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zheng)文

新出口訂單在跌,實際出口增速在漲,外貿高增長能“挺”多久?專家:海外供需缺口紅利持續至明年一季度

每(mei)日(ri)經濟新聞 2021-11-09 09:33:36

每經記(ji)者(zhe)|張懷(huai)水    每經編輯|陳星    

11月7日(ri),最新(xin)的進(jin)出(chu)口“戰(zhan)績”出(chu)爐,驚喜再(zai)次降(jiang)臨(lin)。

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chu)(chu)口總值31.67萬億(yi)元,同(tong)(tong)比(bi)增長(chang)22.2%。其中,出(chu)(chu)口17.49萬億(yi)元,同(tong)(tong)比(bi)增長(chang)22.5%。

其實(shi)在(zai)上(shang)半年進出口(kou)規模創下歷史同期(qi)最(zui)好水平(ping)之后(hou),就有(you)機構和(he)專家認(ren)為,隨著海外供給能力逐漸恢復,基數效應減(jian)弱,出口(kou)額逐步攀升的同時(shi),同比(bi)增速將顯(xian)著放緩。甚至有(you)觀點認(ren)為我國出口(kou)高增長的拐(guai)點會在(zai)三季(ji)度到來(lai)。

然而數(shu)據(ju)卻給出了另一(yi)個答案。繼(ji)7月出口增速放緩(huan)后,8月馬上迎來反彈(dan),不僅超預期(qi),規模也創(chuang)歷(li)史新高(gao)。緊接著(zhu),9月、10月同比增速繼(ji)續(xu)一(yi)路上揚。

8159372211019768832.png

雖然出口(kou)(kou)數據令人振奮,但細(xi)心的人們發現,反映(ying)出口(kou)(kou)預期的PMI新出口(kou)(kou)訂(ding)單(dan)指數卻在(zai)今年二、三季度一(yi)路下滑。

先行指(zhi)標下(xia)滑,但實際出口(kou)卻保(bao)持(chi)較高(gao)增長,這(zhe)是(shi)怎么回(hui)事?中國出口(kou)高(gao)增長還能持(chi)續多久?拐(guai)點(dian)會(hui)在何時到來?


8689115203112581120.jpeg

探究(jiu)數據背離(li)原因:

原材(cai)料和運價上(shang)漲,企業不(bu)敢(gan)大(da)規模接(jie)單

5591909813123483648.jpeg

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yu)實際出口數據背離,是什么(me)原因?

8632363480641849344.png

商務部國(guo)(guo)際貿易經濟(ji)合作(zuo)研究院原院長霍建(jian)國(guo)(guo)接受《每日(ri)經濟(ji)新聞》記者(zhe)采(cai)訪時表示,PMI新出(chu)口(kou)(kou)訂單指數(shu)統計的是(shi)企(qi)業海(hai)外簽(qian)單的情況,海(hai)關出(chu)口(kou)(kou)數(shu)據反映的是(shi)實際成交情況。因此,PMI新出(chu)口(kou)(kou)訂單指數(shu)通常領先于(yu)出(chu)口(kou)(kou)增速(su),對未(wei)來出(chu)口(kou)(kou)起(qi)到一定的預期(qi)作(zuo)用。

“出口(kou)(kou)訂(ding)單(dan)指(zhi)數(shu)下降(jiang)而出口(kou)(kou)額上升,一方(fang)面(mian)有可能是原材(cai)料漲價導致企(qi)業(ye)終端產品被動(dong)提價,抬高(gao)出口(kou)(kou)數(shu)據。另一方(fang)面(mian),盡管外部需求旺盛,但企(qi)業(ye)不敢大規(gui)模接單(dan),優先消化庫存。這說明企(qi)業(ye)不愿意擴大產能,繼(ji)續簽單(dan)。”霍建國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jiu)中心(xin)首席研究(jiu)員(yuan)唐建偉則對《每日經濟新(xin)聞》記者表示,PMI新(xin)出口(kou)訂單指數(shu)(shu)與出口(kou)增速背離的主因就是原材料價格上(shang)漲和(he)運價的持續攀升(sheng)。如果外貿(mao)企業的成本壓力降(jiang)下來(lai),數(shu)(shu)據可(ke)(ke)能(neng)會回歸到正(zheng)常的狀(zhuang)態。“從目前來(lai)看,這種背離有可(ke)(ke)能(neng)持續到今年底。”

對(dui)(dui)外(wai)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dui)(dui)外(wai)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認(ren)為,新出口訂單(dan)(dan)指數(shu)和(he)出口額,兩(liang)者(zhe)之(zhi)間(jian)有關聯(lian)但也有一(yi)(yi)定的(de)(de)區別(bie)。目前原(yuan)材料(liao)價格(ge)快速上漲(zhang),以及出口反復受(shou)到(dao)外(wai)部環境沖擊的(de)(de)情況下,兩(liang)者(zhe)之(zhi)間(jian)會出現一(yi)(yi)定的(de)(de)背離。一(yi)(yi)方面(mian)(mian),原(yuan)材料(liao)不斷上漲(zhang)導致終端產(chan)品被動提價,造成(cheng)訂單(dan)(dan)指數(shu)雖然(ran)下降,但出口額仍保持上漲(zhang)。另一(yi)(yi)方面(mian)(mian),一(yi)(yi)些議價能力較(jiao)弱的(de)(de)行業(ye)提價很(hen)難,會出現中小企業(ye)因(yin)此受(shou)困的(de)(de)情況,這也是(shi)致使新出口訂單(dan)(dan)指數(shu)下降的(de)(de)因(yin)素。


