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11:50:49
每經AI快訊,個人獲得經營貸后,轉而拿去還房貸有何風險?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官微昨天公布了一則案例,借款人肖某聯合保證人某公司與銀行簽訂經營貸款合同,借款180萬元,用于生產經營周轉,然而后續銀行查證發現,肖某將約定用來生產經營周轉的貸款部分挪用于償還房貸,且肖某拒絕提供資金用途證明。于是,銀行立即向法院起訴,要求肖某償還借款本金180萬及利息、罰息和復利,并對肖某提供的抵押房產享有優先受償權。法院二審判決下來:肖某于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天內,向銀行清償借款本金180萬元及罰息;在肖某不履行債務時,銀行對肖某提供的抵押房產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作為保證人某公司也對肖某的全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