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5 20:29:50
每經編輯|段煉
10月24日晚,陜西西安一輛行駛中的保時捷Taycan突然起火。
記者在現場視頻中看到,車輛火勢兇猛,車身被大火完全吞沒,最終只剩框架。車主的一個朋友表示,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突然起火,無人員傷亡。消防部門迅速到場處置,火勢于當晚被撲滅。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消防部門將出具火災調查報告。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保時捷工作人員表示,已關注到該事件,并配合消防部門進行調查。根據初步溝通,車輛未涉及碰撞,具體起火原因需等待專業鑒定結果。此前,保時捷曾于2023年因電池密封問題在全球召回部分Taycan車型(涉及中國市場),但本次事件是否與此相關尚無定論。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近2天內第三起新能源車燃爆事故。就在23日深夜,一輛理想MEGA經過十字路口起伏路面后車底爆出火花,車內兩名駕乘人員停車后順利開門逃生,車輛被燒成空架。23日早間,一輛上汽大眾途觀L插混在高架上自燃,車內人員安全逃生,但車輛亦被燒成空殼。
專家:新能源車火災發生概率
與燃油車相差不大,但強度更高
10月23日,在2025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大會上,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孫金華表示,近幾年電動汽車火災事故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數據,新能源汽車火災發生率為萬分之2.88,燃油車火災發生率為萬分之2。新能源汽車火災發生概率與傳統燃油車相差不大,但其火災風險要特別關注,因為新能源汽車一旦著火,火災強度要遠強于傳統燃油車。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研究發現,新能源汽車碰撞后發生火災的概率僅占10%左右,在充電或靜置狀態下起火,占新能源車火災的比例超過了50%,也就是常說的“自燃”。除了交通事故、底部碰撞等情況,與電池相關性最大的起火誘因,叫做電池熱失控。動力電池的熱失控是在使用過程中溫度上升的不可控現象,因為一些不當的充電行為,包括在使用的過程中,因為一些底部的托底、剮蹭,包括長時間泡水,都可能會觸發動力電池熱失控的現象產生。
不過,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報告,當前電池從技術層面已經可以實現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也就是說熱失控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但起火可以避免。
過去六年企業報告的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分布,歷年6至8月均為火災明顯高發期,起火時段分布較為平均,每天7時至9時、13時至18時起火數量相對較多且集中。而從車輛外部見到明火到駕駛室起火平均間隔時間僅有64秒。
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良稱:“因為隨著高溫高濕,包括夏季的雨季,可能都會帶來相應的危險因素。平常要做到定期進行維護保養檢測,查看底盤有沒有磕碰,在充電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過充現象。一旦發生火災,第一時間逃離車輛,然后報警,等待專業的消防救援人員進行救援。”
專家反復強調,新能源汽車起火后基本上都具備安全逃生時間,一定要第一時間離開車輛,不要進行自行滅火等嘗試。
多項國家標準出臺
電池安全、門把手等標準全球最高
近年來,我國已制定多項相關領域標準和規范,對于新能源車安全方面的標準甚至可以說是全球最高。
今年4月,工信部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發布,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修訂內容主要有修訂熱擴散測試,進一步明確待測電池溫度要求、上下電狀態、觀察時間、整車測試條件。
上述電池新國標修訂了熱擴散測試,對該測試的技術要求從此前的“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調整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新增底部撞擊測試,考查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新增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專家介紹,“只要起火就不合格”這樣嚴格的標準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管理中都是最高的。不僅是從電池生產制造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我國還發布了“電動汽車消防安全評價規程”,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火災安全制定了測試和評價方法,形成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安全保障體系。
此外,《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修改單,也于9月底公開征求意見。
上述車門把手新國標要求,每個車門(不包括尾門)應配置機械式車門外把手和車門內把手,在鎖止裝置處于鎖止狀態時,發生不可逆約束裝置展開或動力電池熱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側車門應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通過機械式車門把手開啟車門。如果汽車裝備的是電動式車門內把手,應同時配備機械式車門內把手。
據第一財經報道,“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生的一些火災情況,發生碰撞以后,動力電池包著火,車外的人員無法及時救援,發生了很慘烈的交通事故。”同濟大學朱西產近日表示,但相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已及時跟進出臺,比如中國是第一個對汽車門把手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國家。
“創新必然會帶來一些新的未知的安全風險,但是我們根據出現的風險,及時地出臺新的國家標準來平衡,來約束此類風險。”朱西產稱,今年已經陸續提升了汽車門把手的安全要求、動力電池的安全要求、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安全要求,這些強制性國標的出臺或修訂,把創新的安全隱患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張益銘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三湘都市報、九派新聞、央視新聞、第一財經、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