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jing)濟新聞 2022-09-17 00:06:31
十(shi)年(nian)(nian)間,上(shang)海、北京、深圳(zhen)、重慶、廣州(zhou)(zhou)、成都、蘇州(zhou)(zhou)、杭州(zhou)(zhou)等8城(cheng)經(jing)濟增(zeng)量超(chao)過萬億元,萬億GDP城(cheng)市(shi)也從6個大幅(fu)增(zeng)至24個。從GDP增(zeng)幅(fu)來看,超(chao)過半數以(yi)上(shang)的重點城(cheng)市(shi)2021年(nian)(nian)經(jing)濟總量比10年(nian)(nian)前翻了(le)一倍(bei),其中,拉(la)薩、貴(gui)陽、合(he)肥、福(fu)州(zhou)(zhou)、海口等城(cheng)市(shi)增(zeng)幅(fu)領先,超(chao)過了(le)150%。GDP之(zhi)外,這(zhe)些(xie)“塔尖”城(cheng)市(shi)的人口總量、城(cheng)區規模各自(zi)發(fa)生了(le)怎(zen)樣的變化?透(tou)過42城(cheng)十(shi)年(nian)(nian)生長圖譜,希望(wang)能(neng)夠借(jie)此一窺(kui)我(wo)國區域發(fa)展新格局以(yi)及背后的演化趨勢(shi)。
每經記者|程曉玲 每經編(bian)輯(ji)|楊歡
圖(tu)(tu)片來(lai)源:攝(she)圖(tu)(tu)網_502497176
過去十年,我國經(jing)濟(ji)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到(dao)2021年的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jing)濟(ji)比重從(cong)11.3%上升到(dao)超(chao)過18%。
其中,42個(ge)重點城市(shi)(shi)(包括萬(wan)(wan)億GDP城市(shi)(shi)、副省級城市(shi)(shi)、省會城市(shi)(shi))經(jing)濟總量(liang)從25.4萬(wan)(wan)億元(yuan)增(zeng)至52.6萬(wan)(wan)億元(yuan),占全國(guo)比重近半,成為(wei)撐起中國(guo)城市(shi)(shi)經(jing)濟版圖(tu)的“頂(ding)梁柱”。
十年間(jian),上海(hai)、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蘇州、杭州等8城經濟增(zeng)量超過(guo)萬億元,萬億GDP城市(shi)也從(cong)6個大(da)幅增(zeng)至24個。
從GDP增(zeng)幅(fu)來看,超過半數以(yi)上(shang)的重點城(cheng)(cheng)市(shi)2021年經濟總量比10年前(qian)翻了(le)一倍,其(qi)中(zhong),拉薩(sa)、貴陽(yang)、合肥、福州、海口等城(cheng)(cheng)市(shi)增(zeng)幅(fu)領先(xian),超過了(le)150%。
GDP之外,這些(xie)“塔(ta)尖”城市的人口(kou)總量、城區(qu)規模各(ge)自發生(sheng)了怎樣(yang)的變(bian)化?透過(guo)42城十年生(sheng)長圖譜,希(xi)望能夠借此一窺我國(guo)區(qu)域發展新格(ge)局(ju)以及背后的演化趨(qu)勢。
在全國數百(bai)座城市(shi)(shi)(shi)中,由萬(wan)億GDP城市(shi)(shi)(shi)、副省級(ji)城市(shi)(shi)(shi)、省會城市(shi)(shi)(shi)組(zu)成(cheng)的(de)42個重點城市(shi)(shi)(shi),憑(ping)借其經濟(ji)社會地位和發(fa)展水平占據著核心陣營。
其中,經濟實(shi)力無疑是衡量城市競(jing)爭力的關鍵指標(biao)。
過去十(shi)年,中國(guo)經濟連上六個10萬億(yi)元(yuan)級(ji)臺階,穩(wen)居(ju)全(quan)球第二。來之不易(yi)的(de)成績背后,42個重(zhong)點城市的(de)貢獻不容(rong)小(xiao)覷(qu)。
數據顯示,42個重(zhong)點(dian)城(cheng)市經濟總(zong)量(liang)從2012年的25.4萬(wan)億(yi)元增至2021年的52.6萬(wan)億(yi)元,占(zhan)全國比(bi)重(zhong)達到45.9%,接近全國經濟總(zong)量(liang)的一半。
具體來看,哪些城市增長最快?
