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 2022-12-24 00:10:43
每(mei)經記者|董(dong)天(tian)意 每(mei)經編輯|王月龍 裴健(jian)如 易啟(qi)江

德國(guo)汽(qi)車制造商受到來自德國(guo)本土的“背刺”。
近日,德(de)國(guo)《汽車周報》發文稱,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市場正變得平庸。文(wen)中(zhong)(zhong)表示:“迄今為止(zhi),中(zhong)(zhong)國(guo)是(shi)德國(guo)汽車制造商最(zui)重(zhong)要的(de)市場。但最(zui)近,這個行業跟(gen)不(bu)上中(zhong)(zhong)國(guo)的(de)發展。現在應該改變(bian)了(le)。”
被譽為“汽車教父”的德國汽車經濟專家費迪南德·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也在文章中稱:“隨著(中國市場)競爭顯著增加,德國人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光澤”。杜登霍夫認為,在電動汽車市場,德國汽車制造商只處于行業中間位置。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多由特斯拉或比亞迪、蔚來等中國制造商生產。而在中國消費者所青睞的軟件功能方面,德國廠商也落后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 攝(she)(資(zi)料圖)
文中援引杜登霍夫的統計數據顯示,相較2021年1~9月,大眾集團旗下品牌、寶馬MINI和梅賽德斯-奔馳的在華銷量都有所波動。其中,大眾汽車的市場份額由17.5%降至14.1%。“雖然今年前9個月,中國市場與去年同期相比總共增長了近15%,但德國供應商卻留下了相當大的缺口。”杜登霍夫表示。
德國(guo)《汽車周報(bao)》認(ren)為,車載軟件(jian)娛樂和自動駕駛輔助功能正成為(wei)德(de)國(guo)汽車制造(zao)商在華發展的(de)關(guan)鍵短板。文中舉(ju)例稱(cheng),大眾和(he)奧迪在(zai)中國市場的某些車(che)型難以滿足本土用戶(hu)的口味(wei),盡管(guan)較之前已有所(suo)改(gai)善(shan),但仍缺乏部分特殊車(che)載軟件(jian)和(he)娛樂功能(neng),而這(zhe)些功能(neng)通常是中國本土車(che)企的標配。
而在(zai)自動(dong)駕駛輔助功能方面,杜登(deng)霍夫(fu)認(ren)為,德(de)國汽(qi)車制造商(shang)也面臨著(zhu)進一(yi)步“失勢(shi)”的(de)風(feng)險。“雖然RoboTaxi已(yi)經在(zai)中國主(zhu)要(yao)城市(shi)上(shang)路,但在(zai)德(de)國許多地區,這類話題正在(zai)減(jian)少(shao),因為目前(qian)你還(huan)看不到(dao)如何用它賺錢。而這為中國競爭(zheng)者提供了(le)發展優(you)勢(shi)的(de)最佳機會,真正讓他們變得更加優(you)秀。”杜登(deng)霍夫(fu)表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天意 攝(she)(資料圖)
事實(shi)上,德國媒體(ti)的判斷更多是基(ji)于(yu)現有中國市(shi)場競爭(zheng)局(ju)勢的“未雨(yu)綢繆”。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jin)年11月,國內主流(liu)合資品牌(pai)(pai)零(ling)售約54萬輛(liang),同比(bi)下降31%,環比(bi)下降23%。其中,德系品牌(pai)(pai)零(ling)售份額為18.9%,同比(bi)增長0.1個(ge)百分點,而日系品牌(pai)(pai)零(ling)售份額為15.3%,同比(bi)下降6.9個(ge)百分點。
而在德系品牌更(geng)具優勢地位的(de)國內(nei)豪(hao)華車市(shi)(shi)場(chang),乘聯會數(shu)據顯示,今(jin)年11月,國內(nei)豪(hao)華車市(shi)(shi)場(chang)零售銷量約為23.29萬輛(liang),同(tong)比(bi)增(zeng)(zeng)長15.1%,跑贏大盤的(de)同(tong)時,在三大細(xi)分市(shi)(shi)場(chang)中(即豪(hao)華、主流合資(zi)和自主)增(zeng)(zeng)速最高;1~11月,國內(nei)豪(hao)華車市(shi)(shi)場(chang)累計銷量約為244.73萬輛(liang),同(tong)比(bi)增(zeng)(zeng)長1.4%。
以(yi)奔(ben)馳為例,今年第三季(ji)度(du),梅賽德(de)斯-奔(ben)馳在全球范(fan)圍內共交(jiao)付(fu)乘用(yong)車超51.78萬(wan)輛(liang),同比增長(chang)21%。其中,中國市(shi)場銷量為20.68萬(wan)輛(liang),同比增長(chang)37%;今年前(qian)9個月,奔(ben)馳累(lei)計在華交(jiao)付(fu)新車約56.26萬(wan)輛(liang)。
