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8 23:45:34
每經(jing)記者(zhe)|王硯丹 每經(jing)編輯|肖芮(rui)冬(dong)
8月27日晚間,證監會發布(bu)了活躍(yue)資(zi)本(ben)市(shi)(shi)場的(de)(de)一攬(lan)子政策。其(qi)中,最為(wei)引人矚目(mu)的(de)(de),是(shi)有關一系列關于優(you)化IPO和再融資(zi)監管的(de)(de)新舉(ju)措,旨在統籌一二級市(shi)(shi)場平(ping)(ping)衡,促進投融資(zi)兩端的(de)(de)動態(tai)平(ping)(ping)衡,提升資(zi)本(ben)市(shi)(shi)場的(de)(de)服務(wu)實(shi)體經濟能力。
事實上(shang)(shang),近期再(zai)融資(zi)已有放緩跡象(xiang)。按上(shang)(shang)市(shi)日(ri)(ri)計(ji),截至8月(yue)25日(ri)(ri)一(yi)周(zhou)實施再(zai)融資(zi)的(de)上(shang)(shang)市(shi)公司家(jia)(jia)數為10家(jia)(jia),上(shang)(shang)周(zhou)、前一(yi)周(zhou)分別是(shi)24家(jia)(jia)、14家(jia)(jia);截至8月(yue)25日(ri)(ri)一(yi)周(zhou)再(zai)融資(zi)額為99.84億(yi)元(yuan)(yuan),上(shang)(shang)周(zhou)、前一(yi)周(zhou)分別是(shi)330.34億(yi)元(yuan)(yuan)和175.98億(yi)元(yuan)(yuan)(以上(shang)(shang)均按上(shang)(shang)市(shi)日(ri)(ri)統計(ji)),已經呈現較大下降趨勢(shi)。
本次證(zheng)監會(hui)明確(que)“統籌一二級市(shi)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的具體(ti)舉(ju)措,將對(dui)資本市(shi)場、證(zheng)券行業產生哪些影響(xiang)?《每日經濟新(xin)聞》采訪(fang)了多位業內(nei)人(ren)士。
根據證監會(hui)發(fa)文,優(you)化IPO與再融資(zi)共計有六大要求:
一、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二、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三、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四、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
五、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
六、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和虧損限制。
其中除了第(di)(di)一(yi)項(xiang)是IPO的內容(rong)外(wai),第(di)(di)二(er)至第(di)(di)五項(xiang),均與再融資相關。
今年以來,A股(gu)(gu)市場IPO與再融資(zi)均呈現下降趨(qu)勢。Wind數據顯(xian)示,2023年1~8月A股(gu)(gu)IPO募(mu)資(zi)總額達(da)3032億元,比去年同期(qi)下滑約28%;再融資(zi)募(mu)資(zi)總額達(da)6161億元,同比下滑12%。雖然一般而言IPO發行受投資(zi)者關注更高(gao),但再融資(zi)金額仍遠(yuan)高(gao)于IPO金額。
不過今年以來,再融資一直有階段性放緩趨勢,尤其是7月以來趨勢更為明顯。
按上(shang)(shang)市日計,截(jie)至(zhi)(zhi)8月25日一(yi)(yi)周實施再(zai)融(rong)資的(de)上(shang)(shang)市公司家(jia)(jia)數為10家(jia)(jia),上(shang)(shang)周、前一(yi)(yi)周分(fen)別(bie)是24家(jia)(jia)、14家(jia)(jia);截(jie)至(zhi)(zhi)8月25日一(yi)(yi)周再(zai)融(rong)資額為99.84億(yi)元(yuan),上(shang)(shang)周、前一(yi)(yi)周分(fen)別(bie)是330.34億(yi)元(yuan)和175.98億(yi)元(yuan)。
