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1-09 16:55:16
遺憾的(de)是,它與近幾(ji)年同屬抗戰(zhan)題(ti)材的(de)影片一(yi)樣,更多是對歷史場景的(de)簡單呈現,而缺乏可供人思考的(de)維度(du)空(kong)間(jian)。
卓志強/文
《金(jin)陵十三釵(chai)》,就該電(dian)影本身的成色(se)而言,的確算不得經典,至少(shao)與我個人意識(shi)里的“經典電(dian)影”相去甚(shen)遠(yuan)。然而,與同期(qi)上檔(dang)的大(da)多數爛片相比,此值得一看。
遺憾(han)的(de)是,它與近幾年(nian)同屬(shu)抗戰題材的(de)影片一樣,更多是對歷史場景的(de)簡(jian)單呈現,而缺乏可供人思(si)考的(de)維度空間。
即便(bian)在最(zui)最(zui)微觀的(de)表現(xian)上,片(pian)中(zhong)的(de)內容也顯得不(bu)夠有力。
李教官的(de)(de)孤獨有誰能懂?它就(jiu)像放(fang)在教堂(tang)房間(jian)門口的(de)(de)書(shu)娟那(nei)鞋子,就(jiu)像豆蔻琵琶上那(nei)根單調的(de)(de)琴弦。這種(zhong)有心無力的(de)(de)蒼白缺少了應有的(de)(de)渲染,佟大為的(de)(de)身影(ying)轉(zhuan)瞬即逝。
被流彈(dan)擊穿的(de)(de)教堂窗(chuang)戶(hu),那是一個(ge)張望世(shi)界的(de)(de)窗(chuang)口,書娟的(de)(de)眼睛則是一雙記(ji)錄歷史的(de)(de)眼睛。盡(jin)管在影片收尾時,鏡頭通過該窗(chuang)戶(hu)口重現了(le)14個(ge)風塵女(nv)子走(zou)進教堂時的(de)(de)情景,但依(yi)然(ran)顯(xian)得粗(cu)糙而倉促。
《秦淮景》是一首(shou)好曲(qu),它(ta)更應該貫穿整部電影的(de)始(shi)終……
值得總結的(de)是(shi),在近幾年內(nei)地(di)同(tong)題材(cai)電影中,其最(zui)核心的(de)內(nei)容多(duo)(duo)(duo)(duo)有(you)雷同(tong):嚴肅且壓抑的(de)《南京!南京!》,主要(yao)表達的(de)是(shi)“日(ri)本人(ren)(ren)有(you)多(duo)(duo)(duo)(duo)殘、中國(guo)(guo)人(ren)(ren)有(you)多(duo)(duo)(duo)(duo)慘(can)”;渲染個人(ren)(ren)英雄主義的(de)《葉問》,主要(yao)表達的(de)是(shi)“日(ri)本人(ren)(ren)有(you)多(duo)(duo)(duo)(duo)狠(hen)、中國(guo)(guo)人(ren)(ren)有(you)多(duo)(duo)(duo)(duo)強”;帶有(you)丑化(hua)性質的(de)《舉起手來》,則傾向于(yu)說明(ming)“日(ri)本人(ren)(ren)有(you)多(duo)(duo)(duo)(duo)傻,中國(guo)(guo)人(ren)(ren)有(you)多(duo)(duo)(duo)(duo)精”。
與陸川不(bu)同,張(zhang)藝謀更希望通(tong)過(guo)用個(ge)體的(de)(de)(de)呈現來反映整個(ge)社會(hui)的(de)(de)(de)情狀。以一所教堂(tang)為場景,穿插(cha)著侵(qin)略(lve)(lve)者(zhe)、被侵(qin)略(lve)(lve)者(zhe)和作(zuo)為第三方的(de)(de)(de)美國人(ren)。被侵(qin)略(lve)(lve)者(zhe)中,也是(shi)當(dang)時中國社會(hui)圖(tu)景的(de)(de)(de)大集合:誓死反抗的(de)(de)(de)將士(shi)們(men)、傳統老實的(de)(de)(de)學生們(men)、“俠肝義膽”的(de)(de)(de)小姐們(men)、逼不(bu)得已的(de)(de)(de)漢奸們(men)。幸(xing)運的(de)(de)(de)是(shi),這(zhe)一切(qie)最(zui)終聚成了同一股力量——一個(ge)慘遭劫掠的(de)(de)(de)民族尊嚴的(de)(de)(de)力量。
回望歷史去看這些小人(ren)(ren)物(wu),無論中國人(ren)(ren)和日(ri)本人(ren)(ren),其鏡(jing)像大體可分為兩(liang)種。
作(zuo)為受害方(fang)的中國(guo)人,要么是誓死報國(guo),化作(zuo)一地(di)血肉;要么是委屈求存(cun),等待機會(hui)逃生。更多的普通百(bai)姓,都低聲地(di)發出孟先生(曹可凡飾)“我既救不了國(guo)家,也救不了人民(min),就只能(neng)救我自己”的樸素表(biao)白。
作(zuo)為侵略者(zhe)的日(ri)本人(ren),要(yao)么(me)如東條英機般的魑魅魍魎,宛若(ruo)食人(ren)惡魔;要(yao)么(me)是一(yi)部(bu)分(fen)反(fan)省者(zhe),最終(zhong)死于(yu)自己的良心(xin)尖刀下。
由于是(shi)中(zhong)國(guo)內地出品,所以在大部分(fen)影(ying)片中(zhong),每(mei)逢收尾,我(wo)們都(dou)能看到日本(ben)人懺悔的身影(ying)。比如,《南京!南京!》中(zhong),日本(ben)人角川最終以自殺收場(chang);《舉起手來》中(zhong),潘長(chang)江飾演的羅圈腿,其后輩也親(qin)赴 中(zhong)國(guo)悔罪。
