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 2023-02-20 00:39:27
每經編輯|程鵬
24歲的杭州女孩鄭(zheng)靈華,是浙江師范大(da)學(xue)2022屆(jie)本科畢業生(sheng),2022年(nian)7月(yue)曾(ceng)因粉(fen)色頭發而遭(zao)遇大(da)規模網(wang)暴。
2023年2月19日晚(wan),一(yi)則關于她(ta)的(de)、令人(ren)心碎的(de)消息傳(chuan)來。據潮新聞·錢江晚報,鄭靈華的一位高中摯友確認,鄭靈華走了,她和抑郁癥抗爭半年多。
鄭(zheng)靈華因染粉色頭發被網暴去世了
潮(chao)新(xin)聞·錢(qian)江(jiang)晚(wan)(wan)報2月(yue)19日晚(wan)(wan)消息,2023年2月19日(ri)下午,鄭(zheng)靈華的朋友小唯在(zai)小紅書(shu)寫道:我深深地(di)感受到她(ta)(ta)的絕望(wang)和無助,抑郁癥沒有立效藥,我只能(neng)不斷地(di)用言(yan)語(yu)去治愈她(ta)(ta)……疫情開放后我想去找她(ta)(ta),她(ta)(ta)住了院。后來(lai)有幾日(ri)沒有聯系(xi),我以為她(ta)(ta)出院后想斷開網絡世(shi)界清靜(jing)清靜(jing),沒想到等來(lai)的是(shi)她(ta)(ta)父親的一(yi)通報喪電話……
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撥打了鄭靈華的微信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我想大家不會拿這件事情開玩笑,當時(去年年底)我們給她發消息都沒回,可能真的扛不住了。”靈華的大學學妹米米告訴記者。記者隨后聯系了鄭靈華的一位高中摯友,對方確認消息屬實。記者致電為鄭靈華免費代理訴訟案的律師金曉航,提示對方手機已關機。
小(xiao)唯發布(bu)的(de)鄭(zheng)靈華(hua)離世(shi)消(xiao)息 圖片來源:潮(chao)新聞·錢江晚報
據極目(mu)新聞此前報道,鄭靈(ling)華出生于1999年(nian)。2022年(nian)7月,在(zai)被(bei)保研到華東師(shi)范大(da)學后(hou),她(ta)(ta)第(di)一時(shi)間(jian)拿著錄取(qu)通(tong)知書到醫(yi)院,與病床上84歲的(de)(de)爺爺分享這(zhe)一喜事。對她(ta)(ta)來說(shuo)(shuo),爺爺是世上最愛她(ta)(ta)的(de)(de)人,成為爺爺的(de)(de)驕(jiao)傲(ao)也是她(ta)(ta)考(kao)研的(de)(de)動力之一。她(ta)(ta)連信封都沒(mei)舍得拆(chai)。她(ta)(ta)拍下(xia)了照(zhao)片和視頻(pin)發到社(she)交平臺(tai)留作紀(ji)念。說(shuo)(shuo)到染粉色頭發的(de)(de)初衷,她(ta)(ta)說(shuo)(shuo)希望畢(bi)業照(zhao)上的(de)(de)自己能是明(ming)媚而鮮艷的(de)(de)。
她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分享。直到第二天,她被私信“轟炸”了,并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照片被盜用,已在各個平臺擴散。這些圖片和視頻,給她帶來了很大困擾。各種不堪入目的(de)評論(lun)接踵(zhong)而至:有(you)營銷號搬(ban)了(le)她的(de)(de)圖,編出“專升(sheng)本”的(de)(de)故事,賣起了(le)課(ke);有好事之人,說她是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經人、妖精、紅毛怪……還有(you)人甚至攻擊她(ta)生病的爺爺,而這僅僅是因為她染了一頭紅發。
引發網暴的(de)鄭靈華社交網絡內容截圖
隔(ge)著(zhu)屏(ping)幕,那些素未(wei)謀面的陌生(sheng)人(ren)的惡(e)意像潮水一(yi)樣襲來。鄭靈華意識到(dao)——自(zi)己被網暴了。
她和抑郁癥抗爭半年多
