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新聞 2019-01-28 17:11:26
他們的回答是:自(zi)己人的事情只有自(zi)己明白。
每經記者 陳克遠 實習編輯 王麗娜
臨近春節,各大企業年會不斷。相較于往年外界關注的是誰家的年會禮品更誘人,今年讓人關注的卻是誰家的員工吐槽更犀利。
繼新東方“干活的累死累活,到頭來干不過寫PPT的”年會吐槽節目之后,有“微信生態第一股”之稱的有贊同樣憑借年會上了熱搜。
“實行‘996’工作制”“生活工作不平衡可以離婚”“有的部門85年以前的不招、有的部門90年以前的不招、95后不勤勞”……1月27日,從社交網絡和自媒體上爆料出的有贊年會部分內容,引起社會關注。
態度傲慢、有違倫理、一副剝削者的嘴臉……眾多丑惡形象的形容詞被冠之以有贊身上。而面對種種爭議,處于風口浪尖的有贊卻并未對外作出過多解釋。
“這哪是年會,分明就是鴻門宴!”類似的吐槽聲音不絕于耳,但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1月28日詢問幾位有贊員工的看法時,他們的回答卻是:自己人的事情只有自己明白。
爭議點1:“996”工作制
來自知乎一名有贊年會親歷者的消息顯示,有贊高管在年會上宣布實行“996”工作制,即正常工作時間為早上9:30到晚上21:00,周三為家庭日,而遇到緊急項目時,一周工作6天。
抵觸是人之常情,正如有網友在網絡上抱怨說,“工資不變直接996就相當于集體降薪,這是拿員工當畜生用。”
但也(ye)有有贊的員工在接受(shou)《每日經(jing)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ji)人的事情只有自己(ji)明白。”
某有(you)贊(zan)員工回應記者對“996”工作制的看法
某有贊員(yuan)工在朋(peng)友(you)圈(quan)對公司(si)“996”工作制的觀點
有(you)贊(zan)一(yi)名負責開(kai)店指導工作的員工朋友(you)圈觀點
這其實只是互聯網公司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996”工作制早已是潛規則,同時更是一種常態。“9-9-6受不了?那你知道我們的10-2-6嗎?”某資深互聯網研發人員在知乎上如此吐槽。
在年會消息發酵后,看到職場圈的廣泛爭議,有贊創始人、CEO白鴉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也發表了一篇名為“只是聊聊enjoy”的文章。這篇文章實際上是白鴉準備的年會演講稿(據記者此前采訪了解,有贊每次舉辦重大發布會,高管都會提前幾個禮拜,甚至一個月準備演講稿和PPT),但其中已從側面還原了當時年會的情景。
而在這份演講草稿中,白(bai)鴉就說到(dao),“我們有一(yi)半(ban)的(de)人是(shi)技(ji)術(shu),有大半(ban)的(de)技(ji)術(shu)每天晚上9點(dian)多才離(li)開(kai)公司。”
內容源(yuan)自白(bai)鴉個人微信公眾號文章“只(zhi)是聊(liao)聊(liao)enjoy”
但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此次有贊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沖突點之一在于其將這種“日常加班”的事情擺在了明面上。
根據(ju)我國《勞動法》第(di)三十六條(tiao)規定(ding):國家實行勞動者每(mei)日工(gong)(gong)作時(shi)(shi)(shi)(shi)間不超過八小時(shi)(shi)(shi)(shi)、平均每(mei)周(zhou)工(gong)(gong)作時(shi)(shi)(shi)(shi)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shi)(shi)(shi)(shi)的工(gong)(gong)時(shi)(shi)(shi)(shi)制(zhi)度。盡管(guan)還有“工(gong)(gong)作時(shi)(shi)(shi)(shi)間延(yan)長限(xian)制(zhi)”的特殊情況,但基本保(bao)障了(le)勞動者足(zu)夠的休息(xi)時(shi)(shi)(shi)(shi)間。
對于有贊宣布實施的“996”工作制是否會違反《勞動法》,電子商務法律網CEO阿拉木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公開倡導“996”工作制的做法是不鼓勵的,這是一個導向的問題。其次,從法律層面來說,盡管這樣的做法不一定涉及違法,但多少容易出現法律風險。
“國內的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安排員工加班其實是很常見,只不過大家沒有敞開來說。不是說企業不能安排員工加班,但是根據《勞動法》,加班就需要更多的支付員工報酬。”阿拉木斯進一步向記者解釋,其實能看到很多互聯網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并不低,但是其中多少是基本工資?多少是額外加班酬勞?具體情況也只有企業和員工自己知道。很多互聯網企業更多的是一種彈性工作機制,只要保證在法律要求的框架內,就看企業和員工能否在意愿上達成一致。
爭議點2:生活工作不平衡可以離婚?
