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xin)聞 2021-09-29 18:24:31
每經訊 近(jin)一段(duan)時間,“限電”成為熱門詞。中來股(gu)份董事長(chang)林(lin)建(jian)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shi),地方在實施“能(neng)耗(hao)雙控”過(guo)程中,不能(neng)從單(dan)一環節或者單(dan)位GDP能(neng)耗(hao)去考量,而要從全產業鏈、碳足跡(ji)的角度去分析。比(bi)如盡(jin)管(guan)下游光伏(fu)組件(jian)及產品屬于高附加值(zhi)、低(di)能(neng)耗(hao),但上游的原材料(liao),比(bi)如工業硅和單(dan)晶硅則屬于高耗(hao)能(neng)。“今年(nian)以(yi)來,上游的硅料(liao)從60多元(yuan)一公斤漲(zhang)到200多元(yuan),價(jia)格上漲(zhang)大約3倍,一些硅料(liao)企業甚至因為高成本而停止了(le)生產。”
蘇州(zhou)某光伏(fu)(fu)企(qi)業(ye)負責(ze)人對記者表示,進入今年三季度之后,光伏(fu)(fu)產(chan)業(ye)進入生產(chan)交貨的(de)旺季,此時限電(dian)有可能會加劇原材料價(jia)格(ge)上漲,進而(er)導致終端產(chan)品(pin)價(jia)格(ge)的(de)大(da)幅波動(do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bi)究。
讀(du)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nin)不(bu)希(xi)望(wang)作(zuo)品(pin)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們(men)要(yao)求撤下您(nin)的作(zuo)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