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新聞 2023-08-18 13:26:13
每經編輯|李澤東
據科技日報援引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官網16日報道,該中心外科醫生為一名根據神經系統標準宣布死亡并靠呼吸機維持心跳的男子移植了一個基因工程豬腎,該腎在32天后仍能保持良好功能。
這代表了基因編輯豬腎在(zai)人(ren)體中發揮作用的(de)最長時間,也是向實現替代性、可持續的(de)移植器(qi)官供應邁出(chu)的(de)最新一步(bu)。
圖(tu)片來源:喬·卡羅(luo)塔/紐(niu)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xin)
該手術于今年7月14日進行,是該團隊開展的第5次異種移植手術,目前仍在觀察,并將持續到9月中旬。新研究表明,豬腎只需進行一次基因改造,無需實驗性藥物或設備,即可替代人腎功能至少32天而不被排斥。
為確保人體的腎功能完全由豬腎維持,移植受者的兩個原生腎臟都被手術切除。移植的一只豬腎立即開始產生尿液,沒有任何超急性排斥反應的跡象。在觀察階(jie)段,臨床工作人員對該(gai)男子進(jin)行(xing)重(zhong)癥監(jian)護支(zhi)持,同時監(jian)測豬(zhu)腎的性能,他們(men)發現肌(ji)酐(腎功能的指標)水(shui)平處于最(zui)佳(jia)范(fan)圍,活檢(jian)證據也(ye)沒(mei)有發現排斥反應。
2022年1月,馬里(li)蘭大學(xue)醫學(xue)院的(de)醫師進行了世界首例轉基因(yin)豬心移(yi)植手(shou)術(shu),一(yi)名(ming)57歲的(de)馬里(li)蘭州男子接(jie)受“基因(yin)編輯豬心臟移(yi)植手(shou)術(shu)”。
在移植(zhi)后的最初幾(ji)周內(nei),男(nan)子沒有(you)出(chu)現急性(xing)排斥反應的跡象。但在移植(zhi)發生的2個月(yue)后,男(nan)子突(tu)然因心(xin)力衰竭離(li)世(shi)。
據馬里(li)蘭大學網(wang)站2023年6月30日(ri)報道,經過一年的(de)研究(jiu),著名醫學雜志《柳(liu)葉(xie)刀》發表了(le)關于本次手術的(de)病例報告(gao),給出(chu)了(le)失敗(bai)原(yuan)因(yin)分析的(de)最新結論。
豬心臟(zang)從離體(ti)保存的設備中取出(圖(tu)源: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網站(zhan))
左為主刀醫師,右為接受(shou)移植(zhi)的患者(圖源: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
《柳葉刀》發布的這項新研究證實,可能有(you)多種原因疊加導致了患者的心力衰竭(jie)。
首先,患(huan)者廣泛的內皮損傷,表明存在抗(kang)體介(jie)導的排斥反應(ying)。患(huan)者在移(yi)植前健康(kang)狀況不佳,導致他的免疫(yi)系(xi)統嚴重(zhong)受損,這也限制了移(yi)植臨(lin)床前研究中使(shi)用(yong)(yong)的有效抗(kang)排斥方案(an)的使(shi)用(yong)(yong)。研究人(ren)員發現,因此(ci),患(huan)者的器(qi)官可(ke)能更容易受到免疫(yi)系(xi)統產生的抗(kang)體的排斥。
然后,患者在移植后使用靜脈注射(she)免(mian)疫(yi)球蛋白(IVIG)(一(yi)種(zhong)含有抗體(ti)的藥物)也可(ke)能導致心肌細胞受損。在移植后的第二(er)個月,患者接受了兩次注射(she),以幫助預防感染,也可(ke)能引發對豬心的免(mian)疫(yi)激活反應。
最后(hou),這(zhe)項新研究認為(wei),異種(zhong)移(yi)植(zhi)(zhi)豬(zhu)(zhu)心臟中可(ke)(ke)(ke)能(neng)存在豬(zhu)(zhu)巨細胞(bao)病(bing)毒(du)(du)/豬(zhu)(zhu)玫瑰疹病(bing)毒(du)(du)(PCMV/PRV)的(de)潛伏(fu)病(bing)毒(du)(du),這(zhe)可(ke)(ke)(ke)能(neng)導致移(yi)植(zhi)(zhi)功(gong)能(neng)障(zhang)礙(ai)。在患者減少抗病(bing)毒(du)(du)治療方案后(hou),病(bing)毒(du)(du)可(ke)(ke)(ke)能(neng)被(bei)激活,可(ke)(ke)(ke)能(neng)引發了(le)(le)導致細胞(bao)損傷的(de)炎癥反應。然(ran)而,沒有證據表明(ming)該病(bing)毒(du)(du)感染了(le)(le)患者或擴散到心臟以外的(de)器官。
此前(qian),2022年6月(yue)22日,醫學(xue)雜志(zhi)《NEJM》首次發布世(shi)界(jie)首例豬心移(yi)植(zhi)患者研(yan)究結果,認為患者心臟尸檢結果與典型的異種移(yi)植(zhi)排斥(chi)不符。而(er)《麻省理工(gong)科技評論》在2022年5月(yue)4日報(bao)道,認為其死亡原(yuan)因可能是(shi)所移(yi)植(zhi)的豬心中存在病毒。