此外,今年以來,有不少上市公司陸續終止了原先的再融資計劃。統計數(shu)據(ju)顯示(shi),2023年1月(yue)1日(ri)~8月(yue)27日(ri),共有(you)(you)34家(jia)上(shang)(shang)市公司終止(zhi)了再融(rong)資(zi)計劃。其中,深交所有(you)(you)21家(jia),上(shang)(shang)交所有(you)(you)13家(jia)。部(bu)分企業(ye)融(rong)資(zi)金額較大。如民生銀(yin)行原計劃發行可轉(zhuan)債募資(zi)不(bu)超過500億元用于補(bu)充核心一級(ji)資(zi)本,但(dan)在8月(yue)13日(ri)宣布終止(zhi)該次可轉(zhuan)債申請(qing)。中原證券(quan)、華(hua)鑫股份也在前期宣布了終止(zhi)定增計劃。
不過,在8月27日證監會明(ming)確(que)發文后,再(zai)融資(zi)“新規”靴子落地,對資(zi)本市(shi)場將(jiang)產(chan)生更為明(ming)確(que)而深遠的影響。
國金證券投行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預計后續再融資節奏將更加科學合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圈錢”,保護投資者利益;同時,利于將更多有效資源配置給優質公司,更(geng)好發揮資本市場(chang)融資功能,為市場(chang)平(ping)穩運(yun)行奠定(ding)堅實基礎(chu)。
他同時指出,對不(bu)(bu)同行業而言,再融資新(xin)規(gui)影響不(bu)(bu)一。
首先,新舉措提出“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金融行業及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將明顯收縮趨緊。近期(qi),中原證券、華鑫股(gu)份等在內的多家公司選擇終止再融資計劃,或為該政策的先行(xing)體現。
第二,新舉措提出“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由此可見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將受到明顯限制,再融資市場會更偏向于高成長性上市公司。一個特例是中國(guo)的(de)銀行(xing)股(gu)長期大范(fan)圍處于破凈狀態,短期內上市銀行(xing)的(de)再融(rong)資或受到較大限制(zhi),如近期民生銀行(xing)終止可(ke)轉債或為(wei)該政策的(de)先行(xing)體(ti)現。
第三,新舉措提出“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由此可見,多元化經營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將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四,新舉措提出“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和虧損限制。”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預計會呈現一定的反彈趨勢。
華東某券商人士則對記者表示,從目前再融資審批動向與政策演變,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再融資節奏可能發生一些變化:首先,審批程序可能會更加透明和高效,以促進市場流動性和資金供給。其次,可能出現更加靈活的再融資方式和工具,例如可轉債、可交換債等。第三,對于行業影響方面,高科技、新能源、醫療保健等受益于政府支持和市場前景的行業可能更容易獲得再融資機會。但受(shou)制于監管政(zheng)策和行業競爭,傳統制造業、房地產等(deng)行業仍(reng)可能(neng)面(mian)臨較(jiao)大的(de)挑戰。
由此可見,券商投行對于再融資節奏發生變化達成了共識。但對于市場焦點的房地產行業,則存在分歧——有投行人士認為可能出現再融資反彈,但也有的認為受制于市場環境仍面臨挑戰。
不過,IPO和再融資新規,階段性收緊融資,對于券商投行而言,則面臨著環境較大變化與挑戰。
上述(shu)國(guo)金(jin)證券相關人士坦言,今年前七個月,A股(gu)市場(chang)股(gu)權融資(zi)總額下滑導致(zhi)部分主要(yao)券商股(gu)權主承(cheng)銷金(jin)額減少,對券商投行(xing)業績造(zao)成(cheng)一(yi)定程(cheng)度的負面(mian)影響(xiang)。面(mian)臨這一(yi)短期內恐(kong)難以改變的現實,投行(xing)未來發力點(dian)與側重點(dian)應較過去有所改變:
第一,在融資端面(mian)臨收縮的趨勢(shi)下,投行(xing)更應(ying)該(gai)強調協同能力建設,各項業務實現深(shen)度融合(he),帶動行(xing)業全鏈條收入。具體(ti)而(er)言:
