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6 09:57:02
每經(jing)評論員 張錦河
*ST華儀(600290,股價1.06元,市值8.05億(yi)元),也(ye)許是許多投資者最近關注的一個“悲劇主角”。
11月(yue)24日晚間,這家溫州地區首家主板上市的電氣企(qi)業發布了(le)一(yi)則讓(rang)人(ren)震驚的公(gong)告(gao):公(gong)司已(yi)于11月(yue)21日收到了(le)證(zheng)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行政(zheng)處罰事(shi)先(xian)告(gao)知書》。因為2017年至2022年年度報告(gao)存在虛假(jia)記載,公(gong)司及(ji)多名相關責任人(ren)擬被給予警告(gao),合計擬罰款500萬元。
這(zhe)一(yi)“驚天(tian)大秘密”的(de)真(zhen)相(xiang)之下,是華儀電氣2017年(nian)用(yong)不(bu)符合收入確(que)認(ren)條件的(de)風(feng)機(ji)銷售業(ye)務確(que)認(ren)收入,涉嫌(xian)虛(xu)增(zeng)營業(ye)收入3.47億元,虛(xu)增(zeng)應收賬款(kuan),并(bing)多計提應收賬款(kuan)壞賬準備812.58萬元,虛(xu)增(zeng)利(li)潤總額6699.05萬元。然(ran)后(hou)再通過虛(xu)減(jian)利(li)潤總額的(de)方式,抵(di)消虛(xu)增(zeng)利(li)潤總額。這(zhe)種(zhong)操(cao)作,也許在一(yi)定程(cheng)度上,可以稱得上是“專業(ye)財務造假”。
華儀電氣2017年(nian)(nian)虛增(zeng)風機銷售收入形成的(de)應收賬(zhang)款一直(zhi)存續(xu)并每年(nian)(nian)計提(ti)壞賬(zhang)準備,導致2018年(nian)(nian)至2022年(nian)(nian)年(nian)(nian)度報告存在虛減利潤總額(e),影響(xiang)金額(e)分別為959.78萬(wan)(wan)元(yuan)、3729.13萬(wan)(wan)元(yuan)、5501.49萬(wan)(wan)元(yuan)、4600.77萬(wan)(wan)元(yuan)和6258.11萬(wan)(wan)元(yuan)。
這樣的(de)行為(wei),不光是(shi)違反了(le)《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i),也是(shi)對(dui)投資者的(de)欺(qi)詐和傷害。作為(wei)上市公(gong)司,華儀電氣就應該遵(zun)紀(ji)守法,誠實(shi)守信(xin),履行信(xin)息披露的(de)義務。
然(ran)而,華儀電氣卻選擇了走(zou)上欺詐的(de)道路,以虛(xu)增(zeng)業(ye)績,來(lai)掩蓋(gai)自(zi)身的(de)虧損(sun)和經營困難。這樣做的(de)結果(guo),就是造成了市場信任的(de)破裂,導致了自(zi)身的(de)信用和形象(xiang)遭受重創。
而這次的行政處罰,更是(shi)讓華儀電氣陷(xian)入了退(tui)(tui)市的危機之中。根據《上(shang)海證(zheng)券交易所(suo)(suo)股(gu)票上(shang)市規則》,公(gong)(gong)司(si)可能觸及重大(da)(da)違法強(qiang)制退(tui)(tui)市情形,公(gong)(gong)司(si)可能被實施重大(da)(da)違法強(qiang)制退(tui)(tui)市。上(shang)交所(suo)(suo)也(ye)火速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qiu)公(gong)(gong)司(si)對(dui)前述相關事項進行披露(lu),及時、準確、完整地(di)披露(lu)與退(tui)(tui)市有關的信息(xi),保護投(tou)資者特別是(shi)中小投(tou)資者合法權(quan)益。
如果(guo)最(zui)終確定觸及退(tui)市指標,那么,這家曾經的(de)風(feng)電牛股,就將(jiang)永(yong)遠地消失在投資(zi)者的(de)視(shi)野當中(zhong)。而(er)這也意味著,華(hua)儀(yi)電氣的(de)股東和債(zhai)權人,將(jiang)面臨著不小的(de)損失和風(feng)險。
如今,*ST華儀的(de)故(gu)事(shi),讓人不禁(jin)要問:作為上(shang)市公司,難道就(jiu)沒有(you)一(yi)點(dian)點(dian)廉恥(chi)和底(di)線(xian)嗎?難道就(jiu)沒有(you)一(yi)點(dian)點(dian)對投(tou)資者負責的(de)意識嗎?難道就(jiu)沒有(you)一(yi)點(dian)點(dian)追求長期健康發展的(de)野心(xin)嗎?
也(ye)許,這些問題,對(dui)于一些上市公司來說,根(gen)本就(jiu)不重要。他們只關心自己(ji)能(neng)(neng)不能(neng)(neng)賺錢,只在乎自己(ji)能(neng)(neng)不能(neng)(neng)保(bao)住“地位”,只想著怎么樣(yang)能(neng)(neng)夠“薅(hao)”最多的“羊毛”。而(er)投(tou)資者(zhe)、社會、國家(jia)法律法規(gui)對(dui)他們來說,只是無關緊要的“附(fu)屬品”。
這種短視的、狹隘的、自私(si)的心態(tai),不僅會導致自身的滅亡,也會損(sun)害(hai)整(zheng)個資(zi)本(ben)市場的形象和信(xin)譽。作為上市公司,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和公眾信(xin)任,做一份有價值、有意義、有影響(xiang)的事(shi)業(ye)。
而(er)對于這(zhe)樣的棄(qi)責(ze)者(zhe)和(he)作惡者(zhe),監管部門更(geng)應該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只(zhi)有這(zhe)樣,才能讓資本市場煥發(fa)出更(geng)加強大(da)的活(huo)力和(he)韌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們要(yao)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guan)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