格里(li)菲思表示:“我們希望下一(yi)位患者不僅能夠(gou)通過(guo)移植存活更長(chang)時間,而且能夠(gou)恢復正常生活數月甚(shen)至數年。”
全球首(shou)例(li)豬(zhu)心臟移植(zhi)手(shou)術盡(jin)管最(zui)后以失敗(bai)結束,但仍(reng)打開了人們對各類器官移植(zhi)的遐想。
據新(xin)華(hua)社去年(nian)的(de)一篇報道提到,美國2021年(nian)實施的(de)器(qi)(qi)官(guan)(guan)移植手(shou)術(shu)超過(guo)(guo)4.1萬(wan)例,創下(xia)紀錄,其中(zhong)心臟移植手(shou)術(shu)約3800例。然而(er),器(qi)(qi)官(guan)(guan)供(gong)需缺口巨大。美國全國器(qi)(qi)官(guan)(guan)等候名單(dan)人數超過(guo)(guo)10.6萬(wan),每年(nian)數以千計病人因等不(bu)到器(qi)(qi)官(guan)(guan)而(er)死(si)亡(wang)。
醫學界一直(zhi)對異(yi)種器官移植充滿興趣,相(xiang)關試驗可以追(zhui)溯(su)至17世紀(ji)。早期研究集中(zhong)于從靈長(chang)類動物那(nei)里獲(huo)得器官,近年(nian)來(lai)關注點轉(zhuan)移到豬(zhu)。
異(yi)種器官(guan)移植大多失敗,原因在于(yu)受(shou)體(ti)迅速(su)排異(yi)。植入上述男子體(ti)內(nei)(nei)的豬(zhu)(zhu)心(xin)臟來自經基(ji)(ji)因改造的豬(zhu)(zhu),這也是(shi)在此次豬(zhu)(zhu)心(xin)報道中提到的基(ji)(ji)因改造計劃(hua)。科學家移除豬(zhu)(zhu)體(ti)內(nei)(nei)會引起快速(su)排異(yi)反應的基(ji)(ji)因,并添入人類(lei)基(ji)(ji)因以(yi)便(bian)人體(ti)更好(hao)地接納豬(zhu)(zhu)器官(guan)。
“排異(yi)”是器(qi)官(guan)移植工程都需(xu)要面對的(de)難關。簡言(yan)之(zhi),人體(ti)免疫系(xi)統可(ke)能對外來(lai)的(de)組織或(huo)器(qi)官(guan)產生排斥(chi)反(fan)(fan)應(ying),這種反(fan)(fan)應(ying)結果(guo)可(ke)大可(ke)小,嚴重(zhong)的(de)就(jiu)會帶來(lai)致命后果(guo)。科學家之(zhi)所以要對豬(zhu)進行基因改造,主(zhu)要就(jiu)是為了抑制(zhi)這些排斥(chi)反(fan)(fan)應(ying)。
據文匯報(bao),上(shang)海交通(tong)大學醫學院(yuan)附屬瑞金醫院(yuan)副院(yuan)長、心(xin)臟外科(ke)專家趙(zhao)強教授趙(zhao)強教授談到,豬(zhu)(zhu)可以快速繁(fan)殖,所以醫生選擇豬(zhu)(zhu)作為一種供體的(de)異種來源還是比較合適的(de)。
“當然,移植技術發展的頂峰,以心臟移植為例,還是用患者自身的細胞通過實驗室培養制造出一個人造的、有血有肉的心臟,這樣的心臟從倫理上、理論上、技術上來說都是完美的供體。從(cong)基(ji)因組(zu)學和免(mian)疫(yi)技術上來(lai)說,我國緊(jin)跟(gen)國際前沿,也在不懈探索。”趙強教授說。
轉基因的(de)器(qi)官移植(zhi)到底(di)是為人類造(zao)福,還是打開了一個“潘多(duo)拉魔盒”,這還需要(yao)(yao)倫(lun)理問題、法(fa)(fa)律法(fa)(fa)規(gui)方(fang)面(mian)不(bu)斷討論(lun)、完(wan)善。為了讓生命不(bu)在等待中(zhong)死去(qu),人類“改造(zao)”器(qi)官的(de)歷史還要(yao)(yao)更長,總體上來說,失敗更多(duo),但(dan)沒有阻止科學(xue)家(jia)在挫(cuo)折中(zhong)一次次開啟新的(de)探索。
每(mei)日(ri)經濟新聞綜合科技日(ri)報、馬(ma)里蘭(lan)大(da)學網站、環球科技、文匯報、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xin)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
讀(du)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希望(wang)作(zuo)品(pin)出現(xian)在本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求(qiu)撤(che)下您的(de)作(zuo)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