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jing)濟新聞 2022-06-14 22:46:43
◎據(ju)統(tong)計,2022年(nian)1-5月,全國實際(ji)使(shi)用外資(zi)金額5642億元(yuan)人民幣(bi),同比(bi)增長17.3%,折合(he)877.7億美元(yuan),同比(bi)增長22.6%。
◎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ji)使(shi)用外(wai)資(zi)金額4233億元人民幣,同(tong)比增(zeng)長(chang)10.8%。高技術(shu)產業實際(ji)使(shi)用外(wai)資(zi)同(tong)比增(zeng)長(chang)42.7%,其中高技術(shu)制造業增(zeng)長(chang)32.9%,高技術(shu)服務業增(zeng)長(chang)45.4%。
每(mei)經記者|張懷水 每(mei)經編(bian)輯|陳(chen)旭
盡管受(shou)疫情(qing)影響(xiang),今年以來,我國(guo)實際使用外資在去年兩位數增(zeng)長的基礎上仍實現“節節高”,中國(guo)市場(chang)對外資吸引力有增(zeng)無(wu)減。
6月14日,商務部(bu)公布今年前5個月全國吸收外資情況。據統計,2022年1-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折合877.7億美元,同比增長22.6%。
中國吸引外資為何能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ping)接受(shou)《每日經濟新聞》記(ji)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中(zhong)(zhong)國已(yi)經形成超大規(gui)模(mo)市(shi)場(chang),尤其零售市(shi)場(chang)規(gui)模(mo)和(he)美國相當,而(er)且服(fu)務市(shi)場(chang)規(gui)模(mo)發展(zhan)迅(xun)猛。因(yin)此,來(lai)中(zhong)(zhong)國投資的(de)外(wai)資中(zhong)(zhong)有(you)相當一部分是市(shi)場(chang)導(dao)向型的(de)外(wai)資,也就是瞄準中(zhong)(zhong)國的(de)大市(shi)場(chang)。
今年(nian)前5個月我(wo)國實際使用(yong)外資保持著兩位數的增(zeng)長
據商務部統計,2022年1-5月,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2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8%。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2.9%,高技術服務業增長45.4%。
記者通過計算可以發現,今年前5個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占同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總規模的75%左右,可謂占到大半壁江山。在(zai)張建平(ping)看(kan)來,服務業(ye)吸引外(wai)資規模的迅速(su)攀升對于拉動整體外(wai)資規模增長發揮出(chu)重(zhong)要(yao)作用。
張建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受到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壓力的影響,我國勞動力、土地、融資以及研發成本都在上升,因此,高附加值的產業一定更受外資青睞。目前,中國30%左右的外(wai)資都集中在高技(ji)術(shu)制造業,尤其是高新技(ji)術(shu)產業。“對于低附加值產業的投資,要(yao)素成本更低的東南亞(ya)國家更加具有吸引力。”
此前,商務(wu)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新聞發布會上(shang)就外(wai)資問題回答媒體提問時表(biao)示(shi),今(jin)年(nian)以來,中(zhong)國利用(yong)外(wai)資穩定(ding)增長(chang),主要(yao)有(you)三方(fang)面原因:一是中(zhong)國市(shi)場引力不減,二是開放政策落地見效(xiao),三是投資環境持續(xu)優化。
