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4 18:27:11
每經編輯|李澤東
9月24日,#全國僅有5株5000歲古樹#的話題登上熱搜第一,它們是什么樹,又生長在哪里呢?

據長江日報微博消息,近日,第二次(2015—2021年)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公布,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5株5000年以上古樹均在陜西省,具體為: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保生柏,以及距離黃陵縣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的古柏、商洛市洛南縣的頁山大古柏。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視頻截圖
對此,網友熱議:
“這是活化石,每一塊樹皮都有年代的記憶”
“5000年,見證了中華文明”

據長江日報,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古樹名木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是云南,超過100萬株,陜西、河南、河北超過50萬株。
全國散生古樹的樹齡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間,共有98.75萬株;樹齡在300—499年的有16.03萬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82萬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0745株。截至去年,武漢共有10株1000年以上的古樹,具體分布在黃陂、新洲、蔡甸。
那么,是如何得出其中5株古樹樹齡在5000年以上的呢?
文獻追蹤法:查閱地方志、族譜、歷史名人游記和其他歷史文獻資料,獲得相關的書面證據,推測樹木年齡。
年輪與直徑回歸估測法:利用本地(本氣候區)森林資源清查中同樹種的樹干解析資料,或利用貯木場同樹種原木進行樹干解析,獲得年輪和直徑數據,建立年輪與直徑回歸模型,計算和推測古樹的年齡。
訪談估測法:憑借實地考察和走訪當地老人,獲得口頭證據,推測樹木大致年齡。
針測儀測定法:通過針測儀的鉆刺針,測量樹木的鉆入阻抗,輸出古樹生長狀況波形圖,鑒定樹木的年齡。
年輪鑒定法:用生長錐鉆取待測樹木的木芯,將木芯樣本晾干、固定和打磨,通過人工或樹木年輪分析儀判讀樹木年輪,依據年輪數目來推測樹齡。
CT掃描測定法:通過樹干被檢查部位的斷面立體圖像,根據年輪數目鑒定樹木的年齡。
碳-14測定法:通過測量樹木樣品中碳14衰變的程度鑒定樹木的年齡。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長江日報、瀟湘晨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