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wen) 2023-02-25 12:58:26
每(mei)經編(bian)輯|王月龍
近年來(lai),公(gong)務員考試持續升溫。今(jin)年,公(gong)務員考試有了(le)一些(xie)變化。
2月25日,“多省份公務員擴招”登上微博熱(re)搜(sou)。據統計(ji),擴招幅度最大的省份(fen)擴招約80%。同時(shi),招(zhao)錄政策也(ye)體現了面向(xiang)應屆畢業生擴招(zhao)、支持人才到基層就業等特點(dian)。
截圖(tu)來(lai)源:微博
此(ci)外,備受輿論關(guan)注(zhu)的報考公務(wu)員“35歲及以下”年(nian)齡門(men)檻限制,今年(nian)多地有了變化。據人民網記者(zhe)不完全統計,近些年(nian)已有約10個省份(fen)將(jiang)部分(fen)崗位年(nian)齡(ling)調整(zheng)為40周歲(sui)以下。
2023年多地省考擴招超50%
幅度最大省份擴招約80%
據(ju)界面(mian)新聞(wen)報道,2023年1月(yue)以來(lai),全國20多(duo)個省份陸續(xu)啟動了(le)2023年度(du)公務(wu)員省考招錄。
青海(hai)、甘肅、內蒙古、陜(shan)西(xi)、廣西(xi)、云南(nan)等27個省(sheng)(市(shi)、自治區)的“省(sheng)考”將集中于2月25日(ri)到(dao)26日(ri)進行(xing)。其(qi)中,往年未參(can)加聯考、單獨進行命(ming)題和錯(cuo)峰考試(shi)的廣東(dong)省和山東(dong)省也已明(ming)確,將筆(bi)試(shi)時間定在了2月25日到26日。
而(er)在剛(gang)剛(gang)過去的(de)2月(yue)11日到21日,北京的公(gong)務員(yuan)招考(kao)筆(bi)試已經落(luo)幕。根據北京(jing)公(gong)務員(yuan)局公(gong)告,2023年年度“京(jing)考(kao)”計劃招考(kao)4719人(ren),招錄規模較2022年擴(kuo)招約11%。
據人(ren)民網,廣西、甘肅兩地(di)招錄增幅較大:廣西(xi)2022年總共招錄(lu)公務員4368名,到2023年增長(chang)至6781名,同比增長(chang)約55%。甘肅去年計劃招錄公務員2364名,今年計劃招錄超4000名,同比增長約80%。此外(wai),云南、內蒙古擴招比例也均在50%以(yi)上。
圖片(pian)來源(yuan):視覺中國(guo)
除了招錄(lu)人數(shu)明顯提升(sheng),加入擴招行列的省(sheng)(sheng)份數(shu)量也較(jiao)以往增加不少。記者梳理2022年(nian)和(he)2021年(nian)招錄(lu)情況發現(xian),盡管(guan)每年(nian)都有(you)省(sheng)(sheng)份擴招,但擴招規模和(he)幅(fu)度(du)都遠低于今年(nian)。
如2021年,僅有(you)13個地區的省考有(you)擴招,其中僅云(yun)南擴招增幅(fu)超(chao)50%,而2022年,擴(kuo)招(zhao)省(sheng)份增(zeng)至(zhi)18個。
另據央(yang)廣網(wang)統計,在各省(市、自(zi)治區)整體擴招(zhao)公務員的形勢下(xia),陜(shan)西、四川等6個地區(qu)則相較去年(nian)呈現縮(suo)招趨勢,其(qi)中,陜西縮招幅度較(jiao)小,基本(ben)與(yu)去(qu)年持平。
據(ju)中國新聞周刊(kan),相較于(yu)國考(kao)3.71萬(wan)個招錄名額,總報名數(shu)突(tu)破250萬(wan)的激烈競爭,省(sheng)考(kao)今年(nian)招錄總人數(shu)接近(jin)20萬(wan),同(tong)比去年(nian)增(zeng)長16%,對“考(kao)公一(yi)族(zu)”十分利好。
多地部分崗位放寬35歲限制
據(ju)大河報報道,歷年(nian)的(de)(de)公務員考試,報考限制條(tiao)件一(yi)定是全(quan)社會(hui)討論的(de)(de)熱(re)點。今年(nian)討論度(du)較(jiao)高的(de)(de)話(hua)題(ti)是“35周歲(sui)的(de)(de)年(nian)齡限制”和(he)“應屆(jie)畢業生的(de)(de)可報考比例”,其實(shi),記者注意到此前就一(yi)直有“建議(yi)放開公務員考試35周歲(sui)限制”的(de)(de)爆款(kuan)話(hua)題(ti),吸(xi)引了全(quan)社會(hui)進(jin)行討論。
2022年(nian),在全國兩會上,人(ren)大代表林勇提出“在人(ren)均壽命(ming)延長、婚(hun)育年(nian)齡推(tui)遲的當下(xia),硬性規定公務員35歲以下才能(neng)報考并不適應人口(kou)長期均衡發展的需要,放開(kai)‘35周(zhou)歲(sui)(sui)限制(zhi)’應(ying)盡快提上日程(cheng)。”在林勇看來,放開(kai)“35周(zhou)歲(sui)(sui)限制(zhi)”有利于落實延遲(chi)退休政(zheng)策、促(cu)進人口增長、消(xiao)除年齡(ling)歧視、提高政(zheng)府(fu)治理能力。
今年,河南(nan)就(jiu)真的等(deng)來(lai)了“取(qu)消報考(kao)35周歲年齡紅(hong)線,放寬到40周歲”這樣的消息。據統計,河(he)南、貴州、天津、湖北(bei)、江西、廣西等(deng)10個省份,近些年放寬了部分崗位的年齡限制,但是崗位大多面向應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河南省考今年第一次放寬年齡限制,在《河南省2023年統一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中,明確指出:除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職位外,對2023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
