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5 12:27:45
每經(jing)編輯|程鵬
貿易分歧難解(jie),馬克龍前腳剛離開美(mei)國,韓國又派出代表團赴美(mei)要說法(fa)。
當地時間12月(yue)2日,法國(guo)總統馬(ma)克龍結束為期3天的美(mei)國(guo)之行。他在訪美(mei)首日直接(jie)“開火”,稱(cheng)美(mei)國(guo)《通(tong)脹(zhang)削減法案》中的貿易補貼消除(chu)了與歐(ou)洲的公平競爭環境,“極具侵略性”,是“損歐(ou)利(li)美(mei)”。
緊接著,由韓國政府(fu)人士和國會議員組成的聯合(he)代表團將于當地時間12月5日(ri)抵達華盛(sheng)頓,同美方就《通脹(zhang)削減法案》對(dui)韓系電(dian)動汽車的歧視(shi)問題展開討論(lun)。
綜合(he)環球網(wang)、中國(guo)(guo)新聞網(wang)報道(dao),韓聯(lian)(lian)社(she)4日(ri)報道(dao)稱,由韓國(guo)(guo)政(zheng)府(fu)官員(yuan)(yuan)和國(guo)(guo)會議員(yuan)(yuan)組成的聯(lian)(lian)合(he)代(dai)表(biao)團(tuan)將于(yu)當地時間5日(ri)抵達(da)美(mei)國(guo)(guo)首都華(hua)盛頓,同美(mei)方就《通脹削(xue)減法案》對(dui)韓系電(dian)動汽車的歧視問題(ti)展開討(tao)論。
代表團由產業(ye)通商資(zi)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chang)安德根、國(guo)會產業(ye)通商資(zi)源中小風投企業(ye)委員(yuan)會主(zhu)席尹官石(共同民主(zhu)黨(dang)籍議員(yuan))、共同民主(zhu)黨(dang)籍議員(yuan)金漢正和國(guo)民力量(liang)籍議員(yuan)崔炯斗組成。
根據《通(tong)脹削減(jian)(jian)法案》,美國(guo)政府僅(jin)對(dui)最終在北美組裝的電動汽車購買者給予稅(shui)金減(jian)(jian)免優惠。
對此(ci),韓國(guo)政府(fu)曾于上(shang)月4日和本月3日向美方(fang)(fang)提交了針對《通(tong)脹削減法(fa)案》減稅條款(kuan)的意見,安德根此(ci)訪將基于相關(guan)意見同(tong)美方(fang)(fang)探討消除(chu)韓方(fang)(fang)擔憂的方(fang)(fang)案。報(bao)道稱,代表(biao)團(tuan)將請求美方在制定(ding)實施細則的過程中(zhong)充分考慮(lv)韓國政(zheng)府和企業的(de)意見,以確(que)保在美投資的(de)韓企能夠最(zui)大(da)程度地(di)享(xiang)受(shou)減稅(shui)優惠。
韓(han)國(guo)(guo)紐西斯通(tong)訊社(she)(she)稱(cheng),目前,美國(guo)(guo)參眾(zhong)兩院分(fen)別提出了將(jiang)(jiang)電動汽車稅額減(jian)免(mian)條件推遲3年(nian)的《通(tong)脹削減(jian)法(fa)案》修訂(ding)案。韓(han)方(fang)代表(biao)團(tuan)計劃以該修訂(ding)案為重點,將(jiang)(jiang)強調(diao)修法(fa)消除歧視性待遇的必要性,呼吁美國(guo)(guo)國(guo)(guo)會盡快修改相關條款。韓(han)聯社(she)(she)稱(cheng),此外,韓(han)國(guo)(guo)政府還(huan)將(jiang)(jiang)與美方(fang)建立協商渠道進行討論,“加大施壓力度”。
據長(chang)安(an)街(jie)知(zhi)事,韓國和歐盟已(yi)于本月初決定“聯(lian)手應(ying)對”美國《通脹削減法(fa)案》帶來的影響。
11月(yue)30日,安德(de)根(gen)在比(bi)利時布魯塞爾(er)與歐(ou)盟委員(yuan)會(hui)分管經濟事(shi)務(wu)的執行副主席瓦爾(er)季斯(si)·東布羅夫(fu)斯(si)基斯(si)會(hui)談,議題(ti)包括《通脹削(xue)減法(fa)案》。隨后韓(han)方發(fa)布聲(sheng)明稱,韓國和歐盟都對美方這一法律“嚴重關切”,安德根提議雙方聯手應對。
東布羅夫斯基斯則在(zai)社(she)交(jiao)媒體上寫(xie)道(dao),雙(shuang)方在(zai)會談中討(tao)論了對《通(tong)脹削減法案》中“歧(qi)視性條款”的共同(tong)關切,同(tong)意攜手“恢復公(gong)平(ping)”。
就(jiu)在韓國代表團到訪美(mei)國前幾(ji)日(ri),美(mei)國總統(tong)拜登(deng)在與法國總統(tong)馬克龍的(de)會談(tan)后的(de)記者會上表示,不(bu)會因該法案中的(de)本(ben)土補貼政(zheng)策引發歐洲國家不(bu)滿而(er)“道(dao)歉”,但可以(yi)對法案內容(rong)進行“微調”,他們無意(yi)讓歐洲付出代(dai)價。不過,拜登沒有說明具(ju)體措施。