鄭靈華在去年7月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這件事十分影響我的生活和學習,現在無論怎么努力,學習效率已遠不如從前,情緒和精力都被這件事給打攪了。因為這個事,我現在抑郁很嚴重,昨天我又去醫院拿了診斷報告。我現在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白天吃飯也沒有胃口,我現在不敢去看一些經常登錄的社交媒體,我知道肯定有一些正直的網友為我鼓勁加油,但肯定也會有負面的聲音,這是不可避免的,我現在對這些很敏感。我正在努力地調整,無論是通過看書進行自我調節,還是求助于專業的心理醫生。”
另據(ju)錢(qian)江(jiang)晚報報道,去年8月,她(ta)已經將頭發染回黑色。她(ta)說她(ta)曾一(yi)度嘗試卸(xie)載各個APP,但被洶涌惡(e)意淹沒的(de)深(shen)夜里,那些語氣尖銳、用詞(ci)粗俗(su)而具有(you)攻擊(ji)性的(de)評論仍(reng)在她(ta)腦海里盤(pan)旋。她因此每周需要心理(li)醫(yi)生的幫(bang)助。她還用(yong)雅思課、健身團(tuan)課把自己的(de)時間安排得滿滿的(de),努力尋(xun)求自救。
7月(yue)24日(ri)的照片(pian)里(li),她的粉(fen)頭發突然變成了黑色 圖片(pian)來源:環(huan)球人物(wu)
與此同(tong)時,鄭靈華并沒有放棄維(wei)權(quan),她把各個平臺上的(de)詛咒和(he)辱罵用截屏或錄(lu)屏的(de)方式保存下來,打(da)印(yin)成(cheng)厚(hou)厚(hou)一本,在(zai)律師的(de)幫(bang)助下,要求平臺提供侵權(quan)人和(he)網暴者的(de)信息(xi)。
她還(huan)告訴(su)記者,希望粉色頭發能成為一種抵抗(kang)網絡暴力的象征(zheng)。
2022年9月(yue)份(fen),鄭靈(ling)華(hua)開始(shi)了研(yan)究生生活(huo)。“在她讀研(yan)之(zhi)初,我(wo)們以為一(yi)切都在好(hao)轉(zhuan),她能夠走出來去(qu)追逐(zhu)自(zi)己的(de)夢想。”靈(ling)華(hua)的(de)大學學妹米(mi)米(mi)告訴記者(zhe)。九月(yue)份(fen)的(de)時(shi)候米(mi)米(mi)正在備考,鄭靈(ling)華(hua)在微信上給米(mi)米(mi)分享了一(yi)個很亮的(de)月(yue)亮,鼓勵(li)她一(yi)起(qi)努(nu)力。
然而十(shi)月底,她的(de)(de)抑郁(yu)癥再次復發,她不得(de)不中止學業回(hui)到(dao)杭州治(zhi)療。當(dang)十(shi)一月底,記者聯(lian)系鄭靈華(hua),表(biao)示想去醫院看(kan)看(kan)她的(de)(de)時(shi)候,她回(hui)復說:“謝(xie)謝(xie)你一直以來的(de)(de)關(guan)心(xin),我最(zui)近(jin)不太好”。她說當(dang)時(shi)有爸(ba)爸(ba)陪護(hu)在身邊,但(dan)(dan)害怕(pa)現在的(de)(de)狀態會嚇到(dao)別(bie)人,有很多小妹妹找她玩,但(dan)(dan)她不太想說話(hua)。
很遺憾,由于疫情原因,這(zhe)次探(tan)望(wang)沒能成行。
除夕(xi)夜(ye),記者給鄭靈華發去除夕(xi)快(kuai)樂、平平安(an)安(an)的(de)新年祝福,她回復了“謝(xie)(xie)謝(xie)(xie)姐(jie)姐(jie),姐(jie)姐(jie)也(ye)是”并附上(shang)三(san)個愛心。
在她寫給小唯的信里,這個年輕的姑娘懷念過去的自己,熱烈、有目標、精力充沛。而在十月抑郁癥復發后,情況越來越糟糕,她慢慢無法和身邊的人交流,吃藥后說話越來越困難,每天被消極想法圍繞,不想說任何話。“真的很對不起大家,真的沒有勇氣再走下去了。”她在結尾處這樣寫道。
鄭靈華曾是一個“元氣滿滿”的女孩
社(she)交(jiao)平臺上(shang)曾(ceng)住著一(yi)個(ge)“元氣滿滿”的(de)鄭靈(ling)華。
據環球人物此前報道,鄭(zheng)靈華是音樂學院的學生,朗誦、唱歌、跳舞、主持、表演樣樣行,拿過許多獎項。
圖片來(lai)源:社(she)交媒體?環(huan)球(qiu)人物(wu)
舞臺(tai)上(shang)的(de)她自信耀眼,生活里的(de)她和許多“95后(hou)”女孩一樣,喜歡拍照、美食、旅行,會到廈門(men)的(de)海邊看一場日出,或去南(nan)京的(de)音樂臺(tai)喂鴿子,臉上(shang)掛著燦爛(lan)的(de)笑容(rong)。
