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 01:04:10
每經(jing)編輯|每經(jing)記(ji)者 劉衛琰(yan) 發自(zi)北京
每經(jing)記者 劉衛(wei)琰 發(fa)自北京
“目前(qian)(qian)我們(men)正(zheng)在配(pei)合商務部進行(xing)進口車企對汽(qi)車銷(xiao)售 ‘最低(di)限價’的調查,這項(xiang)調查已經持續(xu)一段時間(jian),目前(qian)(qian)仍在繼續(xu)。”日前(qian)(qian),中國汽(qi)車流通協會副秘書(shu)長羅(luo)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wen)》記者采(cai)訪時表示。
進口車企之所以(yi)能夠對其在華銷售的品牌實施“最低限價”,歸根結底還是相關政策規賦予的“特權”。
據了(le)(le)解,早在2005年我(wo)國就(jiu)出(chu)臺了(le)(le) 《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ban)(ban)法》(以下(xia)簡稱《辦(ban)(ban)法》),授予了(le)(le)進口車企建立銷售渠道(dao)的權(quan)利。
“打(da)破(po)進口(kou)車企(qi)對(dui)進口(kou)車利益鏈條的(de)壟斷,就必須對(dui)《辦(ban)法》進行(xing)修改,每(mei)個(ge)品(pin)牌授權多個(ge)總經(jing)銷(xiao)商,并(bing)授權這些經(jing)銷(xiao)商從進口(kou)到銷(xiao)售的(de)權利。”羅磊表(biao)示。
進口車企的“特權”
跨(kua)國(guo)汽(qi)車公司在中國(guo)設(she)立的(de)(de)銷(xiao)售組(zu)織,通常(chang)以貿(mao)易公司的(de)(de)形(xing)式存在,比如(ru)寶馬(中國(guo))汽(qi)車貿(mao)易有限公司等。根據上述《辦法》規定(ding),這(zhe)些跨(kua)國(guo)公司設(she)在中國(guo)的(de)(de)銷(xiao)售機構成為旗下汽(qi)車品牌(pai)總經銷(xiao)商的(de)(de)同時,還擁有對(dui)區域市場管理的(de)(de)職能(neng)。
《辦(ban)法》規定(ding)(ding),總(zong)經銷(xiao)(xiao)商具(ju)有提(ti)供車(che)輛(liang)、建(jian)立品牌銷(xiao)(xiao)售和服務網絡(luo)等多項(xiang)職能,因此它們就具(ju)有了壟斷從車(che)輛(liang)報關、銷(xiao)(xiao)售價格,到(dao)確定(ding)(ding)經銷(xiao)(xiao)商利(li)潤空間、經銷(xiao)(xiao)商網絡(luo)建(jian)設,再到(dao)品牌宣傳等進口車(che)的整(zheng)個鏈條(tiao)的“主宰(zai)權”。
據某(mou)豪車品牌(pai)經(jing)銷商張先生(sheng)透露,跨國公司掌握這些利益點,不僅保證(zheng)了(le)(le)在華企業的利潤(run),也最大限(xian)度地將(jiang)利潤(run)留在了(le)(le)海外。
“實際(ji)上,經銷商(shang)的利(li)潤在廠家(jia)的指導下已經‘固定(ding)化’。”張先生表示,“比如(ru)寶馬進口車(che)的利(li)潤構(gou)成(cheng)為‘5+3’,即(ji)單車(che)銷售(shou)返點為5%,完成(cheng)銷售(shou)目標后(hou)年底返點為3%;奧迪進口車(che)則(ze)為‘8.5+1.5’。”
售后(hou)服(fu)務環節(jie)亦如此,進口車企通(tong)過(guo)全權負責零配件的進口價格以及確(que)定經銷(xiao)商工時(shi)費用,將售后(hou)服(fu)務利潤掌握在手中(zhong)。
在進口(kou)車企為自身(shen)牟利(li)的同時(shi),還不忘(wang)其原產國的“利(li)益(yi)”。據(ju)張先(xian)生透露(lu):“目前不少進口(kou)品牌在新車以及零配件(jian)報關時(shi),故意提高(gao)報關價格,這樣就有一部(bu)分(fen)利(li)潤留在了原產地(di)國家。”
政策瓶頸難解
“《辦法》的出臺是經(jing)銷商和跨(kua)國公(gong)司博弈(yi)的結(jie)果。”羅磊(lei)表示,“很(hen)顯(xian)然,這一輪博弈(yi)中跨(kua)國公(gong)司勝出。”
事實上,在(zai)《辦(ban)法(fa)》實施初(chu)期,問題就開(kai)(kai)始(shi)顯現,“總經銷商開(kai)(kai)始(shi)借用自身的(de)權利,布局價(jia)格、服務等環節的(de)壟斷。”張先生表(biao)示。
在各方的努力之下,2009年年初,《辦法》修訂稿制定(ding)完成。曾有媒體報(bao)道稱,“修訂稿最大的改變是(shi)權衡了進口車企(qi)和(he)經(jing)銷商之間的權利(li)和(he)義務(wu)。”
但(dan)是,當年(nian)(nian)修訂(ding)稿并未(wei)公布。2010年(nian)(nian)國家(jia)工(gong)商總局(ju)市場規范司相(xiang)關(guan)人(ren)士曾公開表示,由于(yu)該文件仍(reng)需要完善(shan),因此在(zai)2010年(nian)(nian)底才(cai)能正式公布。
時至今(jin)日,修訂稿(gao)依然沒有(you)問世。對此,張(zhang)先生表示:“雖然多年來,經銷(xiao)商和(he)行業協會(hui)一直在做(zuo)這方面的努力,但是相關部門一直以‘維(wei)持市(shi)場秩(zhi)序(xu)’為理由,至今(jin)并(bing)未出(chu)臺修訂版的《辦法(fa)》。”
在身為經(jing)銷(xiao)商的張先生(sheng)看來,這并不(bu)(bu)是理由,“只要對經(jing)銷(xiao)商設(she)定準入門檻,不(bu)(bu)僅依然能夠保(bao)證(zheng)進口車(che)的銷(xiao)售和服務(wu),而(er)且通過競爭還能夠降低車(che)價,避免(mian)壟斷。”
目前依(yi)然(ran)無法(fa)判(pan)斷修訂(ding)稿出(chu)臺(tai)的時間。“目前我(wo)們(men)也只是在配合商務(wu)部做汽車行業壟斷的調查,修訂(ding)稿何時出(chu)臺(tai)仍不得而(er)知。”羅磊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禁(jin)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qu)稿酬(chou)。如您不(bu)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ben)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