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3 17:24:37
每(mei)經(jing)記者|李星 每(mei)經(jing)編輯|程(cheng)鵬 孫磊 蓋源(yuan)源(yuan)
距(ju)離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退(tui)坡(po)還有月(yue)余之際,比(bi)亞迪宣布自(zi)2023年1月(yue)1日起上調(diao)旗(qi)下車型官方指導價。
11月(yue)23日,比亞(ya)迪汽車(che)通過官(guan)方微(wei)博發(fa)布《車(che)型價格調整的說明》,其將對王朝、海洋及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2000元~6000元不等,具體車型的調價通知將另行發布。
圖片(pian)來源(yuan):新浪微博(@比亞迪汽車)
對于此(ci)輪漲價原因,比亞迪(di)汽車(che)解釋稱(cheng),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系列政策及規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車輛國家將不再給予補貼(現有補貼額度:插電混合動力車4800元/輛、純電動車12600元/輛)。同時,下半年以來(lai),電池主要原材料(liao)價(jia)格大幅上(shang)漲。
“比亞迪此輪漲(zhang)價與動力電池(chi)原(yuan)材料(liao)價格大幅上漲(zhang)關系不大。”11月23日,全(quan)國乘用車市場(chang)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jie)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受新能源汽車補貼在今年年底正式退出影響,明年年初,國內新能源車市將再掀起一輪漲價潮,但規模不會太大。
圖(tu)片來源:視(shi)覺中國 資料圖(tu)
比亞迪年(nian)內第三次漲價
根(gen)據(ju)財政部(bu)等四部委發布的(de)《關(guan)于2022年(nian)新能(neng)源汽(qi)車(che)推廣(guang)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de)通知》,2022年(nian)新能(neng)源汽(qi)車(che)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nian)12月(yue)31日終止,2022年(nian)12月(yue)31日之(zhi)后上牌的(de)車(che)輛(liang)不(bu)再給予補貼。
比亞迪(di)也明確表(biao)示,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戶(hu)不受(shou)此次調價影響。
對此,有不(bu)少網友留(liu)言(yan)稱,國(guo)補減少1萬元,比(bi)亞迪漲(zhang)6000元,實則是(shi)“變相降價”。更有網友直呼:“還(huan)好(hao),剛(gang)訂了。”
據了解,此次漲價已是比亞迪進入2022年以來第三次官宣調價。今年1月21日,比亞(ya)迪(di)宣(xuan)布(bu)(bu),因(yin)原材(cai)料價格大(da)幅(fu)上(shang)漲,以及新(xin)能源購(gou)車補貼退坡等影響,比亞(ya)迪(di)汽(qi)車于(yu)2月1日起對(dui)王朝網和(he)海(hai)洋(yang)網相關(guan)(guan)新(xin)能源車型的(de)官方(fang)指導價進行調(diao)整,上(shang)調(diao)幅(fu)度為(wei)1000元~7000元不(bu)等;3月15日,比亞(ya)迪(di)再次(ci)宣(xuan)布(bu)(bu)因(yin)原材(cai)料價格大(da)幅(fu)上(shang)漲,于(yu)3月16日零時(shi)起對(dui)王朝網和(he)海(hai)洋(yang)網相關(guan)(guan)新(xin)能源車型的(de)官方(fang)指導價進行調(diao)整,上(shang)調(diao)幅(fu)度為(wei)3000元~6000元不(bu)等。
圖片來源:新浪(lang)微博(@比亞迪汽車)
崔東樹認(ren)為,比(bi)亞迪(di)(di)提(ti)前一(yi)個(ge)多月宣(xuan)布漲(zhang)價(jia),有(you)利于比(bi)亞迪(di)(di)進一(yi)步(bu)積(ji)累(lei)手中訂單,有(you)利于其明年年初漲(zhang)價(jia)后銷(xiao)量的平穩過渡。
事實(shi)上,比亞迪手(shou)中已握有(you)大量訂(ding)單(dan),旗下(xia)車型處于供不(bu)應求(qiu)狀(zhuang)態(tai)。“比亞迪在手(shou)訂(ding)單(dan)超(chao)過50萬(wan)輛,且(qie)積壓的訂(ding)單(dan)數量正(zheng)在逐(zhu)月增加,交付周期需(xu)5~6個(ge)月。”今年6月,比亞迪股份有(you)限公(gong)司董事長(chang)兼總裁王傳福(fu)曾公(gong)開表示(shi)。