9067592708809250816.jpeg

外貿行(xing)業現(xian)實寫照:

部分原材料(liao)漲(zhang)價(jia)(jia)10倍,貨柜價(jia)(jia)格(ge)上漲(zhang)近(jin)8倍

4130226232340703232.jpeg

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gong)司牛(niu)仔(zi)事業部副總經(jing)理陳繼成接受《每日經(jing)濟新聞》記者采訪時(shi)透(tou)露,外部訂單(dan)確實多,但有時(shi)候企業不(bu)敢接單(dan),尤其遇(yu)到大(da)(da)單(dan),公(gong)司簽(qian)單(dan)會非常(chang)慎重,需(xu)要(yao)綜合考慮(lv)產(chan)能是否跟得上,能否保證及時(shi)交單(dan)。另一(yi)方面還(huan)要(yao)考慮(lv)綜合運價、原材料上漲(zhang)等諸多因素(su),去測算自(zi)己的利(li)潤空(kong)間有多大(da)(da)。

“今年以來(lai),服裝上游(you)原材(cai)料(liao)價格一直在上漲,棉(mian)花、化纖、石(shi)油等原材(cai)料(liao)漲價幅度(du)較高。”陳繼成向記者(zhe)透露,牛仔褲(ku)有一種(zhong)(zhong)原材(cai)料(liao)叫彈力(li)絲,女裝牛仔褲(ku)一般(ban)用高彈絲比較多,這種(zhong)(zhong)彈力(li)絲每公(gong)斤價格已經漲了(le)10倍。

根(gen)據海關(guan)總(zong)署統計(ji),今年(nian)前10個月,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價揚,鐵礦砂、原油、大豆、銅……無(wu)一不是如此(ci)。

8526153882981260288.png

而國內許多原材料產品價格也(ye)一路(lu)高(gao)漲。記(ji)者梳理發現,與(yu)出口占比(bi)較高(gao)的(de)機(ji)電、紡(fang)織相關的(de)原材料,今年以(yi)來(lai)價格出現了大幅上(shang)漲。

中國棉花綜合價(jia)格指數(shu)從(cong)去年(nian)4月的(de)85.82一直震蕩(dang)攀(pan)升至今年(nian)10月的(de)152.95。

7916380941379357696.png

此外,國(guo)(guo)內鋼材價格(ge)指(zhi)(zhi)數及國(guo)(guo)際鋼材價格(ge)指(zhi)(zhi)數自去(qu)年(nian)以來(lai)也出現大(da)幅上(shang)漲。

7215363472990038016.png

2400798269923982336.png

再看(kan)運輸環(huan)節。

江蘇南通一(yi)家服裝(zhuang)企業(ye)的(de)(de)負責人告訴(su)記者,今年上(shang)半年海運價格(ge)(ge)大幅上(shang)漲(zhang),貨柜從2000多美(mei)(mei)元漲(zhang)到2萬美(mei)(mei)元。9月以來有所下滑,但仍然達到1.6萬~1.7萬美(mei)(mei)元。“一(yi)般都要(yao)提前2個月訂柜,否(fou)則可(ke)能(neng)訂不到,而(er)柜子(zi)的(de)(de)價格(ge)(ge)并非按照預訂時的(de)(de)價格(ge)(ge),而(er)是(shi)按照發(fa)貨前一(yi)周的(de)(de)市場(chang)價來簽(qian)單。”

《每日(ri)經(jing)濟新聞》記者(zhe)注意到,自2020年下(xia)(xia)半年以來,集(ji)(ji)裝(zhuang)箱(xiang)運(yun)價指數大幅上升。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5~9月,集(ji)(ji)裝(zhuang)箱(xiang)運(yun)價指數從2074.35連續攀升至3220.55,而(er)這段時(shi)間恰好也是PMI新出口(kou)訂單指數下(xia)(xia)滑(hua)的時(shi)間區間。

5738076784628073472.png

此外(wai),10月(yue)25日,美國(guo)洛杉(shan)磯(ji)港發布(bu)公告宣布(bu),為提高美國(guo)港口作(zuo)業效(xiao)率,改善擁堵(du)情(qing)況,洛杉(shan)磯(ji)港和長灘港將實行(xing)一項新(xin)政策——向船公司(si)收取新(xin)附加費,適用于滯留(liu)在碼(ma)頭的進口集裝箱。

根(gen)據新政策,從(cong)今年(nian)11月(yue)1日起,洛杉(shan)磯港和長(chang)灘港將(jiang)針對以下兩類貨物(wu),向船(chuan)公司收(shou)取(qu)100美元(yuan)/箱的(de)(de)附(fu)加(jia)(jia)費,并且(qie)每(mei)天(tian)增(zeng)加(jia)(jia)100美元(yuan)/箱。第(di)一類,對于(yu)計(ji)劃通(tong)過(guo)(guo)卡車運(yun)輸(shu)的(de)(de)集裝(zhuang)(zhuang)箱,如(ru)(ru)果(guo)(guo)在(zai)碼頭的(de)(de)停留時(shi)間超過(guo)(guo)9天(tian)(包括9天(tian)),將(jiang)向船(chuan)公司收(shou)取(qu)上述(shu)附(fu)加(jia)(jia)費。第(di)二類,對于(yu)通(tong)過(guo)(guo)鐵路運(yun)輸(shu)的(de)(de)集裝(zhuang)(zhuang)箱,如(ru)(ru)果(guo)(guo)在(zai)碼頭的(de)(de)停留時(shi)間超過(guo)(guo)3天(tian)(包括3天(tian)),則(ze)將(jiang)向船(chuan)公司收(shou)取(qu)上述(shu)附(fu)加(jia)(jia)費。

