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xin)聞 2021-02-01 12:58:45
◎阿壩大山深(shen)處(chu),兩座隔空(kong)相(xiang)望的村莊,離開還是留下?
每經記者|梁梟 文多 每經編輯|宋思艱 湯輝
如果不是今天看到這(zhe)段(duan)文字,你也許一輩子都不知道(dao),世間有一條(tiao)蒲溪溝。
這條藏在龍門山斷裂帶里的山溝,水自雪山來,兩側(ce)都是嶙(lin)峋大(da)山。
東邊(bian)山坡上,一條不容錯(cuo)車的道(dao)路,通(tong)向山頂(ding)蒲(pu)溪村。這里(li),是羌(qiang)族(zu)姑娘韓代瓊的家鄉。
西邊山(shan)坡(po)上,是(shi)一條護欄老(lao)被塌方沖斷的(de)小道,通向山(shan)頂(ding)奎寨村。這里(li),是(shi)藏族媳婦(fu)兒(er)嚴初斯滿(man)的(de)婆(po)家。
在(zai)(zai)她們兩人(ren)(ren)之前,兩座村(cun)子的人(ren)(ren)早(zao)已在(zai)(zai)海拔2500米的山上(shang),隔(ge)空相望了(le)數百年。
不過,2017年,蒲溪村的(de)人眺望(wang)溝對面時,就看(kan)不到奎寨村里有村民了。
2016年,理縣首屆羊角花節在(zai)早(zao)已出名(ming)的畢棚溝(gou)景(jing)區(qu)召開。那一年,從(cong)國道的岔(cha)路(lu)(lu)口到景(jing)區(qu)停車(che)場的10公里路(lu)(lu),在(zai)節假(jia)日可以堵得一動(dong)不動(dong)。
相比熱(re)鬧的畢(bi)棚溝,數(shu)十公里外的蒲溪(xi)村(cun)默默無名(ming)。
高半山上的蒲(pu)溪村。圖片來源:每經(jing)記者(zhe) 文多 攝
在這座靜悄(qiao)悄(qiao)的村(cun)子里,羌族姑娘(niang)韓代瓊這年(nian)19歲,正是(shi)從職業(ye)技術學校畢業(ye)的時(shi)候。
說話很溫柔(rou)的(de)她,學的(de)是刺繡(xiu),這(zhe)本(ben)來也是韓代瓊的(de)愛好,“和我性格有關,那時候比較內向”。
這是一個就業面并不(bu)廣闊的專業,如果在招聘(pin)APP上搜索,連一個社招職(zhi)位都很難找到。
最終,她(ta)選擇了在(zai)酒店里打(da)工(gong),薪水(shui)不多,每(mei)月(yue)到手不過2000多元(yuan)。姑娘的(de)爸(ba)爸(ba)也(ye)(ye)一樣在(zai)外打(da)工(gong),畢(bi)竟蒲溪(xi)村的(de)條(tiao)件“太苦(ku)了”,韓代(dai)(dai)瓊和(he)父輩們,大多都(dou)走(zou)上國道,奔向城市(shi)打(da)工(gong)。村子(zi)里,那時候只有(you)她(ta)媽媽務農,種水(shui)果(guo)和(he)土豆。但讓人(ren)無(wu)法想象的(de)是(shi),韓代(dai)(dai)瓊說媽媽種的(de)東西,有(you)時候一整(zheng)年(nian)也(ye)(ye)就(jiu)能(neng)賣出去幾百元(yuan)。
因此(ci),一家(jia)人(ren)的年收入,當時(shi)在4.5萬元(yuan)上下。
這樣(yang)的(de)年收(shou)入,如果家(jia)里的(de)窗(chuang)戶玻(bo)璃壞(huai)了,找人(ren)來換一塊新的(de)也不(bu)是(shi)問題。但在蒲溪村,這樣(yang)簡單的(de)事情(qing)也很困難(nan)——“九倒(dao)拐”(四(si)川方言,意指彎道多)的(de)山(shan)路(lu),顛簸的(de)路(lu)面,讓人(ren)下(xia)山(shan)買一塊玻(bo)璃也充滿波折。
蒲(pu)溪村對面的(de)奎寨(zhai)村,上下山的(de)路也差不多,甚至有的(de)地(di)方更窄。
蜿蜒(yan)狹窄的山路(lu)
嚴初斯滿,是嫁到奎寨這個(ge)羌(qiang)族村里(li)的藏(zang)家媳(xi)婦兒。2021年1月24日,《每日經(jing)濟新(xin)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第一次問(wen)起她(ta)名(ming)字(zi)時(shi),她(ta)先報了自己丈(zhang)夫的名(ming)字(zi),然后才是自己。
2016年(nian),大兒子和丈夫在外打工,家里只有(you)務農(nong)的(de)她(ta)和還在讀(du)書的(de)小兒子。
那時候,10公里外的理縣縣城對她來說都太遠了,運(yun)氣好(hao),小半天(tian)時間可(ke)以到,運(yun)氣不好(hao),一(yi)天(tian)也(ye)走不到。在“5•12”汶川特大(da)地(di)震之后,有任何一(yi)場大(da)雨(yu),都可(ke)能(neng)讓(rang)脆弱(ruo)的山(shan)體向下垮塌(ta),阻(zu)斷那條(tiao)下山(shan)的路。
這樣的(de)地質隱患,就是奎寨(zhai)村(cun)后來從(cong)蒲溪村(cun)村(cun)民視野里“消失”的(de)原因。
航拍蒲溪溝
