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ri)經濟新(xin)聞 2022-08-03 18:49:19
◎7月全(quan)國平均氣(qi)(qi)溫(wen)23.2℃,較常年同期(qi)偏高(gao)1℃,為(wei)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qi)第二高(gao);全(quan)國有245個國家(jia)氣(qi)(qi)象站日最高(gao)氣(qi)(qi)溫(wen)突破7月歷史極值。
◎7月全國平均(jun)降(jiang)水量96.6毫米,較常(chang)年(nian)同期偏少20.6%,為1961年(nian)以來歷(li)史同期第二少。
每經(jing)記(ji)者|李彪(biao) 每經(jing)編輯(ji)|陳旭
7月全國平均降水量9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0.6%,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少;
北方地區暴雨過程多(duo)、極端性強……
8月3日,中國氣象局(ju)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介紹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及主要氣候事件時指出,7月,我國出現6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其中4次發生在北方,較常年同期偏多1.4次,而南方區域性暴雨過程較常年同期偏少2.1次。北方地區有30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7月極值。
新聞發布(bu)會(hui)現場 每經記者 李(li)彪 攝
《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zhe)在發布會(hui)上提問(wen):近期(qi)北方多(duo)地(di)(di)出現(xian)了暴雨(yu)氣(qi)(qi)象災害,造(zao)成(cheng)北方多(duo)地(di)(di)強降雨(yu)的原因是什(shen)么?未來10天(tian)(tian)哪些(xie)地(di)(di)方還有(you)強降雨(yu)天(tian)(tian)氣(qi)(qi)出現(xian)?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7月16日以來,北方地區降水量時空分布非常不均,較常年同期略偏多。其中陜西中部、河南西部偏多兩倍以上。
方翔指出,從未來10天預報看,主要降雨區位于東北地區、京津冀、山西中北部、內蒙古中部、山東中北部以及江南南部、華南、云南、四川盆地西部、貴州南部、西藏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40~80毫米。
《每(mei)日經濟(ji)新(xin)聞》記者在發布會上(shang)提(ti)問 圖片來源:中國(guo)氣象局 莊(zhuang)白(bai)羽(yu)攝
最近北方降水比較頻繁。從7月下旬到8月下旬,西太平洋高壓北移,暖氣團北移,南海季風強度也較強,暖濕氣團與來自北方的弱冷空氣頻繁地在華北地區相遇,容易形成雨帶。“七下八上”是北方地區一年中(zhong)降水最為集中(zhong)的(de)時段。
方翔介紹,今年7月16日至31日,北方地區降水量時空分布非常不均,平均降水量67.1毫米,較常年(nian)同期略偏(pian)多。
與常年同期相比,內蒙古東部、東北南部、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華東中北部、西北地區東部和西北部、新疆東南部和西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兩成至兩倍,陜西中部、河南西部偏多兩倍以上。
北方其余大部地區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其中華北北部、華南及云南南部、黑龍江西北部和東部、內蒙古中部、新疆北部和西部等地降水量偏少五成(cheng)~八成,局地偏少八成以上。
“從流域上看,今年入汛以來除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外,我國其他主要流域降水量均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遼河流域降水量偏多42.5%,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2多。”方翔說。
未來10天哪些地方還有強降雨天氣出現?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方翔介紹,從未來10天預報看(8月4日至13日),主要降雨區位于東北地區、京津冀、山西中北部、內蒙古中部、山東中北部以及江南南部、華南、云南、四川盆地西部、貴州南部、西藏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40~80毫米。
其中,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南部以及遼寧東部、吉林東部、河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100~150毫米,局地超過20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或接近常年,我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偏少。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熱帶擾動趨于活躍,可能有1~2個臺風生成,8月上旬后期我國南部海區(qu)及(ji)華(hua)南沿海地(di)區(qu)可能迎來較(jiao)大風雨天氣。
受上述天氣的影響,預計8月上半月,松花江流(liu)(liu)(liu)域(yu)(yu)(yu)、遼河流(liu)(liu)(liu)域(yu)(yu)(yu)、海(hai)河流(liu)(liu)(liu)域(yu)(yu)(yu)、珠江流(liu)(liu)(liu)域(yu)(yu)(yu)降(jiang)水(shui)將偏多;淮河流(liu)(liu)(liu)域(yu)(yu)(yu)和太湖流(liu)(liu)(liu)域(yu)(yu)(yu)降(jiang)水(shui)偏少(shao);長江流(liu)(liu)(liu)域(yu)(yu)(yu)上游降(jiang)水(shui)偏多,中下游偏少(shao);黃河流(liu)(liu)(liu)域(yu)(yu)(yu)降(jiang)水(shui)接近(jin)常年(nian)同(tong)期(qi)。
7月全國平均氣溫23.2℃,較常年同期偏高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有245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7月歷史極值。
肖潺介紹,6月13日以來,我國出現今年首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截至目前,全國平均高溫日數8.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6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高溫持續時間長,范圍廣,極端性強。截至目前,今年高溫綜合強度為1961年以來第三強,僅次于2013年和2017年。
有131個國家氣象站的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河北靈壽(44.2℃)、藁城(44.1℃)、正定(44.0℃)和云南鹽津(44.0℃)日最高氣溫超過44℃;上海徐家匯站7月10日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年度最早的一個40℃高溫日,7月13日氣溫達到40.9℃,追平當地有氣象記錄(1873年)以(yi)來(lai)最高氣溫紀錄。
實際上,不僅是我國(guo)高溫頻發,入夏以來,北半球多地出現高溫熱浪(lang)事件(jian),法國(guo)、西班(ban)牙、英國(guo)、美國(guo)、日(ri)本等國(guo)多個城市(shi)刷(shua)新高溫紀錄。
7月9日至10日,美國南部多地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14日,葡萄牙出現47℃高溫,打破該國的7月紀錄,并逼近歐洲的歷史極值;西班牙馬德里最高氣溫達40.7℃。7月19日,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升至40.2℃,為英國自1841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首次超過40℃。
“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大氣環流異常則是直接原因,高壓系統強盛導致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肖潺說。
封(feng)面圖片來源:中(zhong)國氣象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mei)日經(jing)濟(ji)新聞》報社(she)授權,嚴(yan)禁轉(zhuan)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zai)本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jing)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