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ji)新聞 2020-04-21 19:06:19
每經(jing)記者(zhe)|胥帥 每經(jing)編輯|盧(lu)九安(an)
圖片來源:攝圖網
疫情(qing)之(zhi)下,家庭財富是買股票(piao)還是買房子?哪(na)類群體受疫情(qing)沖擊力度最(zui)大(da)?短期提振消費措施是否會影響長期消費行為……
4月21日,西南財(cai)經大(da)學中(zhong)國家(jia)庭金融調(diao)查與研究中(zhong)心、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聯合發布(bu)《中(zhong)國家(jia)庭財(cai)富指(zhi)數(shu)調(diao)研報告(2020年第(di)1季(ji)度(du))》(以下簡(jian)稱報告)。該報告主要描述疫(yi)情(qing)之(zhi)下,中(zhong)國家(jia)庭消費(fei)(fei)方式、資產(chan)配置方式的(de)變(bian)化(hua)和(he)預(yu)期等家(jia)庭財(cai)富相關(guan)的(de)情(qing)況。其中(zhong),報告顯示,曾(ceng)預(yu)料的(de)“報復(fu)(fu)性消費(fei)(fei)”沒有來,反而居民(min)的(de)“報復(fu)(fu)性儲蓄”來了。這背(bei)后反應居民(min)在疫(yi)情(qing)之(zhi)下的(de)風(feng)險規避意識,他們也更(geng)加(jia)注(zhu)重(zhong)購買商業保險。
西南財經大學(xue)中國家庭金(jin)融調查與研(yan)究(jiu)中心主任(ren)甘犁、螞蟻金(jin)服集團研(yan)究(jiu)院執行院長李(li)振華、華夏新供給(gei)研(yan)究(jiu)院首席經濟學(xue)家賈康(kang)等(deng)專家在(zai)接受(shou)《每日經濟新聞》記者(zhe)采訪時表示,目前(qian)鼓勵消費的(de)政策并(bing)不(bu)會透支未來的(de)消費能力,政策執行還可以在(zai)保障制度等(deng)多方(fang)面下功(gong)夫。
城市逐漸恢復(fu)生活“煙火(huo)氣(qi)”,大街上的人們逐漸增(zeng)多,原本預計疫情后(hou)出現(xian)“報復(fu)性消(xiao)費”是否到來受到關注。
然(ran)而人們可能不會(hui)“報復(fu)性(xing)消費”,而是“報復(fu)性(xing)儲(chu)蓄”。
“疫(yi)情后(hou)家庭儲(chu)蓄(xu)意(yi)(yi)愿(yuan)增加(jia),有50.2%的(de)家庭計劃增加(jia)儲(chu)蓄(xu)并減(jian)少(shao)消(xiao)費。”西南財經大(da)學中(zhong)國家庭金融調查(cha)與(yu)研究(jiu)中(zhong)心主(zhu)任(ren)甘犁分析(xi)報(bao)告時指出,年收入50萬以上的(de)家庭減(jian)少(shao)儲(chu)蓄(xu)而(er)(er)增加(jia)消(xiao)費的(de)意(yi)(yi)愿(yuan)高于其(qi)他(ta)收入組,而(er)(er)收入在10萬及以下的(de)家庭減(jian)少(shao)消(xiao)費而(er)(er)增加(jia)儲(chu)蓄(xu)的(de)意(yi)(yi)愿(yuan)更(geng)強(qiang)。
甘犁表示,如果沒(mei)有大(da)規模的消費(fei)刺激(ji)政(zheng)策,不太(tai)可能出現“報(bao)復性消費(fei)”。央行披露最新(xin)金融數據顯(xian)示,一季度91天(tian)里,平均每天(tian)700億存款涌向銀行。
“疫(yi)情對收(shou)入(ru)(ru)較(jiao)低人(ren)群,疫(yi)情較(jiao)嚴重地區(qu)的居民收(shou)入(ru)(ru)影響較(jiao)大。”螞(ma)蟻金服集(ji)團研究院(yuan)執行院(yuan)長李振華表示,疫(yi)情讓(rang)人(ren)們(men)更傾向于增加(jia)儲(chu)蓄和投資(zi)。
在個別領域的消費反彈也會出(chu)現(xian)。“少數行業會出(chu)現(xian)報復(fu)性反彈,比如高(gao)鐵。但比正(zheng)常(chang)水(shui)(shui)平高(gao)一點后會收斂到(dao)正(zheng)常(chang)水(shui)(shui)平。”華夏(xia)新供給研(yan)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
疫情影響著社會經濟(ji)的眾(zhong)多(duo)環節,但(dan)報告顯示,大部分家庭(ting)對經濟(ji)恢(hui)復的預期(qi)較(jiao)為樂觀(guan),“這份(fen)樣本數據比我預估的好很多(duo)。”甘(gan)犁說。