束玨婷強調(diao),新(xin)版外(wai)(wai)(wai)(wai)資(zi)準入負(fu)面清單進(jin)一步放(fang)開汽車制造等領域外(wai)(wai)(wai)(wai)資(zi)股比限制,有力帶動了(le)引資(zi)規模增長。各部門積極(ji)回(hui)應外(wai)(wai)(wai)(wai)資(zi)企業來華(hua)營(ying)商(shang)便利等訴求,出臺一系列政策措(cuo)施,包括保障內外(wai)(wai)(wai)(wai)資(zi)平等參與政府采購、延長外(wai)(wai)(wai)(wai)籍個(ge)人(ren)所得稅(shui)減(jian)免政策等,穩(wen)定了(le)外(wai)(wai)(wai)(wai)商(shang)投資(zi)的(de)預期和(he)信心。
商務部研(yan)究院(yuan)對(dui)外貿易(yi)研(yan)究所所長梁明則認為,中(zhong)國市場規模大、產業配套齊全、基(ji)(ji)礎設施完善、人力(li)資(zi)(zi)源豐富,擁有較(jiao)強的綜合比較(jiao)優勢,這些都為外(wai)資(zi)(zi)企業發(fa)展提供(gong)了良好環境。中(zhong)國經濟韌(ren)性強、潛力(li)足、回旋余地(di)廣(guang)、長(chang)期向好的基(ji)(ji)本面(mian)沒有發(fa)生變化,中(zhong)國經濟增長(chang)的前景依然廣(guang)闊,可望給外(wai)資(zi)(zi)企業帶來持續(xu)的盈利空間。
從來源地看,據商務部(bu)統計,2022年1-5月,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52.8%、27.1%、21.4%(含(han)通過自由港投(tou)資數據)。
從區域分布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6.1%、35.6%和17.9%。
張建平(ping)接(jie)受《每日經(jing)濟新聞》記者采(cai)訪時表示,韓國(guo)、美國(guo)、德國(guo)都屬于發達(da)(da)經(jing)濟體(ti)。一個國(guo)家對外(wai)投(tou)資(zi)能力和(he)發達(da)(da)程度高度相關。越是發達(da)(da)的經(jing)濟體(ti),資(zi)本越充裕,出于對優越投(tou)資(zi)環(huan)境的追(zhui)逐,中(zhong)國(guo)很(hen)容易(yi)成為它們(men)理想的投(tou)資(zi)目的地。特別是中(zhong)國(guo)和(he)韓國(guo)同處(chu)在(zai)東亞生產網絡,在(zai)全球(qiu)供應鏈上的協作關系(xi)也變(bian)得更加緊(jin)密。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韓國對外投資保持較高增速。從前4個月實際使用外資數據來看,韓國對華投資同比增長76.3%。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hui)副會(hui)長霍建國表示,從去(qu)年開始,中(zhong)韓(han)雙邊貿(mao)易和投資就有(you)(you)所恢復。“韓(han)國并不想放棄中(zhong)國市場,目前有(you)(you)加快(kuai)投資的意向(xiang),特別是(shi)產業投資。”
霍建(jian)國(guo)進一(yi)步表示,高技術產業涉及(ji)上(shang)游的(de)加工或研發(fa),比如韓國(guo)汽車(che)的(de)主要零(ling)部(bu)(bu)件供應(ying)商(shang)很多(duo)都在中(zhong)(zhong)(zhong)國(guo),其中(zhong)(zhong)(zhong)不乏合(he)資企業。德國(guo)汽車(che)也(ye)是如此,中(zhong)(zhong)(zhong)國(guo)在汽車(che)零(ling)部(bu)(bu)件上(shang)已占(zhan)據(ju)了比較主動的(de)競(jing)爭地(di)位。
近日,韓(han)國(guo)對外經濟(ji)政策研究(jiu)院中(zhong)國(guo)經濟(ji)研究(jiu)中(zhong)心(xin)主任玄(xuan)相伯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舉辦的一個論壇上表示,盡管當前營商環境存在一些艱難,但韓國企業向第三國遷移或者退出中國業務的意愿非常低,只有3.8%左(zuo)右。這是(shi)(shi)因為經歷結構調整期之后,韓國企業在(zai)華投資的主要目標仍是(shi)(shi)試(shi)圖開拓中國國內市場(chang)。
玄相伯表示,在此之前,韓國企業投資中國的主要目的是向第三國家出口產品,占比約達到50%,而開拓中國市場的比例只有13%。但是在2020年之后,在華韓國企業的投資目的為開拓中國市場的大幅上升,已占到約93%。
封(feng)面圖片來源:新(xin)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gao)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品出(chu)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wo)們(men)要求撤下您(nin)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