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xin)聞 2022-12-13 17:10:48
日(ri)前,中(zhong)國(guo)金融(rong)認(ren)證中(zhong)心聯(lian)合中(zhong)國(guo)電子銀(yin)行網、中(zhong)國(guo)民生銀(yin)行共同發布《2022開(kai)放銀(yin)行生態金融(rong)白(bai)皮書》。白(bai)皮書提到,開(kai)放銀(yin)行輸出并(bing)非僅是(shi)技(ji)術層面的事情,平(ping)臺及產品競爭的背后實際是(shi)銀(yin)行綜合實力的全面比拼。因此(ci)需要在架構、流程、文化(hua)等方面有針對(dui)性地調整。
每經(jing)記者|張壽林 每經(jing)實(shi)習(xi)編輯|馬子卿(qing)
日前,中(zhong)國(guo)(guo)金融認證中(zhong)心聯合中(zhong)國(guo)(guo)電子銀行(xing)網、中(zhong)國(guo)(guo)民生(sheng)銀行(xing)共同發(fa)布(bu)《2022開放銀行(xing)生(sheng)態金融白(bai)皮書》(下稱“白(bai)皮書”)。
從狹義角度看,白皮書表示,開放銀行指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把特定服務用于API的形式開放,將銀行內部的信息系統與合作方的信息系統對接。但是,業內對于“開放銀行”的期待絕非等同于“場景金融”,也絕非僅僅意味著銀行通過API把自己的特定服務用API的形式開放。數字經(jing)濟時代,數據驅動、產融結合是開放銀行(xing)的未來機會所在(zai)。
白(bai)皮書提到,開放銀行輸出并非僅(jin)是技術(shu)層面(mian)的事情,平臺(tai)及產(chan)品競爭的背后實際是銀行綜合實力(li)的全(quan)面(mian)比拼。因(yin)此需(xu)要在架構、流程、文化等方(fang)面(mian)有針對性地調(diao)整(zheng)。
白皮書指出,商業銀行(xing)基(ji)于是(shi)否(fou)擁有(you)客(ke)戶服務終端和(he)是(shi)否(fou)創建新(xin)場景,形成了三(san)類典型的(de)開放(fang)銀行(xing)模式。
第一種模式,引入產品服(fu)(fu)務(wu),提升客戶服(fu)(fu)務(wu)能力。商(shang)業銀(yin)行(xing)通過接入合作方的產品和(he)(he)服(fu)(fu)務(wu),將場景和(he)(he)前(qian)沿(yan)科技引入個人手機(ji)銀(yin)行(xing)、企業手機(ji)銀(yin)行(xing)、企業網上銀(yin)行(xing)等自有業務(wu)渠道(dao),持續拓展(zhan)產品維度,深度構建(jian)自身服(fu)(fu)務(wu)能力。
在這(zhe)種模式(shi)下,合作方借助(zhu)商業(ye)(ye)(ye)銀行(xing)私(si)域流(liu)量,可以實現快速(su)推廣自身產(chan)品和服(fu)務(wu)。商業(ye)(ye)(ye)銀行(xing)將電商、繳費(fei)、便(bian)民(min)生(sheng)活、企業(ye)(ye)(ye)信息查詢等服(fu)務(wu)主動引入自有業(ye)(ye)(ye)務(wu)渠道,將金融與個人生(sheng)活消費(fei)、企業(ye)(ye)(ye)生(sheng)產(chan)經營相(xiang)融合,提升客戶(hu)忠誠度(du)和活躍(yue)度(du)。
第二種模式,輸(shu)出(chu)金融產品,在場景中服務(wu)客戶(hu)。商業銀(yin)行(xing)基于合(he)作方(fang)特定場景訴求,整合(he)行(xing)內金融產品和服務(wu)資源(yuan),通過API、SDK等技術方(fang)式將產品和服務(wu)嵌入到合(he)作方(fang)的(de)業務(wu)場景中,從而實現(xian)跨(kua)平臺(tai)的(de)客戶(hu)流量獲取,如商業銀(yin)行(xing)貸(dai)款(kuan)產品在第(di)三方(fang)平臺(tai)的(de)輸(shu)出(chu)、人(ren)力資源(yuan)類平臺(tai)的(de)發薪申請、費控報(bao)銷(xiao)類平臺(tai)的(de)報(bao)銷(xiao)申請等。
在這種模式下,合作方(fang)擁有數量(liang)可(ke)觀、價值較高的客戶(hu)群體,一方(fang)面商(shang)業銀行降低(di)客戶(hu)獲取、業務(wu)增(zeng)長的運(yun)營推廣成本(ben),另一方(fang)面合作方(fang)將(jiang)商(shang)業銀行的產品(pin)和(he)(he)服務(wu)與自身業務(wu)平臺有機結(jie)合,解決(jue)了客戶(hu)數據(ju)在合作方(fang)和(he)(he)商(shang)業銀行間斷流的痛(tong)點。
第三種模式,共建(jian)場景(jing)平臺,提供綜合化服務。商(shang)業銀(yin)行結合行業平臺服務優勢資(zi)源,與外部合作共建(jian),打造“金(jin)融和(he)非金(jin)融”綜合服務場景(jing),在流(liu)量資(zi)源、品(pin)牌(pai)資(zi)源和(he)相關開發資(zi)源層面(mian)(mian),實現(xian)多方(fang)產品(pin)傳播的多贏局面(mian)(mian)。
開放銀(yin)行賦能人力外包行業(ye)的商業(ye)模式
資料來源:《2022開(kai)放銀行生(sheng)態金(jin)融白皮(pi)書》
