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wen) 2024-12-18 13:46:01
據報道(dao),當(dang)地時間12月17日(ri),美(mei)國國防部宣布(bu)已于12月13日(ri)將中(zhong)微公司(si)從中(zhong)國軍事公司(si)清(qing)單中(zhong)移(yi)除。
每經(jing)編(bian)輯|程鵬
據界面新聞12月18日報道,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已于12月13日將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fen)有限(xian)公司(證(zheng)券簡(jian)稱“中微公司”,證(zheng)券代碼“688012”)和IDG資本從中國軍事公司清單(CMC清單或1260H清單)中移除。
根據《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第1260H條,美國國防部每年更新并公布1260H清單。此前,中微半導體和IDG資本因被認定與中國軍方存在關聯被列入該清單,導致兩家公司在國際市場上面臨名譽受損和潛在的商業限制。這(zhe)一決定的撤銷(xiao)意(yi)味著美(mei)國國防部(bu)不再正式(shi)認定兩家公司與(yu)中國軍方存在直接聯系(xi),減少了相關政策限制對企業(ye)國際業(ye)務的負(fu)面(mian)影響。
另據第一財經報道,12月18日,中微公司對記者確認了該消息,并表示對公司日常運營沒有影響。
中(zhong)微公司是一(yi)家(jia)以中(zhong)國為(wei)基地、面向全(quan)球的(de)從事高端半導(dao)體設(she)備及泛半導(dao)體設(she)備的(de)研發、生(sheng)產和銷售的(de)公司,成立于(yu)2004年5月,于(yu)2019年7月上市,總部位于(yu)上海。
據參考消息報道,中微半導體在今年1月被列入清單,美國國防部6月在一份文件中解釋稱,原因是該公司在2019年獲得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參與頒發的刻蝕機系列產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獎”。中微半導體今年8月就此起訴美國國防部。
這(zhe)已是中微半(ban)導體第二次被列入清單,美國國防部2021年1月(yue)(yue)曾將它(ta)列入,但在公司(si)提出申訴并提供證(zheng)據后,同(tong)年6月(yue)(yue)被移除。
IDG則在(zai)今(jin)年1月被列入清單,但IDG當(dang)時就否認與中國軍方合作,強調自己不該上榜。對于此次(ci)被移(yi)除,IDG在聲明中表示歡迎,稱該公司是一家起源(yuan)于美國(guo)的國(guo)際投(tou)資公司,在中國(guo)和(he)世(shi)界其他地區進行投(tou)資。
12月18日,受消息影響,中微公司臨近午(wu)盤(pan)股價直線拉升,一度上漲5.81%,截至午間收盤,漲幅收窄至3.93%,股價報198.4元。
截至9月30日(ri),該公(gong)司股東(dong)總戶(hu)數為3.7萬戶(hu)。
一直以來,中方多次就美國惡意封鎖打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闡明嚴正立場。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的措施,對中國進行惡意封鎖和打壓。這種行為(wei)嚴重違反市(shi)場經濟(ji)規律和公平競爭的原則,破(po)壞(huai)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供鏈的穩定,最終損害的是所(suo)有國家的(de)利益(yi)。中(zhong)方將采取堅決措施,堅定維護中(zhong)國企業的(de)正當(dang)合(he)法權益(yi)。
12月(yue)5日(ri)商務(wu)部發言(yan)人(ren)曾表示(shi),美方(fang)(fang)不斷(duan)泛(fan)化國家安全(quan)概念,濫用(yong)出(chu)口管制措(cuo)施,實(shi)施單邊霸凌行(xing)徑。對(dui)華半導體出(chu)口管制措(cuo)施,嚴(yan)重破壞市場規則和(he)國際經貿秩序,對(dui)半導體領域正常(chang)貿易往來(lai)帶來(lai)極(ji)大不確定(ding)性(xing),對(dui)全(quan)球產(chan)業鏈供(gong)應鏈穩定(ding)構成了威(wei)脅。中方(fang)(fang)將采取必要措(cuo)施,堅決(jue)維護自(zi)身正當權益。
中信證券提(ti)出,中國半(ban)導體行(xing)業的(de)內需市場(chang)和自主可控成(cheng)為明確的(de)發展方向。美方在先進技術領域的(de)“卡脖(bo)子(zi)”不(bu)會改變(bian)中國半(ban)導體行(xing)業長期高(gao)端化(hua)的(de)發展方(fang)向,反而會加快推(tui)進中(zhong)國的產業自(zi)立自(zi)強。
信達證券認為,從中長期來看(kan),這會倒逼供應鏈重組,增加國內對(dui)先進制程產能的需(xu)求,同時推動上游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實(shi)現技術突破。
(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孫志(zhi)成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zhong)國(資料圖 圖文無關)
每(mei)日經濟新聞(wen)綜合自(zi)參考消息、界面新(xin)(xin)聞(wen)、第(di)一(yi)財經(記(ji)者(zhe): 薛路皓)、央視(shi)新(xin)(xin)聞(wen)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ri)經(jing)濟(ji)新(xin)聞》報社授權,嚴(yan)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不希(xi)望作品出現(xian)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xia)您的作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