從增(zeng)量(liang)(liang)看(kan),對比2012,全國(guo)共有8個城市(shi)經濟(ji)增(zeng)量(liang)(liang)超過萬億(yi)元(yuan),分(fen)別為上海、北京(jing)、深(shen)圳(zhen)、重慶(qing)、廣州(zhou)(zhou)、成(cheng)都、蘇州(zhou)(zhou)、杭州(zhou)(zhou),同時也是2021年城市(shi)經濟(ji)總量(liang)(liang)前八強。武漢(han)、南京(jing)增(zeng)量(liang)(liang)同處(chu)9000億(yi)元(yuan)量(liang)(liang)級,位(wei)列(lie)第九、十名。
城市(shi)經濟高速增(zeng)長的(de)十年間(jian),萬億GDP城市(shi)從(cong)2012僅6個增(zeng)加至2021年的(de)24個,新(xin)晉成員既(ji)有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等迅速崛(jue)起的(de)省(sheng)(sheng)會城市(shi),也不乏青島、佛(fo)山、無錫、泉州等非(fei)省(sheng)(sheng)會經濟強市(shi)。
很大(da)程度上,頭部(bu)經濟強市(shi)的高(gao)增(zeng)量得益于其較大(da)的GDP基數。而根據各(ge)城市(shi)的經濟增(zeng)幅,則(ze)可以看到每座城市(shi)與自(zi)身(shen)相比取得的進步。
相較2012年(nian),42個(ge)重(zhong)點(dian)城市(shi)中有28個(ge)實現經濟(ji)增幅超過100%。也就是說,有6成以上(shang)的城市(shi),2021年(nian)經濟(ji)總量比(bi)2012年(nian)翻了一倍以上(shang)。
其中,經濟增(zeng)幅排名前五(wu)位的城市分別為拉薩、貴陽、合肥、福(fu)州、海口,增(zeng)幅均超過150%
值(zhi)得(de)注意的(de)是,相比其他3個經濟體量相對較(jiao)小的(de)城市,合(he)肥和福(fu)州的(de)高增幅尤為(wei)不易——從2012年(nian)GDP4000億元(yuan)左右躍升(sheng)至(zhi)2021年(nian)超過1.1萬億元(yuan),雙雙躋身“萬億俱樂部”。
與此同時(shi),合肥和福(fu)州也是重(zhong)點城(cheng)市中經(jing)濟排(pai)位(wei)(wei)提升最大的2座(zuo)城(cheng)市,其中合肥從(cong)2012年第(di)29位(wei)(wei)升至2021年的第(di)19位(wei)(wei)、福(fu)州從(cong)第(di)28位(wei)(wei)升至第(di)20位(wei)(wei),排(pai)名(ming)(ming)分別上升了10名(ming)(ming)、8名(ming)(ming)。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fa)向城叔表示,近年來(lai),被譽為“最牛風投(tou)城市”的(de)合肥以過人魄(po)力陸(lu)續引進諸多(duo)重點(dian)產(chan)業項目、營商環(huan)境明(ming)顯改善,再疊加(jia)長三角(jiao)地區產(chan)業承接、行政區劃(hua)調(diao)整等利好,是(shi)其經濟增(zeng)長較(jiao)快的(de)主要(yao)原(yuan)因。
福(fu)(fu)州的成長(chang)則伴隨福(fu)(fu)建省(sheng)經(jing)(jing)濟(ji)實力的整(zheng)體躍升。“從1978年經(jing)(jing)濟(ji)排名全國第(di)23位(wei)到(dao)今年上半年的第(di)8位(wei),福(fu)(fu)建省(sheng)實現了巨大(da)的飛(fei)躍。而(er)在(zai)強省(sheng)會戰略和東南沿海區位(wei)優勢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福(fu)(fu)州的發(fa)展(zhan)也相對較快。”丁(ding)長(chang)發(fa)說。
人口(kou)是我國城(cheng)市發展格(ge)局演化(hua)的另(ling)一(yi)縮(suo)影。回顧過去十年,42個重點城(cheng)市的人口(kou)吸引力(li)如何(he)?
