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方正電機擬4.1億元定增加碼新能源汽車 此前募資項目未達預期收益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05 00:02:4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 欣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每經記者 謝 欣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各新能源汽車上游廠商也紛紛投資加碼。

要“成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一流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方正電機(002196,SZ)9月3日晚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109億元,計劃投資于以下兩個項目:年產35萬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電驅動集成系統項目、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與節能電機研究院項目。

方正電機8月28日宣布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而停牌,一周后就拿出方案可謂迅速。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方正電機有3個此前的募投項目至今仍未達到預計效益。

●擬加碼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

根據方正電機定增預案顯示,上市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4000萬股(含4000萬股),不超過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20%,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109億元(含4.109億元),鎖定期為12個月。

其中,3.07億元的募集資金將用于年產35萬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電驅動集成系統項目,該項目總投入為3.54億元。項目產品包括高功率密度驅動電機(年產20萬臺)以及電驅動集成系統(年產15萬臺),建設地址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水閣工業區石牛路73號。建設周期為18個月,投產至達產時間為3年。

其中,年產20萬臺高功率密度驅動電機生產線建成投產后第一年預計達到設計產能負荷的50%,第二年達到80%,第三年達到100%;年產15萬臺電驅動集成系統生產線建成投產后,第一年預計達到設計產能負荷的20%,第二年達到66.7%,第三年達到100%。

方正電機預計,該項目完全達產后,效益預測顯示:營業收入8.26億元,凈利潤8646萬元,投資回收期5.20年,內部收益率23.06%。

此外,1.03億元將用于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與節能電機研究院項目,而這也將是該項目預計的總投資金額。建設地址位于上海市嘉定區恒定路518號(即方正電機全資子公司上海海能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所在地),建設周期為36個月。

方正電機表示,上述項目所需資金存在不足的部分,公司將通過自籌資金解決。

●前期募資項目未達預期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5萬輛,同比增長320%;2015年銷量為33.1萬輛,同比增長342%;2016年銷量為50.7萬輛,同比增長53%。

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預計,在中性條件下,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70萬輛,同比增長近40%。

而從本次方正電機加碼的電驅動系統來看,方正電機表示,電驅動系統是整車的動力輸出單元,被稱為電動汽車的“心臟”。而目前,我國電驅動系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第一,我國驅動電機已基本達到國產化,但控制器在功率密度、體積密度、芯片集成設計、熱設計等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第二,電驅動系統在集成化、一體化、功率密度及轉速方面仍然有待加強。電驅動系統的發展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重要的驅動力和突破口。

方正電機表示,目前公司相關產品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競爭力。但現有的新能源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尚不能在行業中完全建立技術領先優勢,輕量化高功率密度電機及集成化的電驅動系統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方正電機存在前次募集資金項目實現效益不佳的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方正電機年產10萬臺純電動汽車驅動系統項目,今年上半年實現的效益為67.59萬元,累計實現收益288.53萬元,低于承諾的累計收益20%以上。

方正電機表示,主要原因系募集資金到賬時間晚于原募投計劃,公司結合行業發展趨勢調整了市場開拓策略,優化了生產工藝,導致項目完工時間延后。此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波動的背景下,下游客戶對驅動系統的研發、認證周期加長,故項目尚未達到預計效益。

而年產6000臺伺服控制特種縫制機械項目,今年上半年實現效益-54.64萬元,其累計實現收益-64.10萬元,低于承諾的累計收益20%以上。

上市公司表示,主要原因系近年縫制行業規模縮減,生產節奏持續放緩,下游需求持續降低,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同時,公司根據行業情況調整了募集資金投向,縮減了該項目的投資規模,導致項目未達到預計效益。

此外,方正電機年產1萬臺新能源商用車驅動電機項目,其累計實現收益為0。方正電機表示,主要原因系該項目剛剛完成投入,處于產業化的初期,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波動導致下游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新能源商用車增速放緩且客戶認證周期加長,故項目尚未達到預計效益。

不過,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盡管國家嚴打新能源汽車“騙補”行為,但實際上對于行業的補貼力度并沒有減弱,包括在充電樁建設、上牌上路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也都是有利的,嚴打“騙補”還能讓企業更多去做技術突破。因此,其并不贊同方正電機將項目效益未達預期歸結于產業政策波動一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