不(bu)過,記者在查(cha)閱崗位要求后發現,目前的(de)(de)崗位中(zhong),符合“35歲-40歲”的(de)(de)崗位偏少,未來是(shi)否會繼續(xu)進一步放寬,還要看當年的(de)(de)政策調(diao)整決定(ding)。
據中(zhong)國(guo)新聞周刊,來自內(nei)蒙(meng)古(gu)的(de)考生李華(化名)表示(shi),在(zai)內蒙古(gu)今年的(de)省(sheng)考中,“三不(bu)(bu)(bu)限(xian)(xian)(xian)”,即(ji)不(bu)(bu)(bu)限(xian)(xian)(xian)專(zhuan)業、不(bu)(bu)(bu)限(xian)(xian)(xian)學歷(li)(大專(zhuan)以(yi)上)、不(bu)(bu)(bu)限(xian)(xian)(xian)戶籍的(de)崗位增(zeng)加了不(bu)(bu)(bu)少(shao)。在(zai)甘(gan)肅,也(ye)有四成以(yi)上職位不(bu)(bu)(bu)限(xian)(xian)(xian)專(zhuan)業。但(dan)她認(ren)為(wei),這類崗位往往競爭更大。“卡不住專業就很難報,我朋友報了個業務崗,當時報名人數只有三五十人,第二天過審人數飆升到兩百多”。
應屆生報考迎來利好
據人民網,公開數據顯示(shi),2022年(nian)我國高(gao)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破千萬,達(da)到1076萬,同(tong)比增加167萬,考公(gong)成為更多(duo)應屆畢業生的選擇(ze)。今(jin)年的省考招錄條(tiao)件,也對應屆畢業(ye)生有明顯的傾斜。
記者(zhe)注意到,除(chu)了(le)對碩、博身份的年齡要求(qiu)放(fang)寬外,多地省考的大部分(fen)職(zhi)位(wei)(wei),都(dou)對應(ying)屆高校畢(bi)業生開啟了(le)通道。如湖北專門安排4406個(ge)崗(gang)位(wei)(wei)給(gei)2023年應(ying)屆普通高校畢(bi)業生,其中80%以上的職(zhi)位(wei)(wei),應(ying)屆普通高校畢(bi)業生都(dou)可(ke)以報(bao)考。
在今年(nian)擴(kuo)招漲幅最高(gao)的(de)甘(gan)肅(su),超97.8%的(de)職(zhi)位(wei)對工作經驗沒(mei)有要(yao)求,這意味著應屆畢(bi)業生都能報考。同時,還(huan)專(zhuan)門(men)設置了2208人(ren)、1866個(ge)職位(wei)僅限(xian)應屆畢業生(sheng)報考,占總人(ren)數的(de)51.69%、總職位(wei)數的(de)51.41%。
據(ju)中新網,專家表示,從近幾年的招錄(lu)要(yao)(yao)求來(lai)看,公務員招考的專業要(yao)(yao)求更加細(xi)化,進一步(bu)提高人崗匹配度。此外(wai),一些地區還(huan)特(te)別提到要(yao)(yao)根據(ju)當地發展需求,加大緊缺人才領域的招錄力度。
中國人民大(da)學(xue)公(gong)共管理學(xue)院組織與人力資(zi)源(yuan)研究所(suo)(suo)教(jiao)授劉昕表示(shi),公(gong)務(wu)員(yuan)所(suo)(suo)處的(de)(de)是一個復雜的(de)(de)行(xing)政(zheng)系(xi)統,在不同地區、類(lei)型和不同層級(ji)黨政(zheng)機關中工(gong)作的(de)(de)公(gong)務(wu)員(yuan)的(de)(de)工(gong)作要(yao)求以及所(suo)(suo)處的(de)(de)工(gong)作環境實際上差別很大(da),廣(guang)大考生應該根(gen)據自(zi)(zi)身情況(kuang)選(xuan)擇(ze)崗位,衡量自(zi)(zi)己是否(fou)能夠適應當地(di)機關的(de)工(gong)作環境和要求(qiu)。
李華一直關注著每天報名人數的變動,直到截止日期的倒數第二天才點擊了確認按鈕。據她觀察,盡管招聘崗位多了不少,但崗位的招聘人(ren)數并(bing)無明顯增加。最終,她仍要與(yu)其他百余(yu)人(ren)爭(zheng)一個崗。“增加的名額未必能趕得上報考人數的增幅”,她也不知道今年“上岸”會相對容易還是更難。
李華(hua)的疑慮并非沒有道理。據時(shi)代周報援引(yin)專業(ye)機構的(de)數據報道(dao),有1312人共同競(jing)爭(zheng)“保(bao)山市隆陽(yang)區楊柳(liu)白族彝族鄉人民(min)政府-鄉鎮綜(zong)合管理崗”一職,“蘭州(zhou)永(yong)登縣城鎮居民(min)收支調查隊(dui)四級主任科員及(ji)以(yi)下(xia)”這(zhe)一崗位(wei)的(de)競(jing)爭(zheng)比,也高達(da)1088:1。
編輯|王月龍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ji)新聞(wen)(wen)綜合自界面新聞(wen)(wen)、人民網、大河報(bao)、中新網、央廣(guang)網、中國新聞(wen)(wen)周刊、時代周報(bao)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jin)轉載(zai)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de)作品。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