首先是“投行+投資”聯動。全面注冊制疏通投資退出環節,有望縮短券商私募股權/另類投資子公司參與項目投資的投資周期,提升業績的確定性和收益率。同時,注冊制下“保薦(jian)+跟投(tou)”制度賦(fu)予投(tou)行(xing)重資(zi)本屬性,定價估值能(neng)力較強的券(quan)商(shang)將獲取投(tou)資(zi)收益、提高(gao)資(zi)金(jin)運用效率。券(quan)商(shang)通(tong)過在一級市場與企業建(jian)立(li)聯(lian)系,將為投(tou)行(xing)業務與財富管理(li)創(chuang)造業務增量(liang)。
其次是“投行+機構”聯動。對于上市前的企業,券商可在成長期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提前鎖定客戶資源。對(dui)于上市后企(qi)業(ye),券(quan)商(shang)(shang)可為企(qi)業(ye)提供交易、大(da)宗商(shang)(shang)品(pin)、衍生品(pin)、股票質(zhi)押等(deng)機構業(ye)務,通過延長服務鏈(lian)條,增強客戶粘性,為投行帶來業(ye)務增量(liang)。
再次是“投行+零售”聯動。對于投行業務中累積的企業客戶資源,投行可以為企業家等高凈值客戶提供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財富管理業務條線的服務。
第二,并購重組業(ye)務面臨(lin)著政策助推(tui)及市場需求增加雙重機遇,并購業(ye)務能(neng)力(li)建設(she)理應成(cheng)為接下(xia)來投行的(de)發力(li)重點。
第三,目(mu)前資(zi)本市場的(de)各項政(zheng)策(ce)調整均始終圍繞(rao)支(zhi)(zhi)持(chi)創(chuang)(chuang)新(xin)企業發展(zhan)展(zhan)開。如(ru)易會滿在(zai)第十(shi)四屆陸家嘴論壇表示:支(zhi)(zhi)持(chi)創(chuang)(chuang)新(xin)企業發展(zhan)的(de)總(zong)的(de)思路(lu)是,“健全資(zi)本市場服(fu)務科(ke)(ke)技創(chuang)(chuang)新(xin)的(de)支(zhi)(zhi)持(chi)機制,引導(dao)資(zi)源(yuan)向(xiang)科(ke)(ke)技創(chuang)(chuang)新(xin)領(ling)(ling)域(yu)集聚,激發市場科(ke)(ke)技創(chuang)(chuang)新(xin)活力,助推(tui)科(ke)(ke)技企業做(zuo)優做(zuo)強,暢通(tong)‘科(ke)(ke)技-產(chan)業-金融(rong)’良性循環(huan)”,并提出(chu)了一(yi)系列政(zheng)策(ce)舉措。因此,未來在(zai)科(ke)(ke)技創(chuang)(chuang)新(xin)領(ling)(ling)域(yu)儲備及投(tou)(tou)入(ru)較多的(de)投(tou)(tou)行有望持(chi)續(xu)受益。
上述人士表示,從歷史(shi)上看,投行(xing)行(xing)業(ye)(ye)周期處于持(chi)續的(de)(de)枯榮波動狀態(tai),在2012年(nian)11月~2014年(nian)1月以及2015年(nian)下半年(nian)的(de)(de)IPO停(ting)擺中,公司(si)的(de)(de)投行(xing)團(tuan)(tuan)(tuan)(tuan)隊(dui)同樣(yang)保持(chi)了相(xiang)對穩定(ding)(ding)。2020年(nian)~2022年(nian)末(mo),國(guo)金投行(xing)從業(ye)(ye)人數分(fen)別(bie)為634人、710人、870人,人員穩定(ding)(ding)增長,投行(xing)主體團(tuan)(tuan)(tuan)(tuan)隊(dui)主要以在國(guo)金工作多年(nian)的(de)(de)團(tuan)(tuan)(tuan)(tuan)隊(dui)為主。未來(lai)將“加大對投行(xing)團(tuan)(tuan)(tuan)(tuan)隊(dui)的(de)(de)培訓力(li)度,提升團(tuan)(tuan)(tuan)(tuan)隊(dui)成員的(de)(de)專(zhuan)業(ye)(ye)素質和能力(li),以適(shi)應(ying)更(geng)嚴格的(de)(de)市場環境;并設立(li)靈活(huo)的(de)(de)組(zu)織架(jia)構和成本控制,以在業(ye)(ye)績承壓之時及時轉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ri)經濟新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品(pin)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wo)們要求撤下(xia)您(nin)的作(zuo)品(pin)。
歡迎關(guan)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