這一點,張藝謀的(de)(de)《金陵十三(san)釵》沒有,我反而(er)覺得最(zui)真實。一方面(mian),一部(bu)影(ying)片想表達太多的(de)(de)元(yuan)素,不(bu)一定是(shi)好(hao)事(shi);另(ling)一方面(mian),這里(li)并不(bu)否認部(bu)分日本人的(de)(de)懺悔之心,但(dan)更多的(de)(de)時候,或許是(shi)中國人的(de)(de)一種自我安(an)慰。
回歸到(dao)更大的(de)視角上來(lai)審(shen)視,近(jin)幾年的(de)類(lei)似題材電影大多只是偏于簡單的(de)類(lei)歷史紀(ji)錄(lu)片。
盡(jin)管一(yi)次比一(yi)次暴力(li),一(yi)次比一(yi)次血腥,一(yi)次比一(yi)次震撼,但終究(jiu)環繞于一(yi)個主題:記住歷(li)史。
顯然,我們必須(xu)記住歷史。一個忘(wang)記歷史的民(min)族不會有(you)未來(lai)。但我感覺,已行進到當下的中國,也許應考慮用另外一種表達方(fang)式來(lai)解構這(zhe)段屈辱了。
那次戰(zhan)爭(zheng)結束(shu)之后,中國隨即(ji)陷入解放戰(zhan)爭(zheng)的槍聲(sheng)里,日本(ben)則數年驚恐于老美原子(zi)彈的威力。
直到1972年,時任日本(ben)首(shou)相的(de)田中角榮(rong)訪華,兩國才開(kai)始了正常(chang)化(hua)邦交。1978年10月,鄧小平的(de)出訪則更(geng)是立起了一尊里(li)程碑(bei)。
如今(jin),中日關系即將跨入40歲的“不(bu)惑”之年。但正因為歷史的陣(zhen)痛無法(fa)抹去(日本一(yi)些激進分子甚至不(bu)承認歷史),雙邊關系依然(ran)顯得極度尷尬(ga)。
事實如此,即使“以(yi)史為鑒(jian),面向(xiang)未來”,即使是“兩千年和平,五十年對立(li)”,又能怎樣?
日(ri)本近幾(ji)(ji)任首相,包括剛上(shang)任不久的野田佳(jia)彥,都已拒絕參拜靖國(guo)神(shen)社(she),但(dan)誰能保證(zheng)它整(zheng)個(ge)民(min)(min)族(zu)也與(yu)之同化(hua),祛除惻隱之心?至于(yu)敏感的釣魚島,多半還是(shi)停留于(yu)幾(ji)(ji)個(ge)中國(guo)漁民(min)(min)的個(ge)體戰爭。
前前后后,所謂的(de)(de)破冰之(zhi)旅、融冰之(zhi)旅、迎春之(zhi)旅,同樣只是一場場流于形式的(de)(de)表(biao)演(yan)。
不(bu)(bu)痛(tong)不(bu)(bu)癢,又不(bu)(bu)像冷(leng)戰(zhan)思維。“不(bu)(bu)惑”之年的(de)中日關系正在迷失方向,雙方似乎(hu)都不(bu)(bu)知(zhi)所(suo)措。猶如(ru)這些(xie)年主(zhu)題屢(lv)屢(lv)雷同的(de)電影一樣,難見(jian)改觀。
話(hua)題回(hui)到電(dian)(dian)影(ying),我(wo)才感(gan)覺現在需(xu)要一(yi)部以(yi)1945年9月3日為(wei)時間起點的電(dian)(dian)影(ying)。
甚至,起(qi)點(dian)可以從1978年10月鄧小平的訪日之旅開始。
回(hui)望(wang)一下這兩個(ge)民族,在過去的(de)(de)70年(nian)間,各自是(shi)如(ru)何對待這段(duan)歷(li)史(shi)的(de)(de)?
在(zai)過去(qu)的30年間,又是如何反思(si)這段歷史(shi)的?
不(bu)管是(shi)過去還是(shi)將來(lai),中(zhong)國和(he)日(ri)本,都該是(shi)一(yi)部沖頂(ding)奧斯(si)卡(ka)的最佳影片題材。無論是(shi)起源(yuan)于漢朝的中(zhong)日(ri)來(lai)往,還是(shi)繁榮于唐代的鑒真東渡,特別是(shi)近現(xian)代史上,明治維(wei)新后日(ri)本挑戰的甲(jia)午中(zhong)日(ri)戰爭,74年前的侵華戰爭。從友到(dao)敵(di),無一(yi)不(bu)是(shi)如此(ci)。但在既有的現(xian)實(shi)中(zhong),我們看不(bu)到(dao)這(zhe)樣(yang)的劇本。
血腥的(de)恩怨(yuan)過去了,我(wo)們(men)需要記住。但(dan)70多(duo)年(nian)之后,中國(guo)需要怎樣和日(ri)本(ben)共同生長于(yu)東亞這片(pian)沃土,怎樣與(yu)日(ri)本(ben)一起屹立于(yu)世界的(de)東方?呵,也許,這永遠是個不切實際的(de)夢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不希(xi)望作(zuo)品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xia)您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zhu)每日經濟新(xin)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