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6 14:01:31
每經編(bian)輯(ji)|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26日消息,當地時間25日,德國北部城市盧布明爆發游行示威活動,示威者的口號是“開放‘北溪-2’項目——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有未來”……。示威者還指出(chu),一旦(dan)“北溪-2”管道(dao)投入使用(yong),俄羅斯天然氣將再次流向德國,能源價格可以迅(xun)速(su)下降(jiang)。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尋氣”,德國總理朔爾茨也是“拼了”。近日他接連訪問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核心議題就是加強與海灣油氣大國的能源合作,推動天然氣等能源進口渠道多元化。不過,海灣三國天然氣產能短期大幅提升的空間有限,沒有能力完全填補歐洲的天然氣缺口。
據央視新聞26日消息,當地時間25日,德國北部城市盧布明爆發游行示威活動。數千名民眾走上街頭,要求德國聯邦政府迅速啟用“北溪-2”天然氣管道并結束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
圖(tu)片來源:CCTV4視(shi)頻(pin)截圖(tu)
根據當地警方披露的信息,共有約35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聚集在“北溪-2”天然氣管道的終點盧布明市,抗議聯邦政府的能源政策。示威者的口號是“開放‘北溪-2’項目——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有未來”。與此同時,示威(wei)者(zhe)還要求德國(guo)政(zheng)府(fu)立即結(jie)束對俄羅斯的能(neng)(neng)源制裁措(cuo)施。示威(wei)者(zhe)指出,一(yi)旦“北溪-2”管道投入使用,俄羅斯天然(ran)氣將再次流向德國(guo),能(neng)(neng)源價格(ge)可以迅速下(xia)降,然(ran)而德國(guo)聯邦政(zheng)府(fu)一(yi)再排除(chu)啟用該項目的可能(neng)(neng)性。
據悉(xi),這(zhe)已(yi)經不是(shi)盧(lu)布(bu)明市第一次(ci)爆發抗議(yi)示威活(huo)動(dong)了。本月早些時(shi)候,有約1800多人參與(yu)了一場(chang)類似(si)主題的游行。“北(bei)溪(xi)-2”天然氣管道已(yi)于(yu)(yu)2021年(nian)9月正式竣工,按照(zhao)原(yuan)定計(ji)劃,該天然氣管道應于(yu)(yu)2021年(nian)底正式投入使用(yong)。
據央視新聞26日消息,當地時間9月2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卡塔爾訪問,這是他此次海灣之行的最后一站。在兩天的時間里,他接連訪問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核心議題就是加強與海灣油氣大國的能源合作,特別是尋求從卡塔爾進口更多天然氣,以緩解歐洲“氣荒”,但德國與卡塔爾兩國的天然氣供應合同談判依然膠著,實現大規模供氣更是遙遙無期。
圖片來源(yuan):CCTV4視頻截圖
德國總理朔爾(er)(er)茨此次訪問(wen)卡塔(ta)(ta)爾(er)(er)的(de)行程(cheng)只有半天,他25日(ri)下午抵達卡塔(ta)(ta)爾(er)(er)首(shou)(shou)都多(duo)哈,并與卡塔(ta)(ta)爾(er)(er)埃米(mi)爾(er)(er)(國家元首(shou)(shou))塔(ta)(ta)米(mi)姆舉(ju)行會晤,當(dang)天晚間便(bian)匆(cong)匆(cong)離(li)去。
根據雙方發表的(de)聲明,兩國領導人在會(hui)晤中就加強經濟、能(neng)源(yuan)等領域的(de)合作進(jin)行(xing)了(le)討論,并(bing)就伊朗(lang)核問題(ti)、利(li)比亞、阿富汗局勢等共同(tong)關(guan)心的(de)地區和國際問題(ti)交換了(le)意見。塔米(mi)姆稱(cheng),希望朔爾茨(ci)此次訪問能(neng)夠推動兩國關(guan)系朝著更(geng)高水平(ping)、更(geng)廣領域發展。而對于各方關(guan)注的(de)天然氣問題(ti),雙方僅表示對此進(jin)行(xing)了(le)討論,并(bing)期(qi)待取得更(geng)多進(jin)展。
卡(ka)(ka)塔爾(er)天然氣(qi)儲量居全(quan)球第(di)三,其液化天然氣(qi)產量和出口量長期(qi)(qi)位居世界(jie)前列。俄(e)烏(wu)沖突爆發(fa)后,歐洲多國(guo)尋(xun)找俄(e)羅斯天然氣(qi)的(de)替(ti)代供應方,卡(ka)(ka)塔爾(er)天然氣(qi)受到(dao)青(qing)睞(lai)。卡(ka)(ka)塔爾(er)埃米爾(er)(國(guo)家元首)塔米姆今年(nian)5月曾訪(fang)問(wen)(wen)德(de)國(guo),兩(liang)國(guo)簽署深(shen)化能(neng)源伙伴(ban)關系的(de)聲明。但在具(ju)體的(de)天然氣(qi)供應協議問(wen)(wen)題上(shang)(shang),卡(ka)(ka)塔爾(er)能(neng)源公司與德(de)方談判并不順利,雙方在合同期(qi)(qi)限、天然氣(qi)價格等問(wen)(wen)題上(shang)(shang)存在分歧,要達成(cheng)一致,仍需時日。
圖片來源:CCTV4視頻截圖
另(ling)外,卡(ka)塔爾(er)(er)向德(de)國等(deng)歐(ou)洲國家大規模出口天然(ran)(ran)氣(qi)(qi)還受到產能的限制。卡(ka)塔爾(er)(er)大部分天然(ran)(ran)氣(qi)(qi)產能已經被(bei)長期合同綁定,幾(ji)乎沒有機動(dong)產能可(ke)以轉向歐(ou)洲出口。德(de)國和卡(ka)塔爾(er)(er)天然(ran)(ran)氣(qi)(qi)供應(ying)協議中涉及的卡(ka)塔爾(er)(er)北方氣(qi)(qi)田擴建項目,預計要到2026年才能投產。這意味著(zhu)卡(ka)塔爾(er)(er)天然(ran)(ran)氣(qi)(qi)并不能緩(huan)解歐(ou)洲今冬“氣(qi)(qi)荒(huang)”的燃眉之急。
阿聯(lian)酋計(ji)劃在(zai)今年年底向德(de)國(guo)交(jiao)付的第一(yi)批液(ye)化天然氣(qi)僅為13.7萬(wan)立方(fang)(fang)米,相比之下,俄羅斯至德(de)國(guo)的“北溪-1”管道輸氣(qi)量每天最高(gao)可達上億(yi)立方(fang)(fang)米。
記者:德國總理朔爾茨此次海灣之行的行程非常緊湊,他在兩天時間里先后訪問了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朔爾茨表示,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和深化能源伙伴關系,推動天然氣等能源進口渠道多元化。但海灣三國天然氣產能短期大幅提升的空間有限,沒有能力完全填補歐洲的天然氣缺口。歐洲“氣荒”已(yi)是(shi)燃眉之急,海(hai)灣三國卻難當“救火隊長”。歐洲能源市場依(yi)然(ran)面臨巨(ju)大的(de)不確定性(xing),如果危機持續,歐洲恐怕將(jiang)迎(ying)來一(yi)個“又冷又貴”的(de)冬季(ji)。
每日經(jing)濟新(xin)聞綜合央(yang)視新(xin)聞
封面圖(tu)片來源(yuan):CCTV4視頻截圖(tu)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shou)權(quan),嚴(yan)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bu)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an)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nin)的(de)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