有外貿公(gong)司負(fu)責人(ren)指出,這是一種疊加罰款的方式(shi)。一個(ge)集(ji)裝(zhuang)箱滯留(liu)在(zai)港口(kou),逾(yu)期第(di)一天(tian)會被罰掉100美元,第(di)二天(tian)就是200美元,第(di)三天(tian)是300美元,以此(ci)類(lei)推,疊加式(shi)的罰款,會讓一個(ge)滯留(liu)在(zai)港口(kou)的集(ji)裝(zhuang)箱最(zui)后(hou)繳納一個(ge)很(hen)高數字量級的罰款。


4653360081907136512.jpeg

外貿韌性(xing)支撐:

東南亞訂單向(xiang)我國(guo)轉(zhuan)移,有企業海(hai)外訂單已排到明年

2025181766571433984.jpeg

《每日經(jing)濟新聞》記者近期采訪了不同領域企業負責人發現,盡管原材料和海運價格(ge)上漲(zhang)對(dui)出口造成一定影(ying)響,但紡織行(xing)業海外訂單回流帶來(lai)的紅利(li)仍然在持續。而機電行(xing)業,由(you)于(yu)國外疫情對(dui)工業生產造成沖擊,國內產業鏈的韌性(xing)得到(dao)進一步凸顯。

安(an)徽省(sheng)服(fu)裝(zhuang)進出口股份(fen)有限公司(si)(si)服(fu)裝(zhuang)事(shi)業部一(yi)位負責人(ren)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zhe)采訪時就(jiu)表示,公司(si)(si)此(ci)前(qian)接了一(yi)筆(bi)3000萬美元(yuan)的大單,就(jiu)是從東(dong)南亞國家轉(zhuan)移過來的,公司(si)(si)為此(ci)專門成立了一(yi)個部門對接這筆(bi)訂(ding)單。

“四季度的(de)訂單(dan)基本已(yi)經發(fa)完(wan)了,從目(mu)前來看,海外訂單(dan)已(yi)經排到明年(nian)上半年(nian),主(zhu)要是來自(zi)歐美的(de)訂單(dan)。”該(gai)負責人說(shuo)。

此(ci)外(wai),《每日經(jing)濟(ji)新聞》記者注意到,占據我國(guo)出口半壁“江山(shan)”的機電(dian)行業,前三季度表現十分(fen)亮(liang)眼。

據海關總(zong)署統計,前三季(ji)度(du),我國(guo)機電產(chan)(chan)品(pin)出(chu)口(kou)(kou)1.41萬億(yi)美元,同(tong)比(bi)增(zeng)長(chang)33.3%。9月(yue)當(dang)月(yue),受(shou)電子信息產(chan)(chan)品(pin)尤其是(shi)手機的(de)出(chu)口(kou)(kou)帶動(dong),我國(guo)機電產(chan)(chan)品(pin)出(chu)口(kou)(kou)1802.4億(yi)美元,創歷年(nian)月(yue)度(du)出(chu)口(kou)(kou)額新高,同(tong)比(bi)增(zeng)長(chang)26%,延續(xu)自2020年(nian)6月(yue)份以來的(de)增(zeng)長(chang)勢頭,并連續(xu)15個月(yue)實現兩(liang)位(wei)數甚至以上(shang)的(de)同(tong)比(bi)增(zeng)幅。

3998277889063467008.png

圖片來源:機電商會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wen)》記者從(cong)中國機(ji)電(dian)產品進出口(kou)商會(hui)獨(du)家獲(huo)悉,機(ji)電(dian)商會(hui)對廣(guang)交(jiao)會(hui)機(ji)電(dian)館近600家參(can)展企業進行網絡問卷調研后發現,多數企業在手(shou)訂單(dan)較為充足,處于疫情以來較好水平。其中,48.2%的企業表示(shi)訂單(dan)同比(bi)增長,這一(yi)比(bi)例(li)較2021年春季第129屆廣(guang)交(jiao)會(hui)增長1.6個百分點。另有33.9%的企業表示(shi)在手(shou)訂單(dan)基本(ben)持平。

7044448253717712896.png

圖片來源:機電商會

此(ci)外,據機電商會統計(ji),多數(shu)受訪企業(ye)預(yu)計(ji)2021年(nian)全年(nian)機電行業(ye)出(chu)口(kou)額將保持(chi)增(zeng)長(chang),并對2022年(nian)第一季度出(chu)口(kou)預(yu)期(qi)較為樂(le)觀。預(yu)計(ji)全年(nian)出(chu)口(kou)額同比增(zeng)長(chang)的企業(ye)占52.4%,環比增(zeng)長(chang)4.2個百分(fen)點(dian),同比增(zeng)長(chang)30.7個百分(fen)點(dian)。

汽(qi)車制造業(ye)方面(mian),安徽江(jiang)(jiang)汽(qi)進出(chu)口貿易有(you)限(xian)公司總經(jing)理助理聞武接受《每日經(jing)濟新聞》記者采(cai)訪時表(biao)示,江(jiang)(jiang)汽(qi)集團9月(yue)份的出(chu)口表(biao)現不(bu)錯:9月(yue)銷(xiao)量(liang)約1萬輛,同比(bi)大(da)幅(fu)增長131.2%,1至9月(yue)累計出(chu)口5.7萬輛,同比(bi)大(da)幅(fu)增長140.8%。

聞(wen)武(wu)進一步(bu)對(dui)記(ji)者表示,“缺(que)芯”導致公司減產30%左右,對(dui)乘用(yong)車影響比較大,但對(dui)商用(yong)車影響小。“相比于之前(qian),交貨(huo)時間延長了1~3個(ge)月。”