回憶還住在蒲溪溝里(li)的(de)日子時(shi),奎寨村村支書祁水明說:那時(shi)幾(ji)乎(hu)每年(nian)都會遇(yu)到塌方(fang),組織村民(min)轉移,是家常便飯。
2016年,“十(shi)三五(wu)”開局(ju)之年,理縣印發(fa)了(le)“易地扶貧搬(ban)遷實施計劃”的相關文件。
2017年,39戶奎寨村人隨之(zhi)離開了高半山。通過易地扶貧搬(ban)遷(qian),其(qi)中30戶村民(110人)搬(ban)到(dao)(dao)了理縣(xian)縣(xian)城旁邊,縣(xian)城和安置點(dian)最(zui)近處不到(dao)(dao)1公(gong)里,而且就在雜谷腦河(he)邊。
和老村的(de)遺(yi)世(shi)獨立相比,這里算(suan)得上“車水馬(ma)龍”——河谷另一(yi)側便(bian)是著(zhu)名的(de)G317國道。村民們都住進了4層(ceng)的(de)小(xiao)洋樓,這些(xie)小(xiao)洋樓顯然(ran)是經過了統一(yi)修(xiu)葺,層(ceng)高和外墻的(de)粉(fen)刷風(feng)格(ge)整(zheng)齊劃一(yi)。
村民走了(le)(le),但奎寨老村的(de)地(di)并沒有閑著。村支(zhi)部(bu)書記祁水明介紹說,村里(li)的(de)土地(di)都流轉了(le)(le)出(chu)去,外面的(de)老板(ban)過(guo)來開辦了(le)(le)養豬場。
2020年12月,《每日(ri)經濟新(xin)聞》記(ji)者來到(dao)奎寨(zhai)村(現為奎寨(zhai)組)安(an)置(zhi)點后,祁水明很熱情地邀請(qing)記(ji)者去他家作(zuo)客。家里的電視上正(zheng)放著動畫片,小(xiao)孩子盯著電視屏大聲哭(ku)鬧著,沙發上的媽媽不停哄他。
安(an)置(zhi)點的(de)街道上,一(yi)些村民(min)圍(wei)著火盆聊天,其中有一(yi)些是回來過年的(de)村民(min)。相比起(qi)來,如今(jin)的(de)奎寨村舊址冷清(qing)得很,只(zhi)有一(yi)位外地老板開的(de)養豬(zhu)場。
2020年1月(yue),奎寨村舊址,一間已無人居(ju)住的舊屋。圖片(pian)來源:每經記者 文多 攝
祁水明介紹(shao)說,從老村搬(ban)下(xia)來后(hou),村民們不再務(wu)農,大多選(xuan)擇了(le)外出務(wu)工(gong)。打工(gong)人、小(xiao)樓(lou)房……他們如今的生活方(fang)式,已經(jing)和縣城的人沒(mei)有太大區別(bie)了(le)。
在奎寨村搬離蒲溪溝(gou)的2017年(nian),留下來的蒲溪村也在發生變化。
理縣(xian)的(de)電商經驗豐(feng)富。2015年,這里(li)就(jiu)獲批成為商務(wu)(wu)部第(di)二(er)批“全(quan)國(guo)電子(zi)商務(wu)(wu)進農(nong)村(cun)綜合(he)示(shi)范縣(xian)”,2016年時,全(quan)縣(xian)電子(zi)商務(wu)(wu)交易總額達(da)到4.07億元(yuan)——要(yao)知道(dao),2017年時當地的(de)GDP還只有24.56億元(yuan)。那一(yi)年,在(zai)一(yi)篇媒體報(bao)道(dao)中,蒲溪村(cun)還被形容為“理縣(xian)電商發展(zhan)的(de)一(yi)個縮影”。
2019年(nian),又一(yi)個擁有電商(shang)營銷頭(tou)腦的(de)人,來到了(le)蒲溪村。
樂山人王倩(qian)俐(li)是(shi)四川省干部函(han)授學院(yuan)2019年下(xia)派(pai)蒲溪村的扶貧干部。
“我們學校(xiao)畢業(ye)的大(da)學生在對面孟屯河(he)谷開民(min)宿,附近(jin)的浮云牧(mu)場更是網紅(hong)民(min)宿,但(dan)蒲溪村不行(xing)。這(zhe)個路太惱(nao)火(四(si)川方言(yan),指麻煩、情況不佳)了(le),每年夏(xia)天(tian)遇到地(di)質災害(hai)都要斷。因為路不好,也沒(mei)法開發民(min)宿……”王(wang)倩(qian)俐(li)說道。
自然條件限(xian)制了蒲(pu)溪發展的(de)(de)邊(bian)界(jie)。但(dan)也正是(shi)因為由于(yu)交通閉塞,純羌(qiang)族(zu)聚居(ju)村的(de)(de)蒲(pu)溪村,也保留了以羌(qiang)繡為代(dai)表的(de)(de)傳統(tong)羌(qiang)族(zu)人文景觀。
當地人閑下來就會開始刺繡。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huang)耆 攝
2019年,在四(si)川(chuan)省干部(bu)函授(shou)學(xue)院(yuan)的幫(bang)助下(xia),王倩俐在蒲(pu)溪鄉(xiang)搞起了羌繡工坊。
一(yi)個現實的(de)(de)情(qing)況(kuang)是(shi),村子里的(de)(de)年(nian)輕(qing)女性,基本就不會羌繡了。“我們的(de)(de)繡娘(niang)年(nian)齡都在40歲以上”,但王倩俐(li)一(yi)直(zhi)想物色一(yi)個年(nian)輕(qing)的(de)(de)繡娘(niang),做羌繡傳承人。
在你心中,繡娘是什么樣子?
