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4 19:00:49
2024年中國機動車拍賣成交額近500億元,同比增長超55%。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布的《年報》顯示,新能源汽車拍賣激增,成為行業增長新動能。同時,國家標準《拍賣術語》與團體標準《電動汽車拍賣檢測評估規范》的發布,解決了術語不統一、檢測無依據等痛點。數字化成為主流,拍賣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成交效率。二手車跨區域流通加速,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每經記者|董天意 每經編輯|裴健如
“2024年中國機動車拍賣成交額已近500億元,同比增長超55%,機動車拍賣已從行業創新力量,成長為二手車流通體系不可或缺的支柱渠道。”日前,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王波在第三屆中國機動車拍賣行業大會上表示。
 
根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2024年中國機動車拍賣市場統計年報》(以下簡稱《年報》),新能源汽車拍賣正成為行業增長新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拍賣委托量分別同比激增118%和155%,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3600萬輛,出行平臺、租賃公司等批量退役車輛逐步流入市場,疊加AI定損、數字化檢測技術落地,新能源拍賣有望開啟“萬億級”市場空間。
在要素市場化改革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背景下,機動車拍賣的流通價值進一步凸顯。2024年全國機動車拍賣成交車輛轉籍比例達50.13%,其中跨省轉籍占31%,有效打破區域壁壘,推動二手車從過剩地區流向需求市場,助力汽車梯度消費。
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天勇表示:“盤活閑置二手車資源是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拍賣機制能高效解決資源配置低效問題,2024年9月全國二手車交易超9000億元,印證了市場化流通的巨大潛力。”
 
此外,本次大會還同步發布了國家標準《拍賣術語》與團體標準《電動汽車拍賣檢測評估規范》,兩項標準直指行業長期存在的術語不統一、新能源汽車檢測無依據等痛點。其中,《拍賣術語》構建了覆蓋全業態、全流程的拍賣術語樹形結構體系,填補了國家標準層面的空白。
兩項標準破局:統一行業“語言”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雪穎認為,長期以來,機動車拍賣領域存在“術語方言化”問題——司法拍賣與網絡拍賣中同一概念解釋不一,導致溝通成本高、糾紛頻發;而新能源汽車拍賣中,電池健康度、三電系統故障檢測缺乏統一標準,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瓶頸。此次發布的兩項標準,正是針對這兩大痛點。
 
據介紹,國家標準《拍賣術語》實現了從“行業用語”到“國家語言”的升級,適用范圍覆蓋司法、國資等所有拍賣場景,共收錄157個詞條,新增“直播拍賣”“網絡司法拍賣”“毀拍”等46個貼合數字時代的術語,同時刪除32個過時表述。
“過去行業內對‘同步拍賣’的定義有3種以上,現在標準統一后,無論是企業間合作還是國際交流,都有了‘通用語言’。”王雪穎強調,該標準的英文翻譯與國際通用表述保持一致,將助力中國機動車拍賣與國際接軌,尤其為二手車出口、文物藝術品拍賣等跨境業務掃清語言障礙。
團體標準《電動汽車拍賣檢測評估規范》則聚焦新能源汽車拍賣的“技術盲區”。該標準建立專業檢測體系,重點規范三電系統評估流程,明確電池衰減程度、電機故障排查、電控系統穩定性等核心指標的檢測方法。
“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占整車成本近50%,但此前缺乏統一檢測標準,買家不敢拍、賣家難定價。”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機動車拍賣專業委員會主任韓濤表示,該標準通過科學檢測流程,讓電動汽車車況“透明化”,從根本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未來拍賣企業可依據標準出具檢測報告,買家能清晰了解電池健康度、潛在故障,交易公平性與效率將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羅磊補充認為,標準的落地,將推動機動車拍賣行業從“經驗驅動”轉向“標準驅動”。“過去二手車拍賣依賴評估師個人經驗,現在有了統一術語和檢測標準,行業規范化程度將顯著提升,這不僅能降低交易風險,更能增強消費者對拍賣模式的信任。”羅磊表示。
 
新能源車拍賣將成行業“第二增長曲線”
對于2024年機動車拍賣行業的表現,韓濤用“規模與質量雙提升”作了概括。
《2024年中國機動車拍賣市場統計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機動車拍賣成交123.52萬輛,成交額493.61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75.83%和55.21%,市場規模連續七年創歷史新高。
 
從交易模式看,數字化已成為行業主流。2024年全國機動車專場拍賣會達120819場,其中純網絡拍賣和同步拍賣占比達到 98%,純網絡拍賣同比增長170.73%。“過去拍賣需要線下舉牌,現在通過手機、電腦就能參與,不僅打破地域限制,還能吸引更多跨區域買家,成交效率提升30%以上。”韓濤表示,數字化不僅改變交易形式,更重塑行業生態——AI估值、大數據匹配等技術的應用,讓車輛定價更精準,買家匹配更高效。
而新能源汽車拍賣的爆發式增長尤為亮眼。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委托量分別同比增加118%和155%,雖然成交量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增長趨勢已十分明確。
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徐長明分析稱,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達546.8萬輛,增速33.2%,滲透率突破50%,“按照汽車使用周期,3~5年后這些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進入二手車市場,對應的拍賣需求將呈幾何級增長”。
青島騰信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裴海波則分享了技術應對方案。“我們已投入超千萬元研發AI智能定損系統,針對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能通過多模態模型精準識別電池衰減、電機故障,檢測準確率達97%,為新能源拍賣提供技術支撐。”裴海波認為,隨著技術成熟與標準落地,新能源汽車拍賣將成為行業“第二增長曲線”。
拍賣助力統一大市場,激活二手車循環價值
“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盤活閑置資源,二手車就是其中的‘富礦’。”周天勇表示,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45億輛,但大量二手車因流通不暢被閑置,甚至提前進入報廢環節,拍賣機制能高效匹配車源與需求,讓二手車從“閑置資產”變成“流動商品”,2024年9月全國二手車交易超9000億元,就是市場化流通的成果。
在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方面,機動車拍賣的作用尤為突出。2024年全國機動車拍賣成交車輛轉籍比例達50.13%,其中跨省轉籍占31%,華北、華南等地區轉籍率超59%。
“這意味著,拍賣打破了區域壁壘,讓二手車從車源過剩的一二線城市,流向需求旺盛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域市場,推動汽車梯度消費。”王波表示。
“當前國內二手車保有量析出比僅5.7%,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10%以上的水平。拍賣是提升析出率的關鍵手段——通過公開透明的競價機制,能快速實現二手車價值發現,縮短庫存周期。2024年頭部二手車經銷商通過拍賣平臺獲取車源,庫存周轉周期縮短至15天以內,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羅磊表示。
二手車出口拍賣服務平臺投資意向及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同步落地,標志著中國機動車拍賣開始向國際化布局。王波表示,未來將通過拍賣平臺,推動中國二手車走向全球市場,進一步拓展流通邊界,讓拍賣不僅成為國內二手車循環的橋梁,更成為中國汽車出海的重要渠道。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