對(dui)于四季度及明年的出口預(yu)期,聞(wen)武認(ren)為,對(dui)后(hou)續海外市場表現仍然(ran)是看好的,重點看好墨西哥、智(zhi)利、秘魯(lu)以(yi)及南美(mei)一(yi)些國家(jia)。“汽車(che)的產業(ye)鏈(lian)(lian)(lian)條比較長,盡管歐美(mei)國家(jia)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產業(ye)鏈(lian)(lian)(lian)以(yi)及中間品(pin)供應(ying)鏈(lian)(lian)(lian)條的恢(hui)復(fu)仍然(ran)需(xu)要一(yi)個過程。”


9013236396879319040.jpeg

數(shu)據背離持續(xu)時間:

通常4~6個(ge)月后,出口增速將向訂單指數靠攏

1016307144173558784.jpeg

10月(yue)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yue)份PMI指(zhi)數(shu)為(wei)49.2%,比上月(yue)下降0.4個百分點,繼續低于臨界點,制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ruo)。

通過梳理今年以來(lai)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可以發(fa)現,自2021年3月(yue)錄得51.2%的相對高點之后(hou),從4月(yue)開(kai)始一直(zhi)處于(yu)下降態勢,5月(yue)以來(lai)一直(zhi)處于(yu)50%的枯榮線以下。

2085582447932596224.png

此(ci)次PMI新(xin)出口訂(ding)單與實際出口數(shu)據背離的現象是個例嗎(ma)?

《每日(ri)經濟新聞》記(ji)者梳理發現,從更長的時間周(zhou)期(qi)來看,以前都曾有過這種現象(xiang)。

2019年(nian)4月(yue)(yue)至(zhi)7月(yue)(yue),PMI新出口訂單指數(shu)從49.2%下跌至(zhi)46.9%,對應(ying)的出口增速(su)則從3.22%逐步攀(pan)升至(zhi)10.39%。

2018年,PMI新出(chu)(chu)口訂單指數從5月(yue)的(de)51.2%連(lian)續(xu)5個月(yue)下滑至10月(yue)份的(de)46.9%。而月(yue)度出(chu)(chu)口增速卻從2.5%逐步提升至18.7%。

2015年1~4月,PMI新出口(kou)訂單指數(shu)維(wei)持在(zai)48%附近小(xiao)幅波(bo)(bo)動,而出口(kou)同比(bi)增速卻在(zai)-14%~48%之間劇烈波(bo)(bo)動。

6433626174079177728.png

紅塔(ta)證券研究所(suo)副所(suo)長、首席經(jing)濟學家李奇霖(lin)指出,PMI新(xin)出口(kou)(kou)訂(ding)單(dan)是(shi)出口(kou)(kou)的(de)(de)領(ling)先指標,一方面,PMI新(xin)出口(kou)(kou)訂(ding)單(dan)反(fan)映的(de)(de)是(shi)出口(kou)(kou)的(de)(de)環比變化(hua)(hua),對出口(kou)(kou)的(de)(de)邊際變化(hua)(hua)反(fan)映得更為敏(min)感。另一方面,因為和(he)海(hai)外企業簽訂(ding)好訂(ding)單(dan)之后(hou),過(guo)段時間需要交(jiao)付(fu),這計入到了新(xin)出口(kou)(kou)訂(ding)單(dan)里,但(dan)等(deng)交(jiao)付(fu)后(hou)才會體現(xian)在出口(kou)(kou)數據上。如果PMI新(xin)出口(kou)(kou)訂(ding)單(dan)有(you)了連續(xu)2~3個(ge)月的(de)(de)放緩(上行),就(jiu)要思考一下未(wei)來出口(kou)(kou)增速是(shi)不(bu)是(shi)有(you)下行(上行)的(de)(de)壓力,支撐前(qian)期出口(kou)(kou)上行(下行)的(de)(de)邏輯是(shi)不(bu)是(shi)有(you)些變化(hua)(hua)。

《每日經濟新聞》記(ji)者研究發現(xian),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yu)出口實際表現(xian)盡(jin)管(guan)存在短期(qi)背離的(de)現(xian)象,但從長期(qi)來(lai)看(kan),兩者走(zou)勢仍較為一致。

此外,從(cong)往年(nian)數據來看,在經(jing)歷4~6個月背離(li)之后(hou),出(chu)(chu)口增速與(yu)PMI新出(chu)(chu)口訂單指數就會逐漸靠攏。

比如(ru)2018年(nian)5月~10月,兩組數(shu)據(ju)曾出(chu)現背離,但2018年(nian)10月,出(chu)口增速也(ye)開始下降,大(da)降10個百分點(dian)。到2019年(nian)2月,PMI新出(chu)口訂單指數(shu)到了45.2%的低(di)點(dian),出(chu)口增速為(wei)-16.51%。

2019年4月~7月,兩指數出(chu)現(xian)4個月背離,但8月,出(chu)口增(zeng)速由(you)10.39%大幅降低至2.62%。9月份甚(shen)至出(chu)現(xian)了(le)負增(zeng)長。


8721826219014215680.jpeg

出口增(zeng)長拐(guai)點(dian)將(jiang)至?

專家:海外產業鏈復蘇(su)難,明年(nian)一季(ji)度(du)或迎拐點

8479308406189092864.jpeg

我國(guo)出口持(chi)續保持(chi)高增長,這種態勢將堅持(chi)多久(jiu)?

