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5 20:40:30
每經記者|張寶蓮 每經編輯|陳俊杰
8月15日,由商業發展中心聯合中國網傳播主辦的“2022中食展生態圈創新發展峰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活動以“精品•未來•跨界”為主題,標志著中食展生態圈正式啟動。
本次峰會,每日經濟新聞正式簽約中食展,并計劃于11月聯合中企萬博、國商博睿主辦2022中國食品飲料資本論壇,這將是本屆中食展的專業論壇重頭戲。
在8月15日的峰會上,商業發展中心主任劉穎霞、上海市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吳星寶、中國網傳播中投視訊CEO苗步林、聯合利華全球副總裁曾錫文、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劉元法和副院長謝云飛、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進口食品公共服務平臺主任馬海華,資深茶與健康植物研究者、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獲得者蔡亞博士,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應用研究所執行所長譚佳佳博士等出席了活動。
劉穎霞在致辭中表示:“在新形勢下,如何促進商貿流通,推動經濟與消費升級;如何助力‘地標名品’融入‘雙循環’發展體系;如何在疫情影響下幫助企業產品精準對接市場,尋找商機;如何助力各地政府整合資源,攻克難題,推動地方經濟健康發展;如何解決中國人民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確保中國人民吃飽、吃好、吃出健康。”她表示,打造高效果的中食展生態圈,正是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完成商業發展中心當下最重要的使命的重要抓手。
吳星寶則提到了上海市商業聯合會近兩年做的兩件事,第一是引進全國各地的主副食品、農特產食品,在國家層面注冊了“優縣良品”商品,二是“上海禮物”,讓世界來賓、全國來賓到上海來旅游、開會、游玩回去不能空手,要帶上海特色、上海特征、上海品牌的商品回去。這兩件重要的活動載體將在11月的中食展上積極亮相。
談到未來食品發展趨勢,劉元法指出食品創新發展的三大方向:食品組學、食品合成生物技術以及數字化食品。他從食物系統和生命健康兩個角度確定未來食品定位,主張“藏糧于食。藏食于技”,并從生物源食品和數字化食品兩個角度重新坐標未來食品產業的發展。
馬海華則聊到未來的進口食品發展趨勢,他相信未來有不少產品會考慮研發符合中國人對健康需求的產品,不僅僅是原汁原味原包裝的引進,更多要符合“為中國消費者制造”。此外還包括產業遷移化,自貿協定的簽訂、生產力成本的變化等。
在現場,譚佳佳分享了“數字中食展”中的亮點,通過藝術的意境和實境相結合,將線下展映射到云端,展現了虛實結合性、社交性和創想性、藝術性、可持續性等特點。
此外,上海麥金地集團系統支持部總監黃敏勇以麥金地為例,談到了團餐的未來機遇,并能夠依靠自身渠道為西部學生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上海能淼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名分享了未來食品中,從過濾水、純凈水、天然水、礦泉水到小分子團水的健康發展趨勢。
圓桌論壇上,百聯新消費產業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楓投圈創始人、財經主持人蔡丹楓以及機遇集團董事長兼CEO、IP MALL創始人胡世輝、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謝云飛、資深健康草本科學家蔡亞博士,今日廣告創始人兼CEO、麒麟國際廣告獎創始人唐超,草根知本集團戰略資本及資本運作中心負責人張意南,福建天下誠品網絡公司副總裁鄭偉圍繞食品未來前沿性發展趨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