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新聞 2022-09-13 16:37:36
每經(jing)記者|董(dong)天(tian)意 每經(jing)編輯|裴(pei)健如
“炮轟”燃油(you)車的語錄中,馬斯克(ke)再添經典名句。
9月13日,特斯拉CEO埃隆·馬(ma)斯(si)克在個(ge)人(ren)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不久后,我們將(jiang)以目前看待(dai)(dai)蒸(zheng)汽機(ji)的(de)方式看待(dai)(dai)燃(ran)油車(che)。今天購買的(de)燃(ran)油車(che)的(de)剩余價值將(jiang)比人(ren)們想(xiang)象(xiang)得(de)低(di)得(de)多。”
但上述(shu)言(yan)論似乎并未得到全部網(wang)(wang)友(you)的認可。有網(wang)(wang)友(you)表示:“(燃油(you)車)會被取(qu)代,但不是現在。”也有網(wang)(wang)友(you)質疑稱,馬斯克(ke)的目的“就是推銷一下自己家的特(te)斯拉”,而電(dian)動車目前的諸多(duo)痛點仍未完全解決。
事實上,這并非馬斯克首次公開“炮轟”燃油車。今年7月,馬(ma)斯克就曾(ceng)評論(lun)稱,自(zi)動駕駛(shi)的(de)電動汽車將是最重要的(de),(開)沒有(you)自(zi)動駕駛(shi)的(de)汽油(you)車如同騎馬(ma)和(he)使用(yong)翻蓋手機一(yi)樣(yang)。
而“diss”燃油車(che)也(ye)似乎成(cheng)為新造車(che)企業的“基(ji)本操作(zuo)”。此前,蔚來汽車(che)董事長李斌曾(ceng)公開表示:“完全想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么還(huan)買油車(che),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huan)有什么好?聽(ting)個響?”
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也曾發表過類似言論。在2022年粵港澳車(che)展上,余承(cheng)東(dong)直言:“純燃油車(che)時代(dai)會(hui)很(hen)快結(jie)束,現在買(mai)燃油車(che),無異于智(zhi)能(neng)手(shou)機時代(dai)買(mai)功能(neng)機。”
爭論背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不斷走高是不爭的事實。據央視新聞,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與會專家表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突破2000萬輛;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422萬輛,同比增長66.38%,再創新高。
另據特斯拉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其全球總交付量為56.4萬輛,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13.4%。按照特斯拉規劃的“多年內實現年均交付量50%增長”目標,特斯拉2022年交付量有望突破140萬輛。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預測,2022財年,特斯拉新車交付量將達146萬輛,同比增長56%。
按照規劃,到2030年,特斯拉每年銷售目標為2000萬輛。為此,特斯拉在提高現有工廠產能的同時,還計劃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建設工廠。“今年晚些時候,(我們)將公布公司最新一座工廠的選址結果。”馬斯克表示,未來,特斯拉預計會在全球建設10~12家超級工廠,每座工廠規劃年產能預計在150萬~200萬輛之間,10年后特斯拉有信心實現超過1億輛的交付量。
有觀點(dian)認(ren)為,特(te)斯拉良好的市場表現與(yu)產能布局,或許給予了馬斯克頻頻向燃油車(che)“開炮(pao)”的底(di)氣與(yu)信(xin)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9月,馬斯克(ke)在挪威召開的一場能源(yuan)大會(hui)上(shang)曾發表(biao)與上(shang)述觀(guan)點“截然(ran)(ran)(ran)不(bu)(bu)同”的言論。彼時,馬斯克(ke)曾稱,人類(lei)“在短期內”必須(xu)依賴石油和天然(ran)(ran)(ran)氣,否則(ze)“文(wen)明(ming)將會(hui)崩潰”。此外,馬斯克(ke)表(biao)示(shi),向可持(chi)續能源(yuan)過渡(du)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并強(qiang)調自己不(bu)(bu)贊同將石油和天然(ran)(ran)(ran)氣妖魔化,“現在,我(wo)們需要更多石油和天然(ran)(ran)(ran)氣,而不(bu)(bu)是相反(fan)。但同時要快速邁向可持(chi)續的能源(yuan)經濟。”
事實上,愛立“flag”的馬斯克曾多次遭遇“打臉”時刻。此前,馬斯克也是通過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稱,考慮以420美元每股的價格對特斯拉進行私有化,并稱“資金已到位”。 但隨后事實表明,特斯拉的私有化計劃并不可行,并且資金也并未像馬斯克所說的“已經到位”。隨后,在一片質疑聲中,馬斯克宣布取消特斯拉私有化計劃,并付出了2000萬美元的民(min)事罰款作為代價。
2017年6月,馬斯克曾表示,其旗下“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已經獲得政府相關部門的口頭支持,將在紐約和華盛頓特區之間建造一條地下隧道。但隨后《今日美國》網站(USA TODAY)發文稱,以當時的技術和成本,從美國東部的紐約將隧道挖至西部的華盛頓,預計“要挖100年”。該網站甚至(zhi)直(zhi)言:“造火箭(jian)都比這容(rong)易(yi)點。”
在此背景下,頻頻發出咋舌言論的馬斯克也引來不少質疑之聲。此前,美國銀行高級汽車行業分析師墨菲(John Murphy)曾在研究報告中(zhong)表示:“馬斯(si)克的動(dong)作不夠快,他(ta)非常傲慢,以為(wei)其他(ta)汽車制造商永(yong)遠趕不上(shang)他(ta),也永(yong)遠無(wu)法(fa)做出他(ta)能夠做成的事(shi)情(qi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ri)經濟新聞》報社(she)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品(pin)出現(xian)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品(pin)。
歡迎關(guan)注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