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9 14:04:42
2023年以來(lai),主要商業(ye)銀行經歷了三輪(lun)“降(jiang)息”,從長(chang)期來(lai)看,定價利率3.0%的(de)年金(jin)險、增(zeng)額終身(shen)壽險相對優勢(shi)凸顯,仍(reng)受(shou)到市場推崇。但(dan)記者在(zai)(zai)調(diao)研時注意(yi)到,在(zai)(zai)“開(kai)門紅”逐年淡(dan)化背景下,今年開(kai)年的(de)保(bao)險銷售沒了往日(ri)的(de)火爆。
每經記者|涂穎(ying)浩(hao) 每經編輯|馬(ma)子卿
繼2023年底(di)國有大行、股(gu)份行紛紛下調存(cun)款利率后(hou),理財產品收益(yi)率也隨之下滑。從長期來(lai)看,定價利率3.0%的(de)年金險、增額終(zhong)身壽險相(xiang)對(dui)優勢凸顯,仍受到市場推崇(chong)。
“這款(kuan)是(shi)固定(ding)領(ling)取3%預定(ding)利(li)率的養(yang)老(lao)金,被保險人(ren)年齡超過70歲,就達到3.0%的復利(li),是(shi)目前收益率比較好的產品(pin)之一(yi)。”近日,一(yi)位經紀(ji)人(ren)在(zai)為記者測(ce)算產品(pin)收益時(shi)表示(shi),受“報行(xing)合一(yi)”等因素(su)影響(xiang),包括上述產品(pin)在(zai)內,多款(kuan)高收益保險到1月31日就要下架了。
但(dan)記者在(zai)調研(yan)時注意到,在(zai)“開門(men)紅”逐年(nian)(nian)淡化背景下(xia),今年(nian)(nian)開年(nian)(nian)的保險銷售(shou)沒了(le)往日的火爆。一位線下(xia)保險代理人表示,“去年(nian)(nian)3.5%利(li)率(lv)產品‘退出’的時候,大家好像該買的都(dou)買了(le)。今年(nian)(nian)公(gong)司也設了(le)‘開門(men)紅’活動,但(dan)大家積極性(xing)比較一般。”
對于壽險開門紅明顯“淡”了,資深保險精算師徐昱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在監管要求淡化“開門紅”之下,各家公司和代理人的銷售行為相對謹慎;二是去年6-7月銷售小高潮后,目前產品創新上大同小異,整體收益率相對平穩;三是今(jin)年春節(jie)節(jie)點相(xiang)對較晚,目前推動成(cheng)交仍按照日常的節(jie)奏(zou)。
2023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經歷了三輪“降息”。當年6月、9月和12月,6家國有大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行先后三次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并帶動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延續了期限越長、降幅越大的特點。三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進入“2%”以內。
在利(li)率下(xia)行背景(jing)下(xia),“存(cun)款(kuan)搬家(jia)”現象漸顯,年金(jin)險(xian)、增額終身壽險(xian)等儲蓄險(xian)成為保(bao)(bao)本保(bao)(bao)收益類產(chan)品(pin)的(de)“不(bu)二之選”,部(bu)分產(chan)品(pin)額度緊(jin)俏,消費者被(bei)催促“抓緊(jin)上車”。
以一款近期投保熱門的年金險產品為例,被保險人(36周歲)年交1萬元,繳費10年,從60歲開始每年可領取10690元至終身,越長壽,領取得越多,收益則會越高。從領取金及當年現金價值的收益率水平看,當被保險人年齡超過70歲,收益率可達3%以上,被保險人年齡達到80歲,收益率接近3.5%水平。
“這(zhe)是目(mu)前市場上收益率較高的產品(pin)之一,是投保(bao)熱(re)門(men)的產品(pin)。”一位(wei)保(bao)險經紀人向記者(zhe)推薦(jian)產品(pin)時還(huan)表(biao)示,現在行業不(bu)僅要調整預(yu)定利率,還(huan)要更改為第(di)四套生(sheng)命表(biao),對于以后養老年金(jin)(jin)設計、領取而言,越長壽,年金(jin)(jin)額度就要降(jiang)低。也可以理解為會(hui)漲價。
隨著(zhu)生活水平(ping)提高(gao),預期壽命(ming)(ming)增(zeng)長,生命(ming)(ming)表(biao)也就需要動態調整。一般來說,生命(ming)(ming)表(biao)會(hui)每十(shi)年左右進行一次更迭。目前,我國使用的(de)(de)是(shi)原保(bao)監會(hui)發布的(de)(de)《中國人(ren)身(shen)(shen)保(bao)險業經驗生命(ming)(ming)表(biao)(2010—2013)》(又稱“第三(san)套生命(ming)(ming)表(biao)”)。業內近日傳出消息,在金融監管總(zong)局的(de)(de)指導下,精算師協會(hui)組織完成了(le)中國人(ren)身(shen)(shen)保(bao)險業第四(si)套經驗生命(ming)(ming)表(biao)的(de)(de)編制工(gong)作,《中國人(ren)身(shen)(shen)保(bao)險業經驗生命(ming)(ming)表(biao)(2023)(征(zheng)求(qiu)(qiu)意見(jian)(jian)稿)》已經下發至人(ren)身(shen)(shen)險公司和再保(bao)險公司征(zheng)求(qiu)(qiu)意見(jian)(jian)。
