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5 12:15:00
每經編輯|王(wang)月龍(long)
據新華社報道,自然資源部14日明確要求,堅決防止違法占用耕地、破壞生態和人居環境、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等突破紅線底線行為,同時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杜絕不顧農業生產實際,拔苗砍樹、填坑平塘等“一刀切”行為。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副司長楊祝暉在自然資源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為落實“嚴守資源安全底線”首要職責,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于在經濟發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嚴守底線的通知》,督促地方在做好用地要素保障同時,加強規劃管控,嚴禁違法占用和擅自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嚴守生態保護紅(hong)線,堅(jian)決杜絕破壞生態環境、違反(fan)生態保護紅(hong)線管控要求(qiu)的行為;嚴控新增城鎮建設用地,避免“寅吃卯糧”;著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不符合標準的堅決核減。
通知明確,禁止在嚴重沙化、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污染嚴重難以恢復等區域開墾耕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開墾耕地。對于坡度大于15度的區域,原則上不得新立項實施補充耕地項目。主要以抽取地(di)下(xia)水方式灌溉的區域(yu),不(bu)得實施墾造水田項目(mu)。堅決糾正平原占用、山區補充的行為;堅決糾正和防范地方與社會資本在利益驅動下單純追求補充耕地指標、不顧立地條件強行開發的行為。
通知強調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嚴禁脫離實際、不顧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強行在陡坡(po)上實施耕地(di)流入;嚴禁不顧果樹處于盛果期、林木處于生長期、魚塘處于收獲季等客觀實際,強行拔苗砍樹、填坑平塘;嚴禁只強調賬面上落實耕地進出平衡,不顧后期耕作利用情況,造成耕地再次流失。
通知指出,土地征收、先行用地、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收回國有農用地等直接關系群眾利益,要嚴格落實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確保程序規范、補償到位。堅決杜絕違法(fa)強拆、毀麥割青、強迫農民上樓等違法(fa)行為(wei)。實施復墾復耕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經濟補償,要留出一定過渡期,給農戶和經營者合理準備時間,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
新華社(she)指出,耕地(di)是我國最寶(bao)貴(gui)的資源,關(guan)系(xi)到14億人(ren)吃飯的頭等大事,絕(jue)不容有閃失(shi)。近年來,中央要求嚴格(ge)落實(shi)耕地(di)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di)“非農化”、基本農田(tian)“非糧化”,守住了(le)18億畝(mu)耕地(di)紅線。
任何脫離(li)實際(ji)、不(bu)顧(gu)農業(ye)生(sheng)產(chan)條件和(he)生(sheng)態(tai)環境開墾(ken)農田、不(bu)顧(gu)后期耕作利用的做法,其(qi)實質就(jiu)是(shi)在賬面上“保護耕地(di)”。而不(bu)顧(gu)農民意(yi)愿,在未與農民或經營者達成(cheng)一致(zhi)的情況下強制復(fu)墾(ken)復(fu)耕,采(cai)取硬性攤派(pai)任務、規定時限的方式,強行統一復(fu)墾(ken)復(fu)耕,簡(jian)單粗暴、急于(yu)求成(cheng),其(qi)實質就(jiu)是(shi)對群(qun)眾合(he)法權益的粗暴侵害。
“一(yi)刀切”現象,說到底(di)是形(xing)式(shi)主義(yi)和官僚(liao)主義(yi)作祟。凡不(bu)顧實(shi)(shi)際(ji)、不(bu)問實(shi)(shi)效的(de)表(biao)面文(wen)章(zhang),都應(ying)該作為“四(si)風”來(lai)糾,都應(ying)該切實(shi)(shi)杜絕。
瀏陽市自然資源局曾披露一個案例(li),2021年初,北盛(sheng)鎮拔茅村近(jin)30畝魚(yu)塘被認定為(wei)“損(sun)毀耕地(di)”,需要進行填平復耕。為(wei)了減少當地(di)居民損(sun)失,執(zhi)(zhi)法人員(yuan)在嚴格執(zhi)(zhi)法的同時,客串(chuan)起了“推銷(xiao)員(yuan)”,協助(zhu)當地(di)村民將魚(yu)撈(lao)出來盡快出售(shou),同時恢(hui)復耕地(di)。
執法人員在對這11戶村民進行大量法律和政策宣傳后,向居民們下達了整改通知書,要求對魚塘進行復耕。隨著(zhu)挖機進場(chang)作(zuo)業(ye),村民肖成利家的(de)魚塘被填平進行復耕。在執法人員的(de)協助下,肖成利的(de)魚(yu)(yu)塘里(li)撈出近千斤的(de)魚(yu)(yu)。
截(jie)圖自瀏(liu)陽市(shi)自然資(zi)源局官微
而據浙江新聞此前披露,永嘉(jia)縣錦(jin)陽村(cun)地處高山,由于天氣持(chi)續晴熱少雨,山泉(quan)水幾近干涸,農(nong)田灌溉成難題。于是永嘉縣消防救援大隊來到楓林鎮錦陽村,鋪設水帶對農田進行澆灌。經(jing)過消防(fang)員(yuan)半小時(shi)的持續送水(shui),當(dang)地(di)所有干旱缺(que)水(shui)的農作物全部灌溉(gai)完畢。
浙江(jiang)新聞報道截圖(tu)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ji)新(xin)(xin)聞綜合自新(xin)(xin)華(hua)社(she)、瀏陽市自然資(zi)源局、浙江新(xin)(xin)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qu)稿酬。如您不(bu)希望作品出現(xian)在(zai)本站(zhan),可聯系我(wo)們(men)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zhu)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