“第三季度,盡管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得益于市場活力的進一步恢復,我們與經銷商伙伴取得了穩健的市場表現。我們的產品在不同的細分市場,特別是在新能源和高端豪華車領域,都贏得了更多客戶認可。”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銘表示。
與奔馳類似,寶(bao)馬(ma)(ma)集團發(fa)布的(de)銷量(liang)數據顯(xian)示,今年前(qian)9個月,寶(bao)馬(ma)(ma)集團共向中(zhong)(zhong)國客(ke)戶交付約59.29萬(wan)輛(liang)BMW和MINI汽車(che)。其中(zhong)(zhong),寶(bao)馬(ma)(ma)集團旗下(xia)純電(dian)動車(che)型銷量(liang)同比(bi)(bi)增長了65%。在全球市場,寶(bao)馬(ma)(ma)集團今年前(qian)三(san)季(ji)度共交付約174.79萬(wan)輛(liang)BMW、MINI和Rolls-Royce品牌(pai)汽車(che)。其中(zhong)(zhong),BMW和MINI品牌(pai)純電(dian)動車(che)型銷量(liang)同比(bi)(bi)增長114.8%,達(da)到約12.82萬(wan)輛(liang)。
寶馬(ma)集團大中(zhong)華區總裁兼(jian)首席執行官(guan)高樂表(biao)示:“我們與經(jing)銷商(shang)伙伴共同(tong)應對多重(zhong)挑(tiao)戰(zhan),不斷加(jia)強(qiang)電(dian)動化攻勢,并為(wei)客戶帶來新產品,在(zai)第(di)三季度取得了令(ling)人(ren)鼓舞(wu)的業績(ji)。寶馬(ma)集團秉承‘家(jia)在(zai)中(zhong)國(guo)’的策(ce)略,加(jia)速推進(jin)電(dian)動化、數字(zi)化和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每(mei)經記者 張(zhang)建 攝(資料圖)
對于德國(guo)《汽車周報》所擔憂的問題,德國汽車制造商也在進一(yi)步加速追趕。如(ru),今年6月(yue),華(hua)(hua)晨寶(bao)馬(ma)生產基(ji)地大規模升級項目(mu)(即里達工廠)正(zheng)式開業。該項目(mu)總投資(zi)150億元,是寶(bao)馬(ma)集團在中國市(shi)場(chang)有史以來最(zui)大的(de)單項投資(zi);隨后在11月(yue),寶(bao)馬(ma)集團宣布(bu)其(qi)沈陽生產基(ji)地將(jiang)進(jin)(jin)行(xing)動力電池生產的(de)大規模擴(kuo)建,該項目(mu)由華(hua)(hua)晨寶(bao)馬(ma)進(jin)(jin)行(xing)投資(zi),投資(zi)總額(e)約為100億元。
同(tong)樣在今年6月(yue),梅(mei)賽德斯(si)-EQ品牌首款基于EVA平臺正向(xiang)研發(fa)的國產純電車型——全新EQE在北(bei)京奔馳順義新工廠(chang)(chang)下線,該工廠(chang)(chang)總(zong)投資(zi)超過(guo)119億元(yuan);今年3月(yue),梅(mei)賽德斯(si)-奔馳還宣布在上海設立研發(fa)中心,專(zhuan)注于自(zi)動駕駛(shi)與智能互(hu)聯技術。
“未來三年,奧迪(di)將為中國市(shi)場打造5款本土生(sheng)產(chan)的(de)高端電動車型,其中包括基于PPE豪華純電動平臺的(de)新一代(dai)智(zhi)能(neng)電動車。”奧迪中(zhong)(zhong)國總裁溫澤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nian)前(qian),奧迪及大眾汽車集團將攜(xie)手(shou)中(zhong)(zhong)國本土合(he)資伙伴,對中(zhong)(zhong)國投(tou)資150億歐元,重點研發包括(kuo)基(ji)礎設施、電動車、智能交通技術等領域(yu),進一步加碼綠(lv)色智慧出行(xing)。
“寶馬在電(dian)動汽(qi)車方面非(fei)常有活力,大眾汽(qi)車也正在努力糾(jiu)正過去的錯誤,其CARIAD軟件部門(men)已在中(zhong)國設立分(fen)支機構,同時(shi)還與中(zhong)國人工智能公(gong)司地平線成立了合(he)資企業。”杜登霍夫認為,這或(huo)是德國汽(qi)車制(zhi)造(zao)業尋求在華長遠發展的重要一(yi)步。
記者|董(dong)天意
編輯|王月龍 裴健如 易啟江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yuan)創文(wen)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she)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nin)不希(xi)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lia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nin)(nin)的作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