記者從市場調研來看,受監管要求“報行合一”等因素影響,今年各家保險公司和代理人對待“開門紅”態度普遍平淡。有代理人表示,公司近年已不再強調“開門紅”。也有代理人(ren)告訴記者,雖然公司近期也開展了(le)“開門紅(hong)”的相(xiang)關活動,但大家積極(ji)性(xing)比較一般。
2023年10月(yue),金融監(jian)管(guan)(guan)(guan)總局向(xiang)各人身(shen)險公司(si)下發《關(guan)于強化管(guan)(guan)(guan)理促(cu)進人身(shen)險業務平穩健(jian)康發展的通知》,監(jian)管(guan)(guan)(guan)規范“開門紅”產(chan)品(pin)承(cheng)保管(guan)(guan)(guan)理,提出科學制定年度預算、嚴格執行報行合一,還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要加強銷售渠道、人員和行為管理,嚴禁銷售誤導、強制捆綁搭售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隨著預定利率3.5%產品全面退出市場,2023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對銀行保險渠道傭金進行約束,要求各公司通過銀行代理銷售的產品,在產品備案時,應在產品精算報告中明確說明費用假設、費用結構,并列示傭金上限,即要求銀保渠道傭金費用“報行合一”。
此后,監管還稱要全面推行“報行合一”,抓緊啟動個人代理渠道、經紀代理渠道的“報行合一”工作。業(ye)內人士在受訪時(shi)對記者表示,這將進一步推進行業(ye)的(de)公(gong)平競(jing)(jing)爭(zheng),包括保(bao)險行業(ye)產品定價的(de)公(gong)平競(jing)(jing)爭(zheng)、渠道傭金模(mo)式的(de)公(gong)平競(jing)(jing)爭(zheng)。
此(ci)外,《每日經濟(ji)新聞》記者從業內獲悉,部分互聯網(wang)渠道銷售(shou)的高(gao)收(shou)益(yi)年金險(xian)、增額終身壽險(xian)產品正面臨退出。有(you)保險(xian)銷售(shou)人員在朋友圈發海報稱“抓緊上車,過時不候”,并配文“受‘報行(xing)合一’等因素(su)影響(xiang),多(duo)款(kuan)‘優秀’產品月底(di)下架”。
“縱觀(guan)我國(guo)壽險(xian)業歷史,居民(min)對于儲(chu)蓄(xu)(xu)型(xing)產(chan)品需求從未缺(que)席,在不同階段熱銷的不同產(chan)品中(zhong)有所體現。”開源證券近(jin)期(qi)發布(bu)研報顯示,自2015年以來,上(shang)市(shi)險(xian)企保費貢(gong)獻前(qian)五(wu)產(chan)品多(duo)數為儲(chu)蓄(xu)(xu)型(xing)產(chan)品。以中(zhong)國(guo)人壽和中(zhong)國(guo)平安為例,2015年—2022年總保費貢(gong)獻前(qian)五(wu)的產(chan)品多(duo)數為年金保險(xian)、兩全(quan)保險(xian)等儲(chu)蓄(xu)(xu)類產(chan)品。
上述券商人士(shi)預(yu)計(ji),隨著2023年監管進一步引導下調(diao)負(fu)債(zhai)成(cheng)本(ben),未(wei)來保(bao)險(xian)產品(pin)將呈現傳統型儲蓄(xu)(xu)產品(pin)、分紅型儲蓄(xu)(xu)產品(pin)以及長期保(bao)障(zhang)型產品(pin)均衡發展的格局,壽險(xian)行業保(bao)險(xian)產品(pin)格局將進入均衡結(jie)構期。
中國太保壽險市場總監劉余慶在近期受訪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理想的產品結構將走向40%、30%、30%的多元化發展,其中儲蓄型保險——增額終身壽險和年金險類產品將占據約七成的市場份額。
在利(li)率下行(xing)、預定利(li)率切換,以及(ji)“報行(xing)合(he)一”等(deng)因素影(ying)響(xiang)(xiang)下,不(bu)(bu)乏業內人士對(dui)于儲蓄型產品的(de)短期預期表(biao)示(shi)擔憂。北京排排網保險(xian)代理有限(xian)公司總(zong)經理楊帆表(biao)示(shi),“當下經濟的(de)不(bu)(bu)確定性,會導致人們在購買保險(xian)產品時更加謹(jin)慎(shen),限(xian)制壽險(xian)市場的(de)發展;加上如今(jin)持續低利(li)率的(de)環境,壽險(xian)公司面臨投資收益下降(jiang)的(de)挑戰,可能(neng)會進一步(bu)下調(diao)儲蓄類保險(xian)產品的(de)預定利(li)率,從(cong)而對(dui)壽險(xian)市場產生不(bu)(bu)利(li)影(ying)響(xiang)(xiang)。”
“儲蓄(xu)需求確定,在市(shi)場利率(lv)下(xia)行(xing)趨勢下(xia),大家對于保險收(shou)益(yi)(yi)率(lv)的預期是(shi)比較理性的。”在徐昱琛看來,(儲蓄(xu)險)短(duan)期犧(xi)牲一點流動(dong)性,把收(shou)益(yi)(yi)率(lv)做高也是(shi)可以接受的。
封(feng)面圖(tu)片來源:視覺中國(guo)-VCG411841543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nin)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ji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