從總量(liang)上看,2012-2021年,常住人(ren)口超千萬(wan)的(de)(de)城市(shi)數量(liang)從11個升至16個,十年間新(xin)(xin)增(zeng)5個。其中,新(xin)(xin)晉千萬(wan)級人(ren)口城市(shi)包括杭州、青島、西(xi)安、長沙(sha)、鄭州、東莞6城,退出(chu)的(de)(de)1城為哈(ha)爾濱。
截至(zhi)2021年,常(chang)住人(ren)口排名(ming)前十的城市分(fen)別為(wei)重慶、上(shang)海、北京(jing)、成都、廣州、深圳、天(tian)津、武漢、西(xi)(xi)安、蘇州。相比2012年,武漢、西(xi)(xi)安憑借較(jiao)快的人(ren)口增勢(shi)后來居上(shang),“擠掉”哈(ha)爾濱、石家莊(zhuang),成為(wei)前十強新成員。
從增(zeng)(zeng)量(liang)來看,常住人口(kou)增(zeng)(zeng)量(liang)超過(guo)300萬(wan)的(de)共8座城(cheng)(cheng)市,分別為(wei)深圳、成都、廣(guang)州、西安、鄭(zheng)州、武(wu)漢(han)、杭州、長沙,其中7個為(wei)省會城(cheng)(cheng)市、5個位于中西部。天津和(he)哈爾濱(bin)十年(nian)人口(kou)增(zeng)(zeng)量(liang)墊底,分別減少75.1萬(wan)、40.15萬(wan)(哈爾濱(bin)2012年(nian)基(ji)數參照“六普”數據)。
值得注(zhu)意的是,十(shi)年人(ren)(ren)口增量(liang)居前兩(liang)位(wei)的深圳、成(cheng)(cheng)都(dou)均(jun)超過700萬(wan)人(ren)(ren),幾乎相(xiang)當于一(yi)個中(zhong)等(deng)歐(ou)洲國家的總(zong)人(ren)(ren)口規模(mo)。其中(zhong),深圳常住人(ren)(ren)口從2012年1054.74萬(wan)增至(zhi)(zhi)2021年1768.16萬(wan),成(cheng)(cheng)都(dou)從1417.8萬(wan)增至(zhi)(zhi)2119.2萬(wan)。
人口集聚效應顯著,離不開城市經濟的快(kuai)速發展與(yu)行(xing)之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
過去十年(nian),深圳和成都經濟增量(liang)(liang)均(jun)超過萬億元,在重點城市經濟排名(ming)中各上升一(yi)個位次(ci)。與(yu)此同時,兩地近年(nian)來發力(li)引進各類人才的努力(li)有目(mu)共(gong)睹,人才吸引力(li)“含金量(liang)(liang)”十足。
據(ju)公開報道,目前深圳人(ren)才總(zong)量(liang)達663萬(wan)人(ren),其中高層次人(ren)才超過2.2萬(wan)人(ren)。成(cheng)都人(ren)才總(zong)量(liang)達587.6萬(wan),近年(nian)來新落(luo)戶青年(nian)大學生59萬(wan)余人(ren)。
16個千(qian)萬級人口城市之后,佛(fo)山(shan)、寧波、合(he)肥、南京(jing)、濟南、沈(shen)陽(yang)、長春2021年常(chang)住(zhu)人口均突破900萬,距離千(qian)萬大關已近(jin)在咫尺。
今年(nian)6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shi)四(si)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fang)案》明(ming)確(que)提出“放開放寬(kuan)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xian)制(zhi)”。
根據第七次(ci)全國(guo)人口普查,我國(guo)現有超大城市7個,特大城市14個。
按城區人口(kou)數排(pai)序(xu),超(chao)大城市(shi)(shi)包括上(shang)海、北京、深圳、重慶、廣(guang)州(zhou)、成(cheng)都、天(tian)津,特大城市(shi)(shi)則分別是武漢、東莞(guan)、西安、杭州(zhou)、佛山、南(nan)京、沈陽、青島、濟南(nan)、長沙、哈爾濱、鄭州(zhou)、昆明、大連。
隨(sui)著城(cheng)鎮化(hua)的(de)快速推進,城(cheng)區人口的(de)增減更(geng)能反映城(cheng)市(shi)建設發展的(de)活力。日(ri)前,鄭州(zhou)發布新(xin)政,擬進一步放寬中心城(cheng)區落戶條件,成(cheng)為2022年首個全面取消落戶限制(zhi)的(de)特大城(cheng)市(shi)。
根據(ju)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jiu)所(suo)所(suo)長魏后凱此前的初步測算,2035年,超大城市(城區(qu)人(ren)口1000萬(wan)人(ren)以(yi)上)數量(liang)將達到(dao)12個,中等城市(城區(qu)人(ren)口50-100萬(wan)人(ren))將達到(dao)115個,小城市和小城鎮(50萬(wan)人(ren)口以(yi)下)將達到(dao)約1.5萬(wan)個。