雖然愛折騰(teng),但她(ta)干(gan)起正事也(ye)毫不含糊(hu)。比如,她(ta)曾經“20天通過高中(zhong)音樂教資筆試”,也(ye)順(shun)利“保研逆襲”至心儀的院校(xiao)。
2022年5月,為了(le)拍畢業照,她把(ba)頭(tou)發染成了(le)喜歡的粉色,還(huan)被一些網友要了(le)“攻(gong)略(lve)”。她如愿拍到滿意(yi)的照片,配文(wen)“在明媚的夏日開懷(huai)大笑(xiao)”。
圖片來源:環球人物
人民網曾評論網暴:
潑臟水、放冷箭是病態現象
2022年人民網曾就此事發表過評論稱,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各類社交平臺的興起,網絡暴力問題愈加凸顯,網暴造成的后果也越來越嚴重。這種向別人潑臟水、放冷箭的行為,是一種病態現象,暴露出偏狹的心理。
任由網絡抹黑、網絡暴力蔓延,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情緒先行,就容易成為“謠言傳聲筒”;理性后置,結果就會淪為“網暴擴散器”。要知道,匿名和虛擬不是“張口就來”的理由,道德和法治才是“言由心生”的前提。
如果說網(wang)(wang)(wang)絡暴力行(xing)為是淹沒理(li)(li)性、蠶(can)食公(gong)序的(de)洪水(shui)猛獸,那么網(wang)(wang)(wang)絡平臺理(li)(li)應成為一道守護(hu)(hu)精神家園的(de)堅固堤壩。在(zai)今天,隨(sui)著互(hu)聯(lian)網(wang)(wang)(wang)觸角的(de)延伸(shen),網(wang)(wang)(wang)絡平臺已經成為信(xin)息內容(rong)管(guan)理(li)(li)的(de)第(di)一責(ze)任主(zhu)體,在(zai)堅持正確價值取向、保障網(wang)(wang)(wang)絡內容(rong)安全、維護(hu)(hu)網(wang)(wang)(wang)民(min)合法權益(yi)等方面,具(ju)有(you)不可替代的(de)地位和作用。
表(biao)達有邊界,流(liu)量有底線。企業做得越(yue)大、平臺(tai)越(yue)活(huo)躍,相應的社(she)會責(ze)(ze)任(ren)和道(dao)德(de)責(ze)(ze)任(ren)就越(yue)大。需要看到(dao),一(yi)些社(she)交平臺(tai)、門戶網站在防范網絡暴力行為方面,還存在責(ze)(ze)任(ren)認識不(bu)(bu)充分、角色定(ding)位不(bu)(bu)準確、履(lv)職盡責(ze)(ze)不(bu)(bu)到(dao)位、制度機制不(bu)(bu)完善、管理操作(zuo)不(bu)(bu)規范等問題,一(yi)定(ding)程(cheng)度導(dao)致違法(fa)和不(bu)(bu)良信(xin)息禁而不(bu)(bu)絕(jue)。
“天下苦網暴久矣!”來自網友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治理網絡暴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治理網絡暴力,需要你我攜手同行,既要把控自己的“言論邊界”,以身作則維護網絡文明,又要保護自己的“權利邊界”,避免在自身權益遭受侵害時手足無措。
(為保護受訪者隱(yin)私,文(wen)中米(mi)米(mi)為化名(ming))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張(zhang)益銘
封面圖(tu)片(pian)來源(yuan):截圖(tu)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潘璐)、環球人物(記者:付玉梅)、極目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ri)經濟新聞(wen)》報(bao)社授權,嚴(yan)禁轉載或鏡(jing)像,違者(zhe)必究。
讀(du)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bu)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wo)們要求(qiu)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