標的資產業績不達預期、監管政策調整而導致的重組失敗本無可厚非,但部分交易中暴露出的失信行為,卻不能不讓監管層警覺。
7月18日,因在重大資產重組及非公開發行股票停復牌事項辦理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違規行為,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及時任董事長王玲玲遭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部分重大資產重組存在籌劃不審慎、濫用停牌權利,或信息披露、風險揭示不充分的問題。此類失信行為不僅嚴重影響公司股票的正常交易秩序,也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
除了失敗案例,重組成功后的業績承諾履行也頻現“言而無信”。Wind數據統計顯示,包括早期收購、重組、借殼等在內,2016年合計有657次收購資產需完成業績承諾,涉及503家上市公司。其中,133起收購資產未完成業績承諾,涉及上市公司121家,占比均超過兩成。
此外,因難以完成承諾而變更承諾期、修改考核周期或考核方法等業績承諾方式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并購重組業績承諾達標率偏低,源自重組過程中的“高溢價、高承諾”。而“雙高”現象不僅會破壞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功能,也有悖于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則極易引發商譽減值。
事實上,業績承諾可行性、安排及履行情況一直是監管關注的重點。近期,江粉磁材、東杰智能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的重組問詢函,并購標的業績承諾成為問詢重點。8月4日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則專門就并購重組中的業績補償承諾問題作出回應。
作為證監會直接管理的證券金融類公益機構,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8日宣布擬再啟證券支持訴訟,公開征集因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九好網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鞍山重型礦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中虛假記載、重大遺漏而受損的中小投資者。這也將是投服中心成立以來提起的第五例證券支持訴訟。
資料顯示,2015年11月14日,鞍重股份發布九好集團與其重大資產重組預案。這個“看上去很美”的重組計劃并沒能付諸實施。今年3月,這起“忽悠式”重組典型案例受到監管部門頂格處罰。在這一過程中,鞍重股份股價從87.79元/股的歷史高位一路下行。
在重拳出擊“忽悠式”重組的基礎上,證監會近期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要求,持續強化并購重組業績承諾監管,保持監管威懾力,對違法違規事項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多位業界人士則表示,對于在并購重組過程中存在虛假陳述、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的,在從嚴查處之外,還應強化民事責任追究,通過提高背信成本的方式遏制嚴重失信行為。在這一方面,投服中心向九好集團、鞍重股份及相關責任人提起的證券支持訴訟,或將成為范例。
新華社記者 潘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