2020年,那場(chang)疫情,讓羌族姑娘(niang)韓代(dai)瓊沒有(you)再外出(chu)打工。這時距她從刺繡專業(ye)畢業(ye)已(yi)經4年,4年里(li),這個姑娘(niang)漂泊在成(cheng)都(dou)、米亞羅(luo),始終(zhong)是一個旅(lv)游業(ye)打工人。
2021年1月24日,記者(zhe)采訪她時,韓代瓊專門回家換上了五顏六色的羌族(zu)傳(chuan)統服飾。
現在,村上(shang)會給她(ta)提供(gong)了一(yi)個公益性(xing)崗位,月薪(xin)1650元(包(bao)吃住)。每周,她(ta)都會去蒲溪鄉(xiang)上(shang)專(zhuan)門的場館刺繡。繡出一(yi)件作品,讓她(ta)充(chong)滿成就(jiu)感,而且,她(ta)的專(zhuan)業終(zhong)于和工(gong)作對口了。
雖(sui)然鄉(xiang)上的羌繡還沒(mei)有打(da)開銷路,但記者看到(dao),鄉(xiang)上的羌繡產品很豐富,一(yi)些產品的配(pei)色也比較(jiao)有時代感。24日那(nei)天,王倩俐還帶著另一(yi)位繡娘演練了直播賣貨。
從“十(shi)三(san)五”開局(ju)之(zhi)年的(de)2016年,到消滅絕對(dui)貧困的(de)2020年。5年之(zhi)后(hou),韓代瓊走上了(le)一條(tiao)不曾設想的(de)人生道路——告別打工(gong),重拾(shi)初(chu)心。
2021年,“十四五”新篇(pian)章開(kai)啟。蒲溪(xi)村的韓(han)代(dai)瓊,也會因為羌繡開(kai)啟人(ren)生的新篇(pian)章嗎?說起未(wei)來,韓(han)代(dai)瓊遲疑片刻,隨即又堅定(ding)地向記者表示(shi),這份工(gong)作(zuo)很有意義,她自(zi)己也有一顆想去努力的心。
24日離開時(shi),記者還(huan)去見了(le)(le)嚴初斯滿(man)。現在,她(ta)(ta)在理縣一家小有(you)名氣的民(min)宿打(da)工,見到記者時(shi)正(zheng)忙著擺餐(can)桌。在民(min)宿上班(ban)的她(ta)(ta),收入比之前務農要高了(le)(le)一些。最讓她(ta)(ta)感(gan)到欣(xin)喜的,是家離縣城(cheng)近了(le)(le),現在,她(ta)(ta)也開始了(le)(le)“兩點(dian)一線”的城(cheng)鄉生(sheng)活。
這(zhe)便是(shi)蒲溪溝里一去一留(liu)兩座村的故事。未來,他們也許還有更精彩的故事:
在扶貧干(gan)部(bu)王(wang)倩俐不斷迸發的創意(yi)助力(li)下,留守蒲溪溝的蒲溪村正借助網絡,用(yong)更多方式建設新農村。
擺脫了(le)道路限制的奎寨村,也(ye)有新的計劃(hua)。祁(qi)水明說,他們以(yi)后準備搞民宿(su)增加收(shou)入(ru)。他設想,未來能在雜(za)谷腦河上(shang)建(jian)一座新橋,方(fang)便客(ke)人來來往(wang)往(wa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ri)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te)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品出(chu)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wo)們要(yao)求(qiu)撤下您(nin)的(de)作品。
歡迎關注(zhu)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