比(bi)亞(ya)迪官方數(shu)據顯示,2022年(nian)1~10月(yue),比(bi)亞(ya)迪新(xin)能(neng)源車(che)累計銷量超139.79萬輛(liang),同(tong)比(bi)增(zeng)長(chang)240%。其中,今年(nian)10月(yue),比(bi)亞(ya)迪新(xin)能(neng)源車(che)銷售21.8萬輛(liang),同(tong)比(bi)增(zeng)長(chang)142%。
目(mu)前,比亞迪(di)汽車(che)(che)(che)乘用車(che)(che)(che)業務由王(wang)朝、海洋、騰勢,以及全新品(pin)牌仰望組成。其中,仰望品(pin)牌及旗(qi)下首(shou)款車(che)(che)(che)型將于明年第(di)一(yi)季度亮相發布(bu)。
按照規劃,比(bi)亞迪預計,2022年(nian)其總銷量將達到(dao)150萬輛,在供(gong)應鏈良好(hao)的情況下甚至有(you)望沖擊(ji)200萬輛。
動力電池(chi)原材(cai)料(liao)價格高漲
令(ling)產業鏈(lian)承(cheng)壓
從比(bi)亞迪(di)今年以(yi)來的三次官(guan)宣漲價的原因來看,皆明確與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不過,崔東樹認為,比亞迪此次漲價與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關系不大。
上海鋼聯11月(yue)22日發布的數據顯(xian)示,電池(chi)級(ji)碳酸鋰現(xian)貨均價(jia)報(bao)59萬(wan)元/噸,連續7個(ge)交易日未(wei)發生漲跌。“目(mu)前(qian),國內動力電池(chi)原材料價(jia)格(ge)已(yi)(yi)經達到(dao)了一定高(gao)度,且供需已(yi)(yi)經得到(dao)明顯(xian)改善。”崔(cui)東樹表示,當前(qian),電池(chi)級(ji)碳酸鋰材料價(jia)格(ge)屬于(yu)市場炒作后的泡沫式虛高(gao),后期必然要下跌。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開啟了(le)爆發式的增長模式。以電池級(ji)碳(tan)(tan)酸鋰為(wei)例,其(qi)已(yi)從2021年初的5萬元/噸(dun)猛漲了(le)超10倍。進入11月后(hou),電池級(ji)碳(tan)(tan)酸鋰價格更是一度接近60萬元/噸(dun)。
而(er)動力電池(chi)(chi)原材(cai)料價格上漲(zhang)帶(dai)來的成本(ben)(ben)壓力也直接傳導到了(le)整車廠(chang)。“動力電池(chi)(chi)價格的不斷上漲(zhang),讓(rang)電池(chi)(chi)成本(ben)(ben)在(zai)一(yi)輛(liang)車中的占比超(chao)過(guo)40%,甚至超(chao)過(guo)50%。”重慶長安汽(qi)車股份有限公司董(dong)事長朱華榮(rong)認為(wei),電池(chi)(chi)成本(ben)(ben)上漲(zhang)的幅(fu)度已經遠(yuan)大于技術進步給用戶帶(dai)來的價值。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廉玉波(bo)也坦言稱,動(dong)力(li)電(dian)池(chi)原材(cai)料(liao)和(he)動(dong)力(li)電(dian)池(chi)的價格(ge)上漲(zhang),已經給(gei)整個(ge)新能(neng)源汽車產業(ye)鏈造成了較大影響。
在外界(jie)看來,動(dong)力電(dian)池成本的高漲并不完全是因為需求(qiu)不平衡導(dao)致(zhi)(zhi),更多還(huan)是由于原材料(liao)漲價、資本惡性炒作、賣家惜(xi)售、中(zhong)間商囤積居奇(qi)等原因所(suo)致(zhi)(zhi)。
圖(tu)片來源(yuan):工信部官(guan)網(wang)
11月18日(ri),工(gong)信部與國家市場(chang)監督管理總局聯(lian)合印發的《關于做好鋰(li)離子電池產業鏈供(gong)應鏈協同穩(wen)定發展工(gong)作的通知》要求,各地(di)市場(chang)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ge)查處鋰(li)電產業上下游囤積居奇(qi)、哄抬(tai)價格(ge)、不正當競爭(zheng)等行(xing)為,維護市場(chang)秩序。
記者|李(li)星(xing)
編輯|程鵬?孫磊?杜波 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片來源(yuan):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yuan)創文(wen)章(zhang)|
未經(jing)許(xu)可(ke)禁止(zhi)轉(zhuan)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yo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報社(she)授(shou)權,嚴禁轉(zhua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huan)迎關注(zhu)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