霍建國(guo)接(jie)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四(si)季度(du)(du)(du)出(chu)(chu)口增(zeng)速較三季度(du)(du)(du)可(ke)能會有(you)小幅下降,原因是圣誕節等海外節日效應對出(chu)(chu)口的(de)拉動(dong)作用在三季度(du)(du)(du)已經顯現。“海外供需缺口帶來的(de)紅(hong)利會持續至明年一季度(du)(du)(du),那(nei)時可(ke)能也是出(chu)(chu)口增(zeng)速出(chu)(chu)現拐點(dian)的(de)時候。”

唐建偉接受《每(mei)日經濟新(xin)(xin)聞》記者采訪時表(biao)示,出(chu)口(kou)總額大并(bing)不一定代表(biao)訂單(dan)非常(chang)多,原材料(liao)價格上(shang)(shang)漲(zhang)和運費價格上(shang)(shang)漲(zhang)均可能反映到(dao)終端出(chu)口(kou)總值上(shang)(shang)。“PMI新(xin)(xin)出(chu)口(kou)訂單(dan)指數下滑,表(biao)明企業接單(dan)數量有所下降。因(yin)此,四季度較三季度出(chu)口(kou)增速大概率(lv)會(hui)放緩。”

信達證(zheng)券的(de)(de)最新研報指出,第(di)四季(ji)度中國的(de)(de)出口仍(reng)然有支撐(cheng),但金額(e)在11~12月可能保持平穩或(huo)下滑趨勢。原(yuan)因有四:

第一,美國(guo)(guo)的(de)(de)個人儲蓄存(cun)款(kuan)占可支配收(shou)入的(de)(de)比例有所下(xia)降(jiang),基(ji)(ji)本回到疫情前(qian)水平(ping)。個人儲蓄存(cun)款(kuan)率下(xia)降(jiang),表(biao)明當前(qian)美國(guo)(guo)的(de)(de)消費(fei)水平(ping)基(ji)(ji)本恢復至(zhi)疫情前(qian),居民(min)的(de)(de)消費(fei)意愿(yuan)增強(qiang),消費(fei)強(qiang)勁,有需求則會拉動企業積極備貨從(cong)中國(guo)(guo)進(jin)口,整體來說對我國(guo)(guo)第四季度(du)的(de)(de)出口水平(ping)存(cun)在支撐(cheng)。

第二(er),美國(guo)耐(nai)用品(pin)消費同比出現拐(guai)點,而歐盟9月份耐(nai)用品(pin)銷售同比仍然呈(cheng)現高增長(chang)。

2318875335131218944.png

耐用品(pin)主要指(zhi)的(de)是多次(ci)使用、壽命較長的(de)商(shang)品(pin),如電(dian)視機、電(dian)冰箱、音(yin)響、電(dian)腦等(deng),在我國出口商(shang)品(pin)中(zhong)都被記(ji)作(zuo)機電(dian)類產品(pin)。

眾所周知,我國(guo)機(ji)電產品(pin)(pin)出(chu)口(kou)占比吃重。上述研報提出(chu),美國(guo)耐用(yong)品(pin)(pin)最終銷售同(tong)比從6月(yue)22%的(de)(de)高位下(xia)滑到9月(yue)11%。如果此(ci)后耐用(yong)品(pin)(pin)消費同(tong)比按(an)照(zhao)這個趨勢繼續回(hui)落,很可能影響美國(guo)從中(zhong)(zhong)國(guo)進口(kou)機(ji)電類(lei)產品(pin)(pin)的(de)(de)需求(qiu),從而拖累中(zhong)(zhong)國(guo)整體(ti)第四季度(du)的(de)(de)出(chu)口(kou)水平(ping)。

第(di)三,生(sheng)產(chan)端來看(kan),美國當下的工業產(chan)出(chu)指數同(tong)比和產(chan)能利用率同(tong)比,修復態勢良(liang)好,整體接近疫情前水平。

7603472671852477440.png

3004290200637417472.png

第四,由(you)于當(dang)下美國(guo)(受全球疫情影響,由(you)于運輸問題導致部(bu)分產品不能積(ji)極供應)仍然存在供需缺口(kou),部(bu)分產品漲價,一定程度上會(hui)對(dui)出口(kou)金(jin)額形成支撐。

中國(guo)國(guo)際電子商(shang)務中心高(gao)級分析師曹志(zhi)強接受《每(mei)日(ri)(ri)經濟(ji)新(xin)聞》記者采訪時則指出(chu),當(dang)前,我(wo)(wo)國(guo)出(chu)口(kou)運(yun)價上漲既有(you)(you)海洋運(yun)輸不暢和國(guo)外(wai)港(gang)(gang)口(kou)效率低下的原因(yin),更多(duo)是(shi)受我(wo)(wo)國(guo)貨(huo)物出(chu)口(kou)需求(qiu)較大(da)(da)、訂單(dan)較多(duo)支撐(cheng)。10月15日(ri)(ri)當(dang)周,我(wo)(wo)國(guo)出(chu)口(kou)集裝箱運(yun)價指數再創(chuang)歷(li)史新(xin)高(gao)。“這(zhe)表明當(dang)前仍有(you)(you)大(da)(da)量出(chu)口(kou)貨(huo)物需要運(yun)往(wang)世界各地。如果未來(lai)國(guo)外(wai)港(gang)(gang)口(kou)擁堵排隊問題得(de)到有(you)(you)效解決,運(yun)價出(chu)現回落,國(guo)內一(yi)些出(chu)口(kou)企(qi)業有(you)(you)可能恢復前期因(yin)為運(yun)價太高(gao)而推掉的訂單(dan)。”