報告顯(xian)示,多(duo)數家庭對經濟恢(hui)復(fu)是很(hen)樂(le)觀的,預計9月份(fen)經濟會恢(hui)復(fu)正常。但報告也(ye)提到,需警惕樂(le)觀情緒(xu)帶來的風(feng)險。
《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疫(yi)情改變了(le)人們的(de)生活方(fang)式,線上消費(fei)(fei)(fei)代(dai)替了(le)線下。報告預測,疫(yi)情過后,消費(fei)(fei)(fei)者培養起來的(de)線上消費(fei)(fei)(fei)習慣也(ye)可能會進一(yi)步持(chi)續(xu),線上消費(fei)(fei)(fei)的(de)占比有(you)望(wang)持(chi)續(xu)提(ti)高。
“數字經濟(ji)在疫情中有蠻(man)大的(de)發(fa)展(zhan)。但要注(zhu)意縮小數字鴻溝(gou),讓不(bu)同層次(ci)的(de)人都可(ke)以加(jia)入(ru)數字經濟(ji),不(bu)要讓鴻溝(gou)成為居民(min)擴(kuo)大收入(ru)的(de)阻礙。”甘(gan)犁表示,需要更具(ju)有包容(rong)性的(de)數字經濟(ji),覆蓋越(yue)(yue)來越(yue)(yue)多的(de)人群。
而根據中(zhong)(zhong)國互聯網絡信息中(zhong)(zhong)心(CNNIC)報告(gao),2019年6月(yue),我國互聯網普(pu)及率只有(you)61.2%,且城(cheng)鄉差異(yi)大。
報告還(huan)顯示,疫情當中(zhong)(zhong),中(zhong)(zhong)低收入(ru)家庭受疫情影響較(jiao)大。中(zhong)(zhong)低收入(ru)群體日常支出較(jiao)大,工資收入(ru)下降(jiang),可支配現(xian)金下降(jiang)。自由職(zhi)業和個體戶等工作穩定(ding)性最差,受到(dao)沖擊(ji)最大。
實際上(shang),疫情特殊時期,居民(min)對(dui)應會削減消(xiao)(xiao)費開(kai)支。消(xiao)(xiao)費在國民(min)經濟中的(de)(de)作用(yong)不言而喻,發放消(xiao)(xiao)費券等政(zheng)策是為了鼓勵消(xiao)(xiao)費。但政(zheng)策刺激的(de)(de)短期消(xiao)(xiao)費行(xing)為是否(fou)會影響到未(wei)來,透支未(wei)來的(de)(de)消(xiao)(xiao)費能力?
賈康(kang)、李振華、甘犁在接(jie)受(shou)《每日經濟新聞》記(ji)者采訪時否認了(le)這一種可能性。
“可能(neng)消費補貼會造成‘養懶(lan)漢’的問題,所以對應需要有與激勵相容的制度,獎勵勞動、教(jiao)育投(tou)資(zi)和健康投(tou)資(zi)。”甘犁表示,疫情特殊時期要特殊看(kan)待,當家(jia)庭(ting)面(mian)臨(lin)流動性約束,很多人缺錢花,“現在面(mian)臨(lin)一個很好(hao)的機會,就是把(ba)主要的轉移支付(fu)精準補貼到低收入人群。”
李振華對(dui)記者表達了(le)類似(si)觀點(dian),“短期的(de)經濟措施要及(ji)時,疫情這類突發事件(jian)和(he)金(jin)融危(wei)機(ji)有(you)差別(bie)的(de)。”更長遠(yuan)的(de)邏輯(ji)在(zai)于,居民在(zai)已定時間的(de)消費并(bing)非固定不變,并(bing)不意味著(zhu)今天(tian)消費了(le),以后就不消費。
賈(jia)康進一(yi)步(bu)表示,更重(zhong)要還是(shi)制度創新,健(jian)全低收(shou)入保障體系,以支撐長期消費(fei),“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通過有效(xiao)投資拉動有效(xiao)建(jian)(jian)設,比如新基建(jian)(jian)。這樣可支撐長期消費(fei),調動市(shi)場潛力。”
“要(yao)拉動消費更重要(yao)的是(shi)保住就(jiu)業。”斯坦(tan)福大學經濟政策研(yan)究所資深(shen)研(yan)究員李宏彬說。
甘犁還建議到,疫情(qing)后要好好研究針(zhen)對小微(wei)企業的(de)扶(fu)持(chi)政策,“特別是打(da)破(po)各個政府機構(gou)內部的(de)‘數據孤島’,以(yi)便于(yu)精準研究對小微(wei)企業和(he)工商戶的(de)補(bu)貼政策。”
封面(mian)圖片來(lai)源:攝(she)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ri)經(jing)濟新(xin)聞》報社授權,嚴禁轉(zhua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出(chu)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