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7 06:13:48
固態電池新突破,新能源車續航有望翻倍;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冷試成功;
工業和信息化部辛國斌:加快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等標準制定;
工信部:到2027年實現城域算力1毫秒時延圈覆蓋率不低于70%;
機構:第二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額達330.7億美元,同比增長24%;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NO.1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冷試成功
據中核集團透露,“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冷態性能試驗10月16日圓滿完成。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玲龍一號”位于海南昌江,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冷態功能試驗是核電廠大型綜合專項調試試驗,是對整個反應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體檢”,確保后續安全穩定運行。建成投運后,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滿足海南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8萬噸,相當于一年植樹750萬棵。
NO.2 工信部:到2027年實現城域算力1毫秒時延圈覆蓋率不低于70%
10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組織開展城域“毫秒用算”專項行動,完善重點場所算力接入網絡布局,推動光網絡設備向綜合接入點和產業園區等用戶側部署,加快實現全光網廣泛覆蓋,構建城域毫秒級低時延一跳入算能力。推進入算網絡新技術驗證,開展小顆粒光傳送網(OTN)、確定性網絡等新技術驗證,引導基礎電信企業推動入算專線服務體驗升級。開展算力資源毫秒接入能力評估,建立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1毫秒時延圈覆蓋能力監測機制,到2027年實現城域算力1毫秒時延圈覆蓋率不低于70%,打造高品質毫秒入算底座。
NO.3 固態電池新突破,新能源車續航有望翻倍
10月16日,據央視新聞報道,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鋰電池的核心技術方向,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針對這一前沿技術,我國科學家近期取得一批新進展。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的“卡脖子”難關,讓固態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以前100公斤電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續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NO.4 工業和信息化部辛國斌:加快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等標準制定
10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辛國斌在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表示,將把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統籌推進技術攻關、推廣應用等工作。一是支持技術創新,高水平建設汽車行業人工智能中試基地。二是促進跨界融合,深入推進“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提升自動駕駛安全水平,促進跨界融合發展。三是完善政策體系,編制十五五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部署重點任務。四是深化開放合作,堅持全球化發展,國際化創新,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NO.5 報告:2027年AI軟硬件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800億至9900億美元
10月16日,貝恩公司與亞馬遜云科技聯合發布《中國軟件企業出海熱點觀察》,報告顯示,到2027年AI軟硬件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800億至9900億美元,平均增速為40%-55%,其中應用程序和交易平臺平均增速為60%-85%,這些為中國企業提供巨大的全球化機遇。市場角度,作為最大的存量市場,北美依舊是SaaS、電商、社交媒體等領域要重點關注的地區,同時,東南亞、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海外新興市場顯示出了強勁的增長潛力。
NO.6 機構:第三季度中國儲能電池出貨165GWh,同比增長65%
10月16日,根據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GGII)調研統計,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165GWh,同比增長65%。2025Q1-Q3合計出貨量為430GWh,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的30%。預計2025Q4行業仍保持供不應求,滿產滿銷態勢,Q4出貨量將維持Q2、Q3出貨態勢,全年預計總出貨量達到580GWh,增速超過75%。
NO.7 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國庫券規模激增,或促使美聯儲考慮停止縮表
10月16日,鮑威爾周二暗示美聯儲可能在未來數月結束縮表時,美國財政部在不斷增加國庫券供應,意味著需要維持更高的一般賬戶余額。根據分析,在11月3日發布的下一次季度報告中,可能至少達到9000億美元。美聯儲縮表會減少美國銀行系統中的準備金數量,目前約為3萬億美元,已接近被認為“足夠”的水平。
NO.8 國家醫保局:在定點醫藥機構申報截止次日起不超過20個工作日撥付結算資金
10月1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擴面提質的通知,規范資金撥付機制。各省級醫保部門指導統籌地區定點醫藥機構原則上在次月10日前申報醫藥費用。各地要進一步規范即時結算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即時結算效率,壓縮結算周期,在定點醫藥機構申報截止次日起不超過20個工作日撥付結算資金,力爭在次月底前撥付到位。縮短特例單議病例申請審核周期,進一步提高醫保基金結算撥付效率。
NO.9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萬鋼:加快生成式自動駕駛大模型研發驗證
10月16日,萬鋼在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提出,加快生成式自動駕駛大模型研發驗證,以提升行車安全。萬鋼表示,安全始終是自動駕駛的第一要務,要以高質量場景數據、高能效比算力部署、體系化測試驗證為抓手,構建從上傳數據標注、自動駕駛大模型訓練、典型場景實驗驗證、車規級實時模型OTA下傳的自動化訓練與迭代閉環,應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動駕駛汽車基于交通規則的博弈能力,從而實現端到端自動駕駛汽車的具身智能。
NO.10 北京將聚焦大算力、環境感知等領域共建創新平臺
10月16日,在2025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北京全市自動駕駛、乘用車、智能公交、無人配送等測試里程已超過6200萬公里。 聚焦大算力、環境感知等領域,共建、開放、共享創新平臺,建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加速產品的迭代升級和推廣應用,培育更多的龍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加強充換電、智能網、智能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高等級多場景的應用。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