曹志強進一步表示(shi),當(dang)前(qian)(qian),我國(guo)出(chu)(chu)口企業與國(guo)外競爭對手(shou)的領先(xian)優勢在(zai)拉大。一方面,當(dang)前(qian)(qian)國(guo)外疫(yi)(yi)情(qing)略有改善(shan),但得到(dao)明顯控制尚需時日。短期內,出(chu)(chu)口競爭對手(shou)外貿供(gong)給能(neng)力(li)無法恢(hui)復到(dao)疫(yi)(yi)情(qing)前(qian)(qian)水(shui)平。國(guo)外采購商(shang)不僅要考慮(lv)人工(gong)成本(ben),還得在(zai)供(gong)應鏈效率(lv)、交貨時間、安全生(sheng)產方面做出(chu)(chu)更多權衡和考量。

“另一方面,我(wo)(wo)國政府考慮和評估(gu)出(chu)口(kou)市(shi)場(chang)各種挑戰和風(feng)險,在(zai)(zai)穩外貿上(shang)已經推出(chu)和儲(chu)備了大量政策(ce)。商務主管部門(men)正在(zai)(zai)引導(dao)出(chu)口(kou)企業在(zai)(zai)‘后(hou)疫情’時代如何積極作為。綜上(shang)所述(shu),考慮到第四季(ji)是我(wo)(wo)國出(chu)口(kou)傳統旺(wang)季(ji),我(wo)(wo)國出(chu)口(kou)形勢不會發生逆轉。”曹志(zhi)強說。

(本文數據(ju)除標注(zhu)外(wai),均來(lai)源于(yu)wind)

4695865292821021696.png

記者(zhe)手記丨(shu)外貿出(chu)口(kou)成為中(zhong)國經濟復蘇亮麗的風景線(xian)

今(jin)年(nian)以(yi)來,在(zai)(zai)海(hai)(hai)外(wai)(wai)疫(yi)情持續、主要經(jing)濟指標存(cun)在(zai)(zai)下行(xing)壓力(li)的背景下,外(wai)(wai)貿卻成了中國(guo)經(jing)濟穩步復(fu)蘇亮(liang)麗的“風景線(xian)”。尤其下半年(nian)以(yi)來,海(hai)(hai)運(yun)價格高企、原材(cai)料價格持續攀升(sheng)并沒(mei)有影響到(dao)外(wai)(wai)貿出口(kou)基本盤(pan),8月、9月、10月連續三個(ge)月出口(kou)大幅(fu)超(chao)預期。中國(guo)外(wai)(wai)貿的韌(ren)性和(he)產業鏈的優勢得(de)到(dao)充分凸顯。

與此同時,我們(men)敏銳地觀(guan)察到,用(yong)來反映(ying)出(chu)(chu)口(kou)增長預期(qi)的(de)PMI新出(chu)(chu)口(kou)訂單指數與實(shi)際出(chu)(chu)口(kou)表現(xian)出(chu)(chu)現(xian)了背離。我們(men)不能(neng)盲目陶醉于(yu)出(chu)(chu)口(kou)的(de)高增速中,而應該(gai)看到上(shang)游原材(cai)料、海(hai)運等(deng)價格因素已經傳導到下(xia)游的(de)出(chu)(chu)口(kou)產品(pin)上(shang)。

海外供應缺口帶來的紅利不(bu)(bu)會一直持續(xu),中國(guo)出口高(gao)增長(chang)(chang)的拐(guai)點遲(chi)早會到來。未來,中國(guo)外貿仍然要在培育(yu)出口增長(chang)(chang)新優(you)勢(shi)上(shang)不(bu)(bu)斷努力,從(cong)供給端(duan)提(ti)升產品綜合(he)競爭力。

記者:張(zhang)懷水

編輯:陳星(xing)