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shu)《通脹削減法案》,法案規定,只(zhi)有在北美制(zhi)造的(de)電(dian)動汽車(che)才能(neng)獲得相應(ying)的(de)稅收(shou)補(bu)貼(tie)。
當(dang)地時間8月16日,拜登(deng)簽署(shu)《通脹削減法案》 圖片來(lai)源:視覺中國
該法案一(yi)出(chu),歐盟、韓國、日本均(jun)提(ti)出(chu)抗議。國際輿論(lun)普(pu)遍(bian)認(ren)為(wei),美國此舉(ju)是“地方保(bao)護主(zhu)義的(de)利己(ji)行為(wei)”,將(jiang)嚴重損害跨國汽車制造商在美的(de)公(gong)平交易,同時還違背(bei)世界(jie)貿易組織禁止區(qu)別對待進口產品(pin)與國內產品(pin)的(de)規(gui)定。
馬克龍此次訪問美國期間,就曾直言不諱地要求美國給予友好國家更多尊重。11月30日,馬克龍在與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及商界領袖會面時指出,《通脹削減法案》中的產業補貼政策對歐洲企業具有“超級進攻性”,是在以損害歐洲利益的方式解決美國的問題。“《通脹削減法案》帶來的后果是,你們可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卻增加了我們的問題。”
當(dang)天晚些時候,馬克龍在法國駐美國大(da)使館(guan)發表講(jiang)話,再次提及(ji)美國的“歧視(shi)性補貼”,警(jing)告說這(zhe)可能(neng)會成為(wei)美歐(ou)關系的“問題”,進(jin)而導致“西方世(shi)界分裂”。
法新社認為,盡管拜(bai)登此番高規格接(jie)待馬克龍,有意展示(shi)雙方“熱絡關系(xi)”,但(dan)馬克龍的(de)表態“撕下了這次(ci)精心安排(pai)的(de)訪問(wen)表面的(de)部(bu)分虛飾”,觸(chu)及美歐關系(xi)中的(de)“棘手問(wen)題(ti)”。
無(wu)論是(shi)美歐貿易分(fen)歧,還是(shi)美韓補貼爭端,歸(gui)根結底,還是(shi)美國一方面(mian)(mian)要求盟友統一陣線,一方面(mian)(mian)又在利益面(mian)(mian)前“收割(ge)”盟友。
法國(guo)(guo)(guo)《觀點》周刊網站(zhan)則刊文指出,烏克(ke)蘭危機升(sheng)級后,美國(guo)(guo)(guo)坐收漁利(li),在能源(yuan)上享有(you)自主(zhu)權,在技術和(he)軍(jun)備領域占據主(zhu)導地(di)位。而歐洲(zhou)(zhou)則正相反,不(bu)僅因追隨美國(guo)(guo)(guo)對俄制裁(cai)而遭受能源(yuan)危機的痛擊,歐洲(zhou)(zhou)央行也(ye)在美聯儲大幅加息的逼迫(po)下陷入困境(jing):若(ruo)跟隨美聯儲加息腳步,則將面臨經濟(ji)衰退加速(su)的風險;若(ruo)不(bu)迅速(su)收緊貨(huo)幣(bi)政(zheng)策,則歐洲(zhou)(zhou)的滯(zhi)脹問(wen)題恐將加劇,歐元也(ye)會(hui)進一步貶值。在多重危機沖擊下,歐洲(zhou)(zhou)正面臨產(chan)業、就業機會(hui)和(he)資本流(liu)向美國(guo)(guo)(guo)的重大威脅。
再看韓國(guo),今年(nian)以來,美(mei)(mei)國(guo)拉攏韓國(guo)加入各種小圈子(zi),從“印太經(jing)(jing)濟(ji)框架”到“四方芯片聯盟”,欲借“經(jing)(jing)濟(ji)合(he)作”之(zhi)名,行“排擠他國(guo)”之(zhi)實,激化地區對立和緊張局(ju)勢。美(mei)(mei)國(guo)上述種種行為無異(yi)于“背后(hou)捅刀(dao)”,引發盟友們強(qiang)烈(lie)反感(gan)。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孫志成
封(feng)面圖片(pian)來源:視覺中國(guo)
每日(ri)經(jing)濟新(xin)聞綜合自環球網(wang)、中國新(xin)聞網(wang)、新(xin)華社、長(chang)安(an)街知(zhi)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bao)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wei)者必(bi)究。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wo)們要求(qiu)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