除“996”工作制之外,關于“生活工作不平衡可以離婚”同樣是此次有贊年會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的原因之一。乍看之下,這樣的觀點著實太過“離經叛道”,因此對于這一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邀請了一名有贊員工(以下簡稱“小A”)幫我們還原了當時的年會場景。
“為了(le)工(gong)作呼吁員工(gong)離婚?怎么可能,其(qi)實網絡上(shang)很多東西都是(shi)(shi)斷章取(qu)義的(de)(de)(de)。”小A告訴記(ji)者(zhe),首(shou)先(xian)這個消息(xi)的(de)(de)(de)源頭是(shi)(shi)因(yin)為白鴉引用了(le)一個華為的(de)(de)(de)段子,而當(dang)時語境是(shi)(shi)在(zai)講(jiang)述有贊的(de)(de)(de)價值觀。
內容源自白鴉個人微信公(gong)眾號文章“只是聊聊enjoy”
“CEO的(白鴉)原話是(shi),我(wo)們(men)不(bu)相信沒(mei)有(you)事業(ye)(ye)心的人能(neng)在(zai)工(gong)作(zuo)(zuo)上追求極致,如果(guo)一個人說工(gong)作(zuo)(zuo)就是(shi)工(gong)作(zuo)(zuo)生活就是(shi)生活,下班了(le)工(gong)作(zuo)(zuo)的事情不(bu)能(neng)找他,有(you)工(gong)作(zuo)(zuo)問(wen)題(ti)周末(mo)不(bu)要回(hui)復,那他沒(mei)法適應我(wo)們(men)這里。在(zai)這家創業(ye)(ye)公(gong)司,工(gong)作(zuo)(zuo)和生活是(shi)分不(bu)開的,客戶遇(yu)到(dao)問(wen)題(ti)了(le)不(bu)管是(shi)不(bu)是(shi)下班時(shi)間(jian)我(wo)都會(hui)找你(ni),你(ni)不(bu)理(li)我(wo)我(wo)肯定(ding)對你(ni)不(bu)客氣。當然,想(xiang)休息了(le),實在(zai)是(shi)起不(bu)來想(xiang)睡個懶覺了(le),群里說一聲今(jin)天晚到(dao)也沒(mei)人為(wei)難你(ni)。”小(xiao)A說,在(zai)他看來,之后舉了(le)華為(wei)的段(duan)(duan)子為(wei)例,主(zhu)要是(shi)為(wei)了(le)鼓勵(li)員(yuan)工(gong)的奉獻精神,既(ji)然說了(le)是(shi)段(duan)(duan)子,沒(mei)必要亂(luan)扣(kou)帽(mao)子。
某(mou)有贊員工向記者展(zhan)示企(qi)業內部交流動(dong)態
“其實外界對于有贊的內部文化可能不太了解,在有贊有問題都是直接說,所以不存在哪些拿過去自己腦補的問題。”小A進一步表示。
爭議點3:85年以前、90年以前的不招95后不勤勞?
相較于上述爭議,對于不招聘“85年以前、90年以前的人”的說法,類似的“年齡歧視”似乎已經顯得見怪不怪。但實際上,據有贊內部人士透露,年會上并沒有這樣的說法。
“當時白鴉說的是,有些部門對于要不要招聘85年以前的人、90年以前的人都要經過CEO審批,但他很忙,一般是沒空的。”小A回憶說,意思是說,這其實應該是HR的工作,沒必要報道CEO審批。
此外,針對所謂的“年齡歧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網絡媒體報道及社交網絡簡單梳理了幾名有贊高管的年齡,其中白鴉生于1982年、有贊CMO關予生于1980年、有贊CEO助理冷面生于1985年都是典型的80后。
而對(dui)于(yu)“95后(hou)不勤勞”的說(shuo)法(fa),同樣是基于(yu)“企業文化(hua)”所引起的話(hua)題(ti)。
內容(rong)源自白鴉個人(ren)微信公眾(zhong)號文章“只是聊聊enjoy”
在“年輕人不勤勞”的吐槽背后,如果用另外一種視角去解讀,表現出的其實是有贊的團隊構建設想,以及對于未來創新發展的危機感。無疑的是,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尤其是在產品、理念迭代迅速的互聯網企業,包括95后在內的年輕人將是未來的頂梁柱。
如白鴉就在文章中表示,“我們6周年的時候給自己定過目標:3年后,我們需要36位36歲以下的管理一個業務單元的高級管理者,需要300位30歲以下的在一個業務線承擔主要責任的中層管理者和頂梁柱。比起依靠經驗復制,我們認為未來的管理最重要是激勵每個年輕人的能量。”
而(er)究(jiu)竟(jing)如(ru)何激勵(li)年輕(qing)人的“正(zheng)能(neng)量”,正(zheng)是依據與白(bai)鴉(ya)此前反復提(ti)及的“enioy理論”。
內容源自白鴉個人(ren)微信公眾號文章“只是聊聊enjoy”
此外,白鴉還在“只是聊聊enjoy”這篇文章中提到,每一位有贊人在加入的時候,我們都有三個方面的考察:聰明、皮實、有要性。這是我們認為有贊人的基本素質。接下來,我們在每次考核的時候也要重新審視這些。
而寫在(zai)最后(hou)的是(shi),白(bai)鴉在(zai)其個人(ren)微信(xin)朋友圈中說:“幾(ji)年后(hou)回頭看,這(zhe)(zhe)次絕對是(shi)好事,因(yin)為讓社會(hui)上更多人(ren)了解了有贊(zan)文化,也會(hui)讓更多人(ren)才(cai)想(xiang)進有贊(zan)的時候謹(jin)慎考(kao)慮(lv)下(xia),這(zhe)(zhe)樣(yang)不(bu)至(zhi)于來之前和來之后(hou)想(xiang)象的不(bu)一樣(yang)。很多人(ren)不(bu)知(zhi)道我(wo)們HR有個硬規(gui)定,‘面試(shi)的時候必須告(gao)訴面試(shi)者有贊(zan)很多人(ren)都壓力挺(ting)大(da),有贊(zan)對人(ren)的要(yao)求是(shi)什么,這(zhe)(zhe)里不(bu)安逸。’目的就是(shi)‘我(wo)有責任告(gao)訴你我(wo)是(shi)什么樣(yang)的,甚(shen)至(zhi)放(fang)大(da)我(wo)的缺點(dian),絕不(bu)能哄著(zhu)你來,最后(hou)呆一段時間不(bu)開心地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聞(wen)》報(bao)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wei)者(zhe)必(bi)究。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nin)不希望(wang)作(zuo)品出現在(zai)本站,可聯(lian)系(xi)我們要(yao)求撤下您(nin)(nin)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