在(zai)這(zhe)種模式下,商業(ye)銀(yin)行和眾多(duo)科技公司互聯互通、數(shu)(shu)據共建共治、業(ye)務(wu)協作(zuo)協同,圍繞(rao)產業(ye)中有需求、有場(chang)景、有客(ke)群的企(qi)業(ye)客(ke)戶,構建多(duo)主體(ti)廣泛(fan)參與研發、產品功(gong)能體(ti)系豐富的企(qi)業(ye)通用服務(wu)數(shu)(shu)字生態圈,助力資金(jin)、人力、技術資源參差不齊的中長尾企(qi)業(ye)都可以獲得(de)匹(pi)配度最高的“金(jin)融和非金(jin)融”服務(wu)。
白皮書(shu)認為開放(fang)銀(yin)行賦能普(pu)惠金(jin)融面(mian)(mian)臨(lin)的挑戰(zhan)有以下(xia)三個方面(mian)(mian)。
一是部門與條線的考核機制。國內大部(bu)分(fen)銀(yin)(yin)行資源(yuan)配(pei)置(zhi)與考核(he)機制按部(bu)門或條線(xian)(xian)劃分(fen),管理、流程、業務拓展均受“部(bu)門”或“條線(xian)(xian)”的(de)(de)指引和約束。在生態建設階(jie)段,往往場景的(de)(de)需求是(shi)綜合的(de)(de),合作價(jia)值是(shi)跨(kua)部(bu)門、跨(kua)條線(xian)(xian)的(de)(de),商(shang)業銀(yin)(yin)行大多(duo)都面(mian)臨著(zhu)審批流程長、決策效率低的(de)(de)窘境,一線(xian)(xian)人員業務拓展時(shi)協調成本高,難(nan)以對市場迅速反應。
二是盈利和投入的戰略選擇。構(gou)建完整的(de)開放銀行體系包括人才、業(ye)務、技術、商業(ye)模式(shi)等多個方面,是一項非常大的(de)工(gong)程(cheng),無(wu)論是選擇(ze)“鏈接(jie)”還是“共建”都需要消(xiao)耗大量的(de)資(zi)金、時(shi)間與人力,加重(zhong)了銀行對于投入回報比的(de)憂慮。某種程(cheng)度上,開放銀行帶來(lai)了技術上的(de)變革,但(dan)也(ye)并不能保證(zheng)盈(ying)利層面的(de)正相關成(cheng)長。
三是可持續共贏的商業模式。各家銀行如(ru)何打破固定的(de)商(shang)業(ye)模(mo)式(shi)(shi)并打造自(zi)己(ji)的(de)開(kai)放銀行核心競爭力是構(gou)建可持續進化(hua)、有韌性的(de)商(shang)業(ye)模(mo)式(shi)(shi)的(de)關(guan)鍵(jian)。可持續進化(hua)的(de)開(kai)放銀行商(shang)業(ye)模(mo)式(shi)(shi)意味(wei)著(zhu)商(shang)業(ye)銀行的(de)價(jia)值主張和價(jia)值創造邏輯融合了(le)多元利益相關(guan)方(fang)的(de)價(jia)值訴求(qiu)。
對此,白皮書提出了建議(yi)相關(guan)建議(yi)。
一是商業(ye)銀(yin)行(xing)(xing)積極跟(gen)進開放(fang)銀(yin)行(xing)(xing)建設(she),選擇適當的業(ye)務模式。從組織架構、體制機制和企業(ye)文化等層(ceng)面破除深層(ceng)次障礙(ai),整合(he)產業(ye)鏈條上下游機構及關(guan)聯(lian)客戶,聚合(he)場景、引入流量,擴展服務邊界和深度(du),運用(yong)開放(fang)銀(yin)行(xing)(xing)實現數字普惠金融模式突破。
二是轉(zhuan)變合(he)作(zuo)(zuo)(zuo)理念,將(jiang)第三方平臺機構視作(zuo)(zuo)(zuo)共(gong)(gong)同成長(chang)的合(he)作(zuo)(zuo)(zuo)伙伴。在商業模式上,不(bu)應(ying)將(jiang)第三方僅視為(wei)流量導入(ru)方,還應(ying)充分(fen)了解合(he)作(zuo)(zuo)(zuo)伙伴的需(xu)求和(he)預期,更好(hao)地共(gong)(gong)享能力、共(gong)(gong)建(jian)產(chan)品、共(gong)(gong)擔風險。
三是優化內部機制,建(jian)立(li)敏(min)捷、高(gao)效的服(fu)務(wu)響(xiang)應流程(cheng)。建(jian)立(li)企業級開放銀行(xing)業務(wu)運(yun)營(ying)服(fu)務(wu)體系(xi)(xi),解決(jue)傳統部門銀行(xing)在業務(wu)協作、部門利益(yi)等方面的弊端,理順(shun)RPC(客群、產(chan)品、渠道)三者(zhe)關系(xi)(xi)定(ding)位(wei),總、分行(xing)建(jian)立(li)專職團隊承(cheng)接開放銀行(xing)業務(wu)需求(qiu),統一(yi)資源管(guan)理,綜合(he)評估投入(ru)產(chan)出。
封面(mian)圖(tu)片來(lai)源(yuan):攝圖(tu)網-5006685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xin)聞》報社授(shou)權(quan),嚴禁轉(zhuan)載或鏡(jing)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bu)希望作品出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nin)的(de)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