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8 23:46:08
每經記者|劉旭強 每經編輯|金冥羽

工業強則大盤穩
眼下是“十四五”收官決勝的關鍵階段,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進入最后沖刺期。
根據各地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肉眼可見,全國工業格局正在加速變化。整體上看,有21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跑贏了全國“平均線”(6.2%)。
聚焦經濟十強省份,有8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其中河南以8.4%的增速領跑,湖南以7.8%的增速與山東并列第二,湖北增速7.7%,居于第三位。

經濟十強省份以外,安徽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位居全國第四。靠著工業高增長,安徽不斷縮短與身前省份的經濟差距,成為沖擊“十強”的最有力挑戰者。
此外,同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吉林和遼寧,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卻呈現截然相反的走向——吉林以8.4%的增速與河南“并排跑”,遼寧則以2.2%的增速居于全國末位。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發布的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提出要“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此背景下,各省份的產業發展邏輯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求“新”
新能源汽車作為最熱門的產業賽道,正不斷影響著經濟大省間的工業競速格局。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河南GDP為48867.57億元,同比增長5.6%,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增速高出全國2.2個百分點,在經濟十強省份中領跑。
其中的關鍵動能正是汽車產業。
“前三季度,全省五大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達到64.6%,充分彰顯‘主導作用’。”河南省統計局工業處處長趙清賢在解讀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數據時表示,河南五大主導產業增速全部高于規上工業,其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20.0%的增速位居第一。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產業增加值增長19.3%,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增加值增長26.2%,增速在河南28個重點產業鏈中位居第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影響下,前三季度,河南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創下2022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河南圍繞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產業,先后招引比亞迪、寧德時代兩大龍頭企業落地投產,帶動當地新能源產業站上新臺階。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河南新能源汽車產量為48.7萬輛,位居全國第11位。雖暫時在前十之外,但也僅比前一位的廣西少1.7萬輛。
實際上,靠新能源汽車走出工業高增長的省份早有先例,最典型的是安徽。
上世紀60年代,江淮汽車打造出“皖產第一車”,揭開安徽汽車工業大幕。如今,安徽集聚奇瑞集團、蔚來汽車、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汽集團、合肥長安、漢馬科技等7家整車企業,不斷沖擊全國汽車產業的固有格局。
超前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了增長紅利。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車產量、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為240.44萬輛、121.63萬輛,兩項指標雙雙超過廣東、穩居全國第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安徽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縮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GDP為39770億元、居全國第1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位居全國第四,高于經濟十強省份。

若拉長時間線看,“十四五”以來,安徽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9%,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8位,高于安徽的全國GDP位次。不久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安徽官宣“歷史性邁入‘全國工業大省’行列”。
憑借強勁的工業動能,安徽正在不斷縮短與身前省份的差距,成為經濟十強省份的最有力挑戰者。
求“變”
工業大省山東、湖南也在前三季度展現出了強勁增勢,同以7.8%的規上工業增速在經濟十強省份并列第二。同期,山東、湖南分別實現GDP77115億元、40240.56億元,增速分別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

從工業結構看,裝備制造業成為兩省工業增長的共同引擎。先看山東,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0%,高于全部規上工業4.2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工業增長3.0個百分點。其中汽車、鐵路船舶、電子行業分別增長17.0%、14.9%、16.6%。
再看湖南,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4%,拉動全省規上工業增長3.7個百分點。細分來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14.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3.5%。
不難看出,山東和湖南的工業底色都偏傳統。近年來,無論是山東的鋼鐵、石化,還是湖南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都或多或少面臨下行周期或需求“天花板”。這也意味著,相比安徽等以新興產業見長的省份,山東和湖南亟需通過新舊動能轉換,找到新的工業增長點。
放在全國來看,傳統產業是當前我國產業體系的“基本盤”,增加值在制造業中占比80%左右。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強調推動技術改造升級,促進制造業數智化轉型。
當前,“數智化”已成為魯、湘兩省工業轉型的重點領域。山東依托完備的工業體系,于今年5月發布《關于加快人工智能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案》,明確到2027年,培育20個服務垂直行業的基礎級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50個以上可復制推廣的標桿應用場景,推出100個以上融合示范典型案例。
在頂層設計驅動下,山東工業動能加快釋放。日前,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表示,“十四五”以來,山東每年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5.1%,國家級智能制造工廠數量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10月28日,湖南制造業“龍頭”企業三一重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儀式上,三一集團輪值董事長、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表示,公司將持續推進全球化、數智化、低碳化“三化”戰略。
2025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呈現了營收、凈利潤雙高位數增長態勢。放大觀察視野,在智能化轉型效應下,今年1-8月,湖南全省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3%,39個大類行業中37個行業實現盈利,企業效益改善明顯。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接受城市進化論采訪時表示,“相比粵蘇,山東傳統產業占比較高,制約產業發展。湖南此前經濟增速也一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兩個省份都需要繼續加強數智化轉型,推動產業進一步升級。”
求“解”
縱觀全國,前三季度共有十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未能“跑贏”全國平均水平,這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遼寧,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2.2%,在全國各省份中墊底。
作為東北振興的排頭兵,2023年遼寧省經濟增速十年來首次超過全國水平,2024年繼續趕超全國。但工業短板對經濟的掣肘不容忽視——2024年遼寧規上工業增速為3.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8%)2.7個百分點。
到今年前三季度,遼寧與全國在工業增速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至4個百分點。同期,遼寧實現GDP24283.9億元,同比增長4.3%,比去年全年減慢0.8個百分點,低于全國0.9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740758
相比之下,同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吉林則走出了一條強勢復蘇的增長曲線——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6.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同期,吉林GDP為10832億元,同比增長5.3%,比上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1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吉林省八大重點產業均保持增長,其中醫藥產業、信息產業和石油化工產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分別同比增長17.1%、15.0%和11.0%。食品產業和冶金建材產業也分別增長8.6%和7.3%。
在高端制造領域,前三季度吉林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9.5%,城市軌道車輛產量同比增長54.7%,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級。此外,吉林省投資結構同步優化,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7%,占比較上年同期提升3.4個百分點,為未來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秦尊文表示,吉林在信息產業、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化工、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持續突破。而遼寧傳統燃油車產業受沖擊較大,新舊動能轉換速度相對滯后。
事實上,早在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時,遼寧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遼寧工業持續承壓,傳統燃油車占比較大,新能源汽車占比偏小,受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加影響,傳統燃油車生產企業受到一定沖擊;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等因素影響,冶金、石化等傳統行業下行壓力加大。
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在遼寧省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4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0.0%。其中,汽車制造業下降5.4%。分產品來看,64種重點產品中有28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增長面為43.8%。其中,汽車59.6萬輛,下降10.1%。
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遼寧省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以“人工智能+制造”賦能產業發展,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石油化工、船舶制造、鋼鐵冶金、航空裝備等重點打造8個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產業集群。
按照全年規劃,遼寧2025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在4.5%以上。
記者|劉旭強
編輯|金冥羽?杜恒峰
校對|陳柯名
題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700794348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