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 2022-07-27 22:51:09
◎金(jin)旭認為,不能忽視我國在(zai)產(chan)業鏈(lian)、供應鏈(lian)上受到(dao)的一些沖擊,但這既是(shi)一種(zhong)挑戰,??也是(shi)一種(zhong)機遇。這迫使我們必須加(jia)速進(jin)行產(chan)業升級,?更(geng)好地改善營(ying)商(shang)環境(jing)。
◎金旭表示,今(jin)年上半年我國外(wai)貿總(zong)體(ti)上有將近兩位數的(de)增長,??這跟外(wai)貿出口的(de)結(jie)構(gou)有很(hen)大關系。??我希望廣大外(wai)貿企業(ye)能(neng)夠更好地(di)利用我們這種(zhong)靈活的(de)市場機制和企業(ye)??迅速反(fan)應的(de)特點,把數字經濟和跨境(jing)電商??的(de)潛力(li)更好發揮出來。
每(mei)經(jing)記(ji)者|張懷水 每(mei)經(jing)實(shi)習(xi)記(ji)者|李宣璋(zhang) 每(mei)經(jing)編輯|陳旭(xu)
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克服國內外多種因素的不利影響,展現出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額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基礎上增長9.4%,6月當月進出口重回兩位數增長,增速達到14.3%。
如何評價我國上半年外貿的亮眼表現?下半年的外貿良好發展勢頭能否延續?跨境電商對我國經濟起著怎樣的作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ing)》(RCEP)落地生效對我國(guo)外(wai)貿將(jiang)帶來哪些新機遇?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7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海南消博會現場對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jin)旭進行了專訪。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 每經記者 張懷水(shui) 攝
NBD:您(nin)如(ru)何評價我國上半年(nian)外貿(mao)的亮眼表現?
金旭:今年以來,由于疫情和全球通脹等因素共同作用,中國的消費和投資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中國出口呈現出來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中國出口基本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并展現出一種新勢頭。對中國外貿出口以及產業鏈發(fa)揮的(de)作用,我們感到十分驕傲。
但是,全球通脹對全球經濟肯定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不能忽視我們在產業鏈、供應鏈上受到的一些沖擊。當然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這迫使我們必須加速進行產業升級,更好地改善營商環境,同時也迫使我們在招商引資方面制定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外資能夠安心留下來。
NBD:對于下半年的外貿趨勢,您怎么研判?
金旭:我認為中國外貿的勢頭可能跟中國經濟生產能否高(gao)效運行以及中國整個經濟的后勁關系非常大。
今年上半年外貿總體上有將近兩位數的增長,這跟外貿出口的結構有很大關系。我希望廣大外貿企業能夠更好地利用我們這種靈活的市場機制和企業迅速反應的特點,把數字經濟和跨境電商的潛力更好發揮出來。如果能做(zuo)到這(zhe)一(yi)點,我相信中(zhong)國的外貿不會受(shou)到外界太大的影響(xiang),依(yi)然能延續(xu)良好的發展勢頭。
NBD:您如何評價(jia)跨(kua)境電商在我國(guo)外貿方(fang)面(mian)發(fa)揮的作用?
金旭:跨境電商應該說是中國對內刺激消費、對外保證外貿持續穩定增長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新模式和新業態。所以希望各級政府、尤其是廣大外貿企業要重視利用好跨境電商這種手段,讓我們與國際市場銜接更加契合。
另一個方面,就是我們自己要更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證外貿迎來更高質量的提升。我覺得在“雙循環”如何進一步發展、如何刺激國內消費等方面,我國已經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
NBD:今年1月1日,RCEP正式落地生效,這(zhe)對我國外貿(mao)而言(yan)將帶來哪些新(xin)機遇?
金旭:RCEP在人口、外貿、經濟總量上都大約占到全球1/3的(de)比例。以東盟國家為例,中國和多數東盟國家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結構不同,在商品結構中也各有優勢,所以有很(hen)好的互補效應。
比如中國的機電產品、電子產品、一些傳統制成品方面,我們具備了比較強的優勢;而東盟國家在農產品、礦產品、金融方面,我相信會有很好的資源和市場,中(zhong)國也應該會為(wei)他們提供更(geng)好的機會。
這種機會是相互的,我們跟東盟國家經過近10年的(de)談判,雙方對(dui)彼此之間的(de)優(you)劣勢應(ying)該說(shuo)有(you)充分的(de)了解,也做(zuo)了比(bi)較充足的(de)準備。
NBD:您如何評價數字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金旭:數字經濟在(zai)疫情前后都有(you)不錯的表(biao)現,出(chu)現了(le)非常好(hao)的上升(sheng)勢頭(tou)。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這表明在疫情之前,我們(men)的數字經濟(ji)已(yi)經做(zuo)了很好(hao)的功課,也(ye)交出了一個比較好(hao)的答(da)卷(juan)。
我相信在目前環境(jing)下,全球通脹有可能(neng)對中(zhong)國經(jing)濟帶(dai)來一些消極負面的(de)東西(xi),但是(shi)數字經(jing)濟和跨(kua)境(jing)電商仍會(hui)是(shi)中(zhong)國企(qi)業(ye)的(de)一大亮點和機遇。尤(you)其(qi)是(shi)借助(zhu)中(zhong)國完整(zheng)的(de)產業(ye)鏈這個優(you)勢(shi),我們(men)在東盟(meng)市場,歐盟(meng)市場、尤(you)其(qi)“一帶(dai)一路”沿線國家,它的(de)增長(chang)還是(shi)非(fei)常(chang)明顯(xian)、非(fei)常(chang)令人樂(le)觀的(de)。
封(feng)面圖(tu)片來源:每經(jing)記者張懷水攝(she)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she)授(shou)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違(wei)者必(bi)究(jiu)。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nin)(nin)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zai)本(ben)站,可聯系我們要(yao)求撤下您(nin)(nin)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