經濟體量和人(ren)口(kou)規模(mo)的增(zeng)長,必(bi)然要求城市(shi)(shi)建(jian)設規模(mo)同步拓展。除了(le)城區人(ren)口(kou)規模(mo),建(jian)成(cheng)區面積也(ye)是衡量城市(shi)(shi)建(jian)設的一個(ge)關(guan)鍵指標。
所謂建(jian)(jian)成區(qu)是指(zhi)城市(shi)行(xing)政區(qu)內實(shi)際已成片(pian)開發(fa)建(jian)(jian)設、市(shi)政公(gong)用設施(shi)和公(gong)共設施(shi)基本具備(bei)的區(qu)域。根據住建(jian)(jian)部(bu)公(gong)布(bu)(bu)的《2011年城市(shi)建(jian)(jian)設統計年鑒》和《2020年城市(shi)建(jian)(jian)設統計年鑒》(2021年數據未(wei)公(gong)布(bu)(bu)),全(quan)國城市(shi)建(jian)(jian)成區(qu)面積從(cong)2011年43603.23平(ping)方公(gong)里(li)增至2020年60721.32平(ping)方公(gong)里(li),新增面積達(da)1.7萬平(ping)方公(gong)里(li)。
42個重點城(cheng)市(shi)(shi)(不(bu)含下轄和代管縣級市(shi)(shi),下同)建(jian)成(cheng)區(qu)總面積從2011年1.67萬平方(fang)公(gong)(gong)里增至2020年超過2.4萬平方(fang)公(gong)(gong)里,占全(quan)國城(cheng)市(shi)(shi)建(jian)成(cheng)區(qu)比重超過三分之(zhi)一(yi)。
其中,重慶、廣州、上海(hai)、東莞、天(tian)津(jin)城市建(jian)成(cheng)區面積均(jun)超過1000平方(fang)公里(北京(jing)數據未公布),在42個重點城市中排名(ming)靠前。東莞之所(suo)以能夠躋身前列,主要基于(yu)其不設區、也沒有代管縣級市的發(fa)展模式(shi),建(jian)成(cheng)區面積一度迅速擴張(zhang)。
圖片來源:攝圖網(wang)500534712
規模(mo)大、比重(zhong)高,反映出這(zhe)些重(zhong)點城(cheng)市(shi)在(zai)全國經濟(ji)社會發展中(zhong)舉足輕重(zhong)的地位(wei)。而隨著城(cheng)市(shi)越(yue)(yue)來越(yue)(yue)“大”,其發展質(zhi)量(liang)以及規模(mo)擴張背(bei)后(hou)潛藏的各種結構性問題,也愈加受(shou)到關注。
2019年(nian),國家(jia)發(fa)改委(wei)出臺《關于培育發(fa)展(zhan)現代化都市(shi)(shi)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發(fa)展(zhan)一批現代化都市(shi)(shi)圈,形成區域競(jing)爭(zheng)新優勢,為城市(shi)(shi)群高質量發(fa)展(zhan)、經濟轉(zhuan)型升級提供(gong)重要支撐。這也(ye)是中央(yang)層面(mian)首次出臺專門文件(jian)謀劃都市(shi)(shi)圈發(fa)展(zhan)。
此(ci)后,各地紛紛加快(kuai)都(dou)(dou)市圈培育建設進程。據《中國新聞周刊》統計,各地陸續公布(bu)的(de)“十四五”規(gui)劃中,有23個(ge)省、自治區(qu)、直轄市明確提出都(dou)(dou)市圈建設相關內容。
自2021年(nian)2月的南京(jing)(jing)都市圈(quan)到今年(nian)8月的重(zhong)(zhong)慶都市圈(quan),已有(you)南京(jing)(jing)、福州(zhou)(zhou)、成都、長株潭、西安、重(zhong)(zhong)慶等(deng)6個國(guo)家級都市圈(quan)發展(zhan)規(gui)劃先后獲(huo)批。武漢、鄭(zheng)州(zhou)(zhou)、合肥等(deng)都市圈(quan)建(jian)設(she)也在正式文(wen)件中獲(huo)得(de)明確支(zhi)持。
長遠來看,這(zhe)些(xie)承擔(dan)著(zhu)國家(jia)級都(dou)市(shi)(shi)圈建設重(zhong)任的(de)(de)城市(shi)(shi),不僅要做(zuo)強自身,還應進一步擴大區(qu)域(yu)(yu)輻射帶動能力,在(zai)未來區(qu)域(yu)(yu)經濟(ji)格局中扮(ban)演(yan)更重(zhong)要的(de)(de)角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re)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ru)您(nin)不希(xi)望(wang)作(zuo)品(pin)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zuo)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