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01:31: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美國力主推行的兩大協定(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有遭遇“中場休息”的可能。
據英國路透社9月16日報道,原本被認為有望成為首批批準TPP協定國之一的越南,已經將審批進程推遲,稱要視美大選結果出爐再做決定。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也表示,“現在還很難預測事情的走向。在美國大選階段,談論或者支持自由貿易很少受到歡迎。我們希望在大選結束后還會有機會。”
而TTIP的狀況也不太好。法國外長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貿易保護嚴重,如果TTIP無實質性進展,法國也準備從談判中退出。而在德國,則爆發了針對TTIP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即使是在美國內部,據日本媒體報道,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與共和黨候選人、房地產大亨特朗普均認為TPP將奪走美國的就業崗位,并顯示出反對TPP的態度。
TPP、TTIP美國本土遭反對
從一開始的風光無限,到現在的四處遇冷,TPP用了5年,TTIP用了3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經濟嚴重受創。2009年,奧巴馬總統先后推出TPP、TTIP和服務貿易協定(TISA)三大自貿區談判,希望擴大美國對外出口,并借助大型自貿協定的談判來重新定位并布局與亞太和大西洋伙伴國家之間的經貿關系,并由此助力美國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然而,從實際運作效果來看,這兩大自貿協定談判的推行似乎更偏重美國的外交政策意圖,而在照顧切實經濟利益方面考慮欠周到,因此在美國國內遭遇了強大阻力。
“TPP實際上并不能給美國帶來很高的經濟收益,許多美國學者已經對此利用經濟理論模型進行過預測。”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美國能從TPP中獲得的經濟紅利非常有限,TPP將為美國實際GDP帶來427億美元的增長,增長率僅為0.15%,新增全職就業崗位為12.8萬個,總體而言貢獻相當有限。”
而眼下,TPP已經在美國國內遇冷。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明確表示了對TPP的反對意見。而從國會參眾兩院表態要關閉TPP在2016年的投票通道來看,這意味著TPP在美國國內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再次降低。
除了在美國本土難以通過,TPP和他的難兄難弟TTIP也遭遇多國反對。
8月30日,法國外貿國務秘書馬蒂亞斯·費克爾稱,法國將要求歐盟終止TTIP談判;而在德國,已經爆發了針對TTIP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業內人士指出,法德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對TTIP談判產生了強烈的排斥情緒,這意味著美國試圖與歐洲盟友共同建立世界最大自貿區、構建高標準貿易與投資規則的努力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在亞洲,TPP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據越南政府人士9月16日透露,“TPP未被列入下一輪國會議程中,是因為政府向國會提交的建議書并不完整。”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專家刁大明認為,“現在多數國家都持觀望態度,大家都懷疑美國能否在奧巴馬任內順利完成TPP國內立法工作,如果不能完成則意味著將來變數很大,新政府上臺之后是否會繼續推動還是重新談判,甚至廢止都有可能。”
TPP遇冷為中國提供機遇?
TPP、TTIP四處碰壁,給中國帶來什么機會?
TPP被認為是遏制中國的手段。而現在TPP、TTIP陷入“中場休息”,對中國自然是利好。
數據顯示,中國對TPP成員國的出口貿易規模呈逐年上升的趨勢。TPP成員國中的日本、越南等國都是中國的鄰國,TPP如果通過,可能削弱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關系。
“設置TPP本身就是要稀釋中國的競爭力,TPP生效對我國貿易一定會有壓力,TPP作為一個跨越三大洲12國、經濟總量龐大的貿易合作協定更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國出口貿易帶來巨大影響。”白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TPP和TTIP都是美國倡導成立的貿易、投資組織,尤其是TPP更是將中國排除在外,這是一種遏制中國的手段。”
即使在奧巴馬本人看來,TPP的受阻也將給中國帶來極大利好。
據日本媒體報道,在9月16日與政、財界要人圍繞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的白宮會談上,奧巴馬總統曾表示,“中國正尋求在亞洲構建自主的貿易制度,這明顯不是有利于美國企業的規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