視(shi)覺:蔡沛君

排(pai)版:陳星 馬原(yuan)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每日經濟新聞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du)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an)在本(ben)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1月7日,最新的進出口“戰績”出爐,驚喜再次降臨。 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1.67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出口17.49萬億元,同比增長22.5%。 其實在上半年進出口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之后,就有機構和專家認為,隨著海外供給能力逐漸恢復,基數效應減弱,出口額逐步攀升的同時,同比增速將顯著放緩。甚至有觀點認為我國出口高增長的拐點會在三季度到來。 然而數據卻給出了另一個答案。繼7月出口增速放緩后,8月馬上迎來反彈,不僅超預期,規模也創歷史新高。緊接著,9月、10月同比增速繼續一路上揚。 雖然出口數據令人振奮,但細心的人們發現,反映出口預期的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卻在今年二、三季度一路下滑。 先行指標下滑,但實際出口卻保持較高增長,這是怎么回事?中國出口高增長還能持續多久?拐點會在何時到來? 探究數據背離原因: 原材料和運價上漲,企業不敢大規模接單 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實際出口數據背離,是什么原因?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統計的是企業海外簽單的情況,海關出口數據反映的是實際成交情況。因此,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通常領先于出口增速,對未來出口起到一定的預期作用。 “出口訂單指數下降而出口額上升,一方面有可能是原材料漲價導致企業終端產品被動提價,抬高出口數據。另一方面,盡管外部需求旺盛,但企業不敢大規模接單,優先消化庫存。這說明企業不愿意擴大產能,繼續簽單。”霍建國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出口增速背離的主因就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運價的持續攀升。如果外貿企業的成本壓力降下來,數據可能會回歸到正常的狀態。“從目前來看,這種背離有可能持續到今年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認為,新出口訂單指數和出口額,兩者之間有關聯但也有一定的區別。目前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以及出口反復受到外部環境沖擊的情況下,兩者之間會出現一定的背離。一方面,原材料不斷上漲導致終端產品被動提價,造成訂單指數雖然下降,但出口額仍保持上漲。另一方面,一些議價能力較弱的行業提價很難,會出現中小企業因此受困的情況,這也是致使新出口訂單指數下降的因素。 外貿行業現實寫照: 部分原材料漲價10倍,貨柜價格上漲近8倍 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牛仔事業部副總經理陳繼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外部訂單確實多,但有時候企業不敢接單,尤其遇到大單,公司簽單會非常慎重,需要綜合考慮產能是否跟得上,能否保證及時交單。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綜合運價、原材料上漲等諸多因素,去測算自己的利潤空間有多大。 “今年以來,服裝上游原材料價格一直在上漲,棉花、化纖、石油等原材料漲價幅度較高。”陳繼成向記者透露,牛仔褲有一種原材料叫彈力絲,女裝牛仔褲一般用高彈絲比較多,這種彈力絲每公斤價格已經漲了10倍。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10個月,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價揚,鐵礦砂、原油、大豆、銅……無一不是如此。 而國內許多原材料產品價格也一路高漲。記者梳理發現,與出口占比較高的機電、紡織相關的原材料,今年以來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 中國棉花綜合價格指數從去年4月的85.82一直震蕩攀升至今年10月的152.95。 此外,國內鋼材價格指數及國際鋼材價格指數自去年以來也出現大幅上漲。 再看運輸環節。 江蘇南通一家服裝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海運價格大幅上漲,貨柜從2000多美元漲到2萬美元。9月以來有所下滑,但仍然達到1.6萬~1.7萬美元。“一般都要提前2個月訂柜,否則可能訂不到,而柜子的價格并非按照預訂時的價格,而是按照發貨前一周的市場價來簽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集裝箱運價指數大幅上升。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5~9月,集裝箱運價指數從2074.35連續攀升至3220.55,而這段時間恰好也是PMI新出口訂單指數下滑的時間區間。 此外,10月25日,美國洛杉磯港發布公告宣布,為提高美國港口作業效率,改善擁堵情況,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將實行一項新政策——向船公司收取新附加費,適用于滯留在碼頭的進口集裝箱。 根據新政策,從今年11月1日起,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將針對以下兩類貨物,向船公司收取100美元/箱的附加費,并且每天增加100美元/箱。第一類,對于計劃通過卡車運輸的集裝箱,如果在碼頭的停留時間超過9天(包括9天),將向船公司收取上述附加費。第二類,對于通過鐵路運輸的集裝箱,如果在碼頭的停留時間超過3天(包括3天),則將向船公司收取上述附加費。 有外貿公司負責人指出,這是一種疊加罰款的方式。一個集裝箱滯留在港口,逾期第一天會被罰掉100美元,第二天就是200美元,第三天是300美元,以此類推,疊加式的罰款,會讓一個滯留在港口的集裝箱最后繳納一個很高數字量級的罰款。 外貿韌性支撐: 東南亞訂單向我國轉移,有企業海外訂單已排到明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采訪了不同領域企業負責人發現,盡管原材料和海運價格上漲對出口造成一定影響,但紡織行業海外訂單回流帶來的紅利仍然在持續。而機電行業,由于國外疫情對工業生產造成沖擊,國內產業鏈的韌性得到進一步凸顯。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服裝事業部一位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公司此前接了一筆3000萬美元的大單,就是從東南亞國家轉移過來的,公司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對接這筆訂單。 “四季度的訂單基本已經發完了,從目前來看,海外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上半年,主要是來自歐美的訂單。”該負責人說。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占據我國出口半壁“江山”的機電行業,前三季度表現十分亮眼。 據海關總署統計,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4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3.3%。9月當月,受電子信息產品尤其是手機的出口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802.4億美元,創歷年月度出口額新高,同比增長26%,延續自2020年6月份以來的增長勢頭,并連續15個月實現兩位數甚至以上的同比增幅。 圖片來源:機電商會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獨家獲悉,機電商會對廣交會機電館近600家參展企業進行網絡問卷調研后發現,多數企業在手訂單較為充足,處于疫情以來較好水平。其中,48.2%的企業表示訂單同比增長,這一比例較2021年春季第129屆廣交會增長1.6個百分點。另有33.9%的企業表示在手訂單基本持平。 圖片來源:機電商會 此外,據機電商會統計,多數受訪企業預計2021年全年機電行業出口額將保持增長,并對2022年第一季度出口預期較為樂觀。預計全年出口額同比增長的企業占52.4%,環比增長4.2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0.7個百分點。 