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 2025-01-12 08:39:01
美(mei)東時間1月(yue)11日(ri),Neuralink創始人馬斯(si)克宣布(bu)腦機(ji)設備(bei)已植入(ru)第三名(ming)患者體內,計劃2025年再植入(ru)約20至30例。該設備(bei)可助(zhu)癱瘓患者重獲行動(dong)能(neng)力(li),未來(lai)或可治療精(jing)神疾病,還能(neng)提(ti)高(gao)信(xin)息(xi)傳輸帶(dai)寬。此外,馬斯(si)克還在采訪中表示(shi),AI已成為對人類影響最大的(de)技術,其擁有的(de)xAI公司剛(gang)完成60億美(mei)元C輪融資。
每(mei)經編輯(ji)|畢陸名
據證券時報11日消息,美東時間1月11日,彭博社報道,Neuralink的腦機設備已植入第三名患者體內,該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宣布,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再植入約20至30例。
馬(ma)斯(si)克(ke)在(zai)拉斯(si)維加斯(si)舉行的(de)一(yi)場(chang)活動中表示:“我們(men)現(xian)在(zai)已有三名患者植入了Neuralink設備(bei),而且它(ta)們(men)都(dou)運行良好。”此次活動通過他的(de)社交(jiao)媒體平臺X進(jin)(jin)行了直播。在(zai)2025國(guo)際(ji)消費電子展(CES 2025)期(qi)間的(de)一(yi)場(chang)特別專訪中,馬(ma)斯(si)克(ke)談到了Neuralink最新的(de)技術進(jin)(jin)步(bu)。
他表示,Neuralink的第一代產品主要針對那些失去了大腦與身體連接能力的患者,比如四肢癱瘓(tetraplegia)或截癱(paraplegia)的人。就像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樣,如果能夠以正常人的速度,甚至更快的速度進行交流,那將是一個突破性的改變。
馬斯克解釋道,第一代產品可以讀取大腦的運動皮層信號,通過思考來控制電腦或手機上的光標,它使人們能夠通過思考來控制他們的電腦或手機。
關于Neuralink的下一(yi)個(ge)研(yan)究方向,馬(ma)斯克稱,“將幫助視障人士,即(ji)使是完(wan)全(quan)失去雙眼(yan)或視神經受損,甚至是先天(tian)性失明(ming)的人,也可以(yi)通(tong)過直接與大腦視覺(jue)皮層連接來(lai)幫助他們(men)重(zhong)獲視覺(jue)。實際上,我(wo)們(men)有只猴子已(yi)經使用這項技術(shu)長達兩年了。”
馬(ma)斯克(ke)進(jin)一步表示,“如果(guo)我(wo)們在脊髓損(sun)傷(shang)部位的上下兩端分別植(zhi)入Neuralink設備(bei),就能夠繞過受損(sun)的神(shen)經傳(chuan)導通路(lu),將大(da)腦信(xin)號傳(chuan)遞到(dao)下肢,幫助癱瘓患者重(zhong)新(xin)行(xing)走。這顯然將是(shi)一個非常(chang)重(zhong)大(da)的突破。我(wo)相信(xin)這從(cong)物(wu)理學角度(du)來說是(shi)完(wan)全可行(xing)的。”
除(chu)了癱瘓(huan)問題之外,未來Neuralink有(you)望治(zhi)療各種嚴(yan)重(zhong)的(de)精神(shen)疾病。馬(ma)斯克認為(wei),精神(shen)類疾病從根源上(shang)看,只是(shi)大腦這臺生(sheng)物計算機發(fa)生(sheng)了一(yi)個故障,而且(qie)是(shi)一(yi)個可以修(xiu)復的(de)故障,就像是(shi)修(xiu)復一(yi)個發(fa)生(sheng)短路(lu)的(de)電(dian)路(lu)一(yi)樣。在(zai)未來,Neuralink有(you)望幫(bang)助患(huan)有(you)嚴(yan)重(zhong)精神(shen)疾病的(de)患(huan)者過上(shang)正常生(sheng)活。
