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ji)新聞 2023-05-02 10:18:35
每(mei)經編輯|黃勝
近日,券商中國(guo)記(ji)者獲悉,原(yuan)浙商證(zheng)券研(yan)究所(suo)所(suo)長(chang)助(zhu)理、新科技首席陳(chen)杭已(yi)(yi)于4月20日前(qian)后辭職,目前(qian)浙商證(zheng)券內部(bu)通訊錄、中證(zheng)協(xie)公示(shi)信息(xi)中,均已(yi)(yi)無陳(chen)杭信息(xi)。
對此,浙商證券回應稱,“陳杭所涉事件均與本公司無關。陳杭于2022年11月入職浙商證券,還在試用期。陳杭因個人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離職,目前已批準其離職申請。若有相關不實報道損害公司聲譽,我司保留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有消息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浙商證券研究所不僅許諾了首席和所長助理的職務,更開出了兩倍薪酬的高價。另有消息(xi)稱,陳(chen)杭加(jia)盟浙商證(zheng)券年薪(xin)高(gao)達800萬元(yuan)。
圖片來源:視(shi)覺中(zhong)國(guo)-VCG41487967333
據中(zhong)證(zheng)協此前的公示(shi)信息顯示(shi),陳(chen)杭(hang)于2017年(nian)6月(yue)(yue)加(jia)入西南證(zheng)券(quan),2019年(nian)6月(yue)(yue)獲得證(zheng)券(quan)投資(zi)咨詢(分析師)資(zi)格;2019年(nian)11月(yue)(yue),陳(chen)杭(hang)跳槽至方正證(zheng)券(quan)研(yan)究所(suo),擔任所(suo)長助理、科(ke)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隨后在2022年(nian)11月(yue)(yue)轉會(hui)浙(zhe)商證(zheng)券(quan)研(yan)究所(suo)。
截至目前,陳杭總共在浙商證券工作了約5個月。按照浙商證券的說法,直到提出離職,陳杭仍處于試用期。
4月7日,網絡流傳著(zhu)一則關(guan)于浙商證券(quan)研究所所所長助(zhu)理、新科技首(shou)席(xi)分析師(shi)陳杭的爆料(liao)信息(xi),而爆料(liao)者正(zheng)是(shi)去年6月喊出4000點的方(fang)正(zheng)證券(quan)分析師(shi)譚珺。在此(ci)之前,二人(ren)曾是(shi)同事關(guan)系,供(gong)職(zhi)于方(fang)正(zheng)證券(quan)研究所電子團隊。
根據爆料內容,譚珺陳列了陳杭12件“丑聞”,涉及推接盤票、無基本面研究吹票、讓實習生代寫研報、桃色事件;同時譚珺還在爆料中稱:“(陳杭)嫉妒我干的比他好,派點比他高,比他有研究天賦,看我火了故意黑我讓我失業一年多,社保都斷了。”
對(dui)于上(shang)述指控言(yan)論,是(shi)否(fou)是(shi)譚珺自己所發?以及陳杭對(dui)此言(yan)論有(you)何(he)行動?《每日經濟新(xin)聞(wen)》記者(zhe)分別采(cai)訪了兩(liang)位當事(shi)人。
就譚珺指控陳杭的相關內容,記者采訪了譚珺本人,她獨家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網傳的內容確系她發布,而且這些針對陳杭的爆料均屬實。”在她看來(lai),陳(chen)杭的一(yi)些行為是賣方行業的“反面教材(cai)”。
另外(wai),她(ta)告訴(su)記(ji)者,今天網傳的微(wei)信內容她(ta)只是(shi)私(si)下發給浙(zhe)(zhe)商(shang)證(zheng)券研究(jiu)所的個別工作人員(yuan),讓其代為轉發給浙(zhe)(zhe)商(shang)證(zheng)券研究(jiu)所所長(chang),她(ta)并沒有主動進行傳播。
對于譚珺的種種指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采訪了陳杭本人,他對此直言“內容全是誹謗,已經報警。”陳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表示,“本人已采取法律手段維護本人合法權利,已于4月7日在律師陪同下報警;請各方共同維護積極正面的網絡輿論環境及行業形象,勿散布謠言。”
同時,記者(zhe)也注(zhu)意到(dao),在4月7日(ri)15時19分(fen),陳(chen)杭已(yi)在其朋友圈發布聲明。
聲明稱,“近日,本(ben)人(ren)前同事譚(tan)(tan)某(mou)(mou)捏造(zao)事實在微信平臺發布(bu)(bu)了關(guan)于(yu)本(ben)人(ren)的不實文(wen)章(zhang),目前該(gai)文(wen)章(zhang)已在微信平臺被大量轉(zhuan)發,對本(ben)人(ren)造(zao)成了嚴重的負面(mian)影響,本(ben)人(ren)在此嚴正聲明如(ru)下:1、該(gai)文(wen)章(zhang)內容純屬譚(tan)(tan)某(mou)(mou)虛構,本(ben)人(ren)已向所在公司(si)匯(hui)報此事,并采(cai)取(qu)法(fa)(fa)律(lv)(lv)手(shou)段維(wei)護本(ben)人(ren)合法(fa)(fa)權利,追(zhui)究譚(tan)(tan)某(mou)(mou)的法(fa)(fa)律(lv)(lv)責任。2、散布(bu)(bu)謠(yao)言(yan)也是違法(fa)(fa)行為(wei)(wei),請(qing)(qing)任何組織或個人(ren)不要散布(bu)(bu)謠(yao)言(yan),已經散布(bu)(bu)的或正在散布(bu)(bu)的請(qing)(qing)立(li)即停止該(gai)違法(fa)(fa)行為(wei)(wei)。”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券商中國、每經網(記者:陳(chen)晨 王海(hai)慜)
封(feng)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4879673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經濟(ji)新聞》報社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xian)在本站,可聯(lian)系(xi)我(wo)們要求撤(che)下您的(de)作品(pin)。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