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19:10:32
日前,數字醫療平臺微醫獲得一筆國資領投的超10億元融資。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環境下能獲得此筆大額融資,直接反映了投資機構對微醫主營的數字健共體業務近兩年來快速增長的認可。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遭遇“寒潮”,行業普遍認為醫療服務行業公益屬性很強,而數字化進程慢、短期盈利難,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二級市場對互聯網醫療的投資回報率及回報周期的預期下滑。那么,“數字健共體”是走了什么樣的路?能成為推進醫改爬坡攻堅的主模式,并引得國資下場“押注”?
解碼“數字健共體”,必繞不開“天津樣板”。2020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與微醫簽署《數字健康戰略合作協議》,由此開啟了天津市以數字化助攻新醫改的破局之路,兩年多來,基于對國家醫改核心目標的深刻認知,天津帶著改革者的勇氣與微醫合作,共同打造出了數字醫改的省級樣板。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于2020年1月獲得審批牌照,由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牽頭、協同全市26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建的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則于同年4月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共30個月的時間。
據報道,目前健共體日門診量已超1萬人次,單月營收規模已逾1億元。這顯示出了數字醫院相對于傳統醫院的增長潛力和突破效應,對比看,作為三級民營醫院典型的北大國際醫院,從2002年提交申請到2014年開業就用了近12年的時間。
按互聯網行業常用模型簡易做個測算,也就是在一個參保人口約1000萬的醫保統籌區,健共體在30個月內達到了一個相當于大型三甲醫院的日診療量(1萬人次),且每年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達100元。單從產業維度來看,數字健共體的投入產出比超過10倍之多。
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慢病管理中心
透過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來看,數字醫療產生了巨大的產業價值;與此同時,其對醫療衛生管理和服務體系的賦能價值也日益彰顯,特別在提升患者健康、醫生收入與醫院門診量3個運營的“硬指標”上交出了可觀的“答卷”。
以糖尿病患者管理為例,目前健共體正在為天津全市40多萬糖尿病患者提供全程數字化管理服務。在健共體內的試點醫院中,患者規范管理率達76.68%;納入示范級慢病管理3個月以上的患者血糖達標率比非管理患者高13.5%;同時,已落地按人頭付費的基層醫院醫保結余率達到16%-31%。
在醫生激勵方面,健共體結合“按效付費體系”,拓展了家庭醫生、居家醫療等多項服務,并將“結余留用”的醫保基金設立績效考核激勵資金,以健康服務行為和效果為主要考核指標,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為基層醫生提供更多的陽光收入。據公開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健共體平臺已為市內8000多名患者提供1.5萬余次居家醫療服務,這反映了患者對基層醫院多元化服務的需求和信賴,也轉化為基層醫生可期和可觀的收入增長。
在促進分級診療,提升基層醫院門診量上,健共體也取得了“渠成水到”的成效。相關數據顯示,隨著數字健共體各層體系的完善,天津市已落地改革舉措的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提升了100%,最高的同比提升280%。
數據亮眼,成效顯著,那么數字健共體的“天津模式”是如何實現落地的?
據分析,在天津數字健共體的建設過程中,微醫積累的數字技術及整合服務能力充分展現,大致采用三段式完成了三層體系建設:首先,構建數字化、集約化服務體系,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同時,構建標準化、一體化服務體系,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再者,建立按效付費的健康責任制,提升基層醫生服務動力。
基于在基層醫院落地統一的云管理、云服務、云藥房、云檢查“四朵云”平臺及線下標準化的慢病管理中心,健共體正通過逐病種的標準化診療、集約化云藥房、集約化云檢查,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
云管理、云服務、云藥房、云檢查“四朵云”平臺
據公開消息,目前全市266家基層醫療機構均已完成“端到端”的數字化升級,實現了系統的數據全聯全通,運營監控管理統一。截至6月底,健共體已與70余家基層醫院建立標準化慢病管理中心,共同管理逾90萬名慢病患者,并實現了從標化診療到上下級醫生的協同、CDSS診療過程的支持,以及對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和健康體征的監測。
數字健共體在天津實施的多項舉措中,最大難點以及最難能可貴之處,還在于當地政府勇于嘗試、敢于突破的政策創新與改革精神。其中,以醫保“整體打包付費”“按病種和按人頭打包付費”的支付方式改革和基層醫務人員績效機制改善為推動力,創建的醫療服務“按效付費體系”,成為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突破固化利益藩籬、實現規模化正向發展的關鍵舉措。
在2021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上,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入選“推進醫改 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首位;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委明確提出“引導地方探索基層數字健共體建設”。
當下,隨著五部委的力推,再結合當前各地實施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數字健共體作為能夠整合并提供“三醫聯動”綜合服務的數字化載體,正在從山東、天津、福建、上海到全國規模化落地,為我國數字健康產業打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