馬斯克稱,“Neuralink的(de)長期目(mu)標是(shi)提高信息傳輸(shu)(shu)(shu)的(de)帶(dai)寬(kuan),目(mu)前人(ren)類說話時(shi)的(de)信息傳輸(shu)(shu)(shu)速率其實非(fei)常(chang)低。平均每秒(miao)(miao)不(bu)(bu)到1比特。所(suo)以這(zhe)一天(tian)的(de)86400秒(miao)(miao)和平均人(ren)類輸(shu)(shu)(shu)入輸(shu)(shu)(shu)出(chu)遠少于86400位。如果有人(ren)是(shi)作家,他們可能(neng)會超過這(zhe)個數(shu)字(zi),但大(da)多數(shu)人(ren)不(bu)(bu)會,不(bu)(bu)會輸(shu)(shu)(shu)出(chu)超過一天(tian)的(de)秒(miao)(miao)數(shu)。有了Neuralink設(she)備,你的(de)信息輸(shu)(shu)(shu)出(chu)能(neng)力(li)可能(neng)會提高1000倍甚至100萬倍。這(zhe)將帶(dai)來完(wan)全不(bu)(bu)同的(de)體(ti)驗。實際上(shang),你會獲得超越普(pu)通人(ren)類的(de)能(neng)力(li)。”
此外,1月(yue)9日,特(te)斯(si)拉CEO埃隆·馬斯(si)克(ke)在(zai)旗下社交平臺X上接受了全球營銷服務公司(si)Stagwell董(dong)事長(chang)兼CEO馬克(ke)·潘(Mark Penn)的線上采訪(fang)。在(zai)采訪(fang)中,馬斯(si)克(ke)表(biao)示,AI無疑已經(jing)成為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技(ji)術,AI技(ji)術進步(bu)極為迅(xun)速,他提到,“在(zai)人工(gong)智能訓練方面,現在(zai)基本上已經(jing)耗盡(jin)了人類積累的全部知識。”
馬(ma)斯克擁(yong)有人工(gong)智能(neng)初創公司xAI,該公司剛剛完成60億美(mei)元的C輪融資,估值超400億美(mei)元。
馬斯(si)克在(zai)去(qu)年12月的(de)(de)(de)一次演講中就曾(ceng)對前(qian)OpenAI首席科學家伊(yi)利亞·蘇(su)茨克維(Ilya Sutskever)的(de)(de)(de)觀點表(biao)示贊同。蘇(su)茨克弗(fu)認(ren)為,人(ren)工(gong)智能(neng)行業已經達到了所謂的(de)(de)(de)“數據(ju)峰值”,他預測,缺(que)乏訓(xun)練(lian)數據(ju)將迫使人(ren)們改變目前(qian)的(de)(de)(de)模型開(kai)發方式。
馬斯克表示,AI要(yao)為(wei)人類做事(shi)情,就(jiu)不可能一直待在數(shu)據中(zhong)心里(li),這也(ye)(ye)就(jiu)是(shi)為(wei)何人們需要(yao)機器人,這也(ye)(ye)包括自動(dong)駕(jia)駛(shi)汽車。
談及人形(xing)機器人時,馬斯克表示,未來,幾乎每(mei)個人都會擁(yong)有一(yi)臺(tai)甚至更多的(de)人形(xing)機器人。他(ta)介紹,如(ru)果(guo)Optimus今年(nian)一(yi)切進展(zhan)順(shun)利,2026年(nian)的(de)產(chan)量將(jiang)增加10倍(bei)至5萬到10萬臺(tai),2027年(nian),Optimus的(de)產(chan)量將(jiang)再增加10倍(bei)。
馬斯克曾表示(shi),特(te)斯拉將(jiang)致力于大規模量產(chan)并(bing)降低成(cheng)本,今后擎天柱的產(chan)量將(jiang)達到數百萬臺,其價格低于特(te)斯拉汽車,預計最終價格不到2萬美元(yuan)。
每(mei)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shi)報、公(gong)開信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rong)與(yu)數據僅(jin)供參考,不構成投資(zi)建(jian)議(yi),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cao)作,風險自擔。
封面(mian)圖片(pian)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bao)社授(shou)權(quan),嚴(yan)禁轉(zhuan)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
讀(du)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不希望(wang)作品(pin)(pin)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de)作品(pin)(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jing)濟(ji)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