汽車制造業方面,安徽江汽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聞武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江汽集團9月份的出口表現不錯:9月銷量約1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31.2%,1至9月累計出口5.7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40.8%。 聞武進一步對記者表示,“缺芯”導致公司減產30%左右,對乘用車影響比較大,但對商用車影響小。“相比于之前,交貨時間延長了1~3個月。” 對于四季度及明年的出口預期,聞武認為,對后續海外市場表現仍然是看好的,重點看好墨西哥、智利、秘魯以及南美一些國家。“汽車的產業鏈條比較長,盡管歐美國家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產業鏈以及中間品供應鏈條的恢復仍然需要一個過程。” 數據背離持續時間: 通常4~6個月后,出口增速將向訂單指數靠攏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PMI指數為49.2%,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繼續低于臨界點,制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 通過梳理今年以來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可以發現,自2021年3月錄得51.2%的相對高點之后,從4月開始一直處于下降態勢,5月以來一直處于50%的枯榮線以下。 此次PMI新出口訂單與實際出口數據背離的現象是個例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從更長的時間周期來看,以前都曾有過這種現象。 2019年4月至7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從49.2%下跌至46.9%,對應的出口增速則從3.22%逐步攀升至10.39%。 2018年,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從5月的51.2%連續5個月下滑至10月份的46.9%。而月度出口增速卻從2.5%逐步提升至18.7%。 2015年1~4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維持在48%附近小幅波動,而出口同比增速卻在-14%~48%之間劇烈波動。 紅塔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指出,PMI新出口訂單是出口的領先指標,一方面,PMI新出口訂單反映的是出口的環比變化,對出口的邊際變化反映得更為敏感。另一方面,因為和海外企業簽訂好訂單之后,過段時間需要交付,這計入到了新出口訂單里,但等交付后才會體現在出口數據上。如果PMI新出口訂單有了連續2~3個月的放緩(上行),就要思考一下未來出口增速是不是有下行(上行)的壓力,支撐前期出口上行(下行)的邏輯是不是有些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出口實際表現盡管存在短期背離的現象,但從長期來看,兩者走勢仍較為一致。 此外,從往年數據來看,在經歷4~6個月背離之后,出口增速與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就會逐漸靠攏。 比如2018年5月~10月,兩組數據曾出現背離,但2018年10月,出口增速也開始下降,大降10個百分點。到2019年2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到了45.2%的低點,出口增速為-16.51%。 2019年4月~7月,兩指數出現4個月背離,但8月,出口增速由10.39%大幅降低至2.62%。9月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出口增長拐點將至? 專家:海外產業鏈復蘇難,明年一季度或迎拐點 我國出口持續保持高增長,這種態勢將堅持多久? 霍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四季度出口增速較三季度可能會有小幅下降,原因是圣誕節等海外節日效應對出口的拉動作用在三季度已經顯現。“海外供需缺口帶來的紅利會持續至明年一季度,那時可能也是出口增速出現拐點的時候。” 唐建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口總額大并不一定代表訂單非常多,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運費價格上漲均可能反映到終端出口總值上。“PMI新出口訂單指數下滑,表明企業接單數量有所下降。因此,四季度較三季度出口增速大概率會放緩。” 信達證券的最新研報指出,第四季度中國的出口仍然有支撐,但金額在11~12月可能保持平穩或下滑趨勢。原因有四: 第一,美國的個人儲蓄存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個人儲蓄存款率下降,表明當前美國的消費水平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居民的消費意愿增強,消費強勁,有需求則會拉動企業積極備貨從中國進口,整體來說對我國第四季度的出口水平存在支撐。 第二,美國耐用品消費同比出現拐點,而歐盟9月份耐用品銷售同比仍然呈現高增長。 耐用品主要指的是多次使用、壽命較長的商品,如電視機、電冰箱、音響、電腦等,在我國出口商品中都被記作機電類產品。 眾所周知,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占比吃重。上述研報提出,美國耐用品最終銷售同比從6月22%的高位下滑到9月11%。如果此后耐用品消費同比按照這個趨勢繼續回落,很可能影響美國從中國進口機電類產品的需求,從而拖累中國整體第四季度的出口水平。 第三,生產端來看,美國當下的工業產出指數同比和產能利用率同比,修復態勢良好,整體接近疫情前水平。 第四,由于當下美國(受全球疫情影響,由于運輸問題導致部分產品不能積極供應)仍然存在供需缺口,部分產品漲價,一定程度上會對出口金額形成支撐。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高級分析師曹志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指出,當前,我國出口運價上漲既有海洋運輸不暢和國外港口效率低下的原因,更多是受我國貨物出口需求較大、訂單較多支撐。10月15日當周,我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再創歷史新高。“這表明當前仍有大量出口貨物需要運往世界各地。如果未來國外港口擁堵排隊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運價出現回落,國內一些出口企業有可能恢復前期因為運價太高而推掉的訂單。” 曹志強進一步表示,當前,我國出口企業與國外競爭對手的領先優勢在拉大。一方面,當前國外疫情略有改善,但得到明顯控制尚需時日。短期內,出口競爭對手外貿供給能力無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國外采購商不僅要考慮人工成本,還得在供應鏈效率、交貨時間、安全生產方面做出更多權衡和考量。 “另一方面,我國政府考慮和評估出口市場各種挑戰和風險,在穩外貿上已經推出和儲備了大量政策。商務主管部門正在引導出口企業在‘后疫情’時代如何積極作為。綜上所述,考慮到第四季是我國出口傳統旺季,我國出口形勢不會發生逆轉。”曹志強說。 (本文數據除標注外,均來源于wind) 記者手記丨外貿出口成為中國經濟復蘇亮麗的風景線 今年以來,在海外疫情持續、主要經濟指標存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外貿卻成了中國經濟穩步復蘇亮麗的“風景線”。尤其下半年以來,海運價格高企、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并沒有影響到外貿出口基本盤,8月、9月、10月連續三個月出口大幅超預期。中國外貿的韌性和產業鏈的優勢得到充分凸顯。 與此同時,我們敏銳地觀察到,用來反映出口增長預期的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實際出口表現出現了背離。我們不能盲目陶醉于出口的高增速中,而應該看到上游原材料、海運等價格因素已經傳導到下游的出口產品上。 海外供應缺口帶來的紅利不會一直持續,中國出口高增長的拐點遲早會到來。未來,中國外貿仍然要在培育出口增長新優勢上不斷努力,從供給端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 記者:張懷水 編輯:陳星 視覺:蔡沛君 排版:陳星馬原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每日經濟新聞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zhu)每日(ri)經濟(ji)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