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3-06-06 11:57:56
每經編(bian)輯|杜宇
今天(6月6日(ri))13時(shi)30分,首艘國(guo)產(chan)大型(xing)郵輪(lun)計劃將(jiang)離開位于中國(guo)船舶外高橋造(zao)船的船塢(wu),靠泊到船塢(wu)外的4號、5號碼頭,標志(zhi)著首艘國(guo)產(chan)大型(xing)郵輪(lun)轉入碼頭系泊調試(shi)階段(duan),整船主體建(jian)造(zao)工作基本完成,進入設備調試(shi)和(he)內裝收(shou)尾(wei)階段(duan)。
圖片(pian)來源:央(yang)視新聞(wen)
接(jie)下來,在碼頭完成系泊調(diao)試后,郵輪(lun)將(jiang)出海完成兩次試航任務。郵輪(lun)計劃于(yu)今年(nian)底交付,明年(nian)開(kai)始正式運營。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有24層樓高,2125間客房,可載乘客5246人。因(yin)設計建造(zao)難(nan)度極高,被譽為造(zao)船工業“皇冠上的(de)明(ming)珠”,體現著一(yi)個國家(jia)船舶制(zhi)造(zao)的(de)綜合能力。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作為超大型單體機電產品,國產大型郵輪全船安裝的零件數量超過了2500萬個,是C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線纜超過4300公里,約等于上海到拉薩的距離。而且不同于其他類型的船舶,大型郵輪對于重量的控制極為敏感。郵輪自重每增加1噸,就意味著要減少船載物資的重量或載客人數。
郵輪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城市,它的設計建造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制造能力以及綜合科技水平。那么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建造難度到底有多大呢?
中國船(chuan)舶(bo)外高橋造船(chuan)郵輪(lun)項目部副部長 韋勝圣:比如說(shuo)我這邊大量的(de)(de)鋼板(ban),全(quan)部是(shi)采(cai)用4到8毫(hao)米(mi)的(de)(de)薄壁鋼板(ban),這種傳統的(de)(de)船(chuan)型上(shang)是(shi)不會(hui)使用的(de)(de),因(yin)為郵輪(lun)有減(jian)重的(de)(de)要求,盡可能讓(rang)出載貨(huo)的(de)(de)空(kong)間。
圖片(pian)來源:央(yang)視新聞(wen)
郵輪在大海航行,在經受風浪考驗的同時,還要解決供水、供電、排污等基本問題,以及船上幾千人休閑娛樂生活的需求,在(zai)有限空間(jian)實現如此(ci)繁雜功能的協調統一,難(nan)度可想而知(zhi)。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郵輪項目部副部長 韋勝圣:正常的郵輪是要滿足6000人左右同時在船上生活,所有的這些設備可能都是原來普通客船的上百倍,而且在有限的空間內要滿足這些上百倍的系統放進去,所以說對所有的空間利用幾乎用到極致。
圖片來源(yuan):央視新聞
此外,隨著技(ji)術的(de)不斷發展以及乘客(ke)需求的(de)變(bian)化,在郵輪建造的(de)過(guo)程(cheng)中,還(huan)要實現一邊建造一邊修(xiu)改的(de)工作(zuo)。這對于龐大的(de)系(xi)統(tong)來(lai)說,也很有挑戰。
韋勝圣表示,郵輪建造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量的修改,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大家需求都不斷在升級,所以說在建造過程中也會有大量的修改。一旦修改,這種修改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對我們來(lai)講,這種(zhong)挑戰也是非常巨大的。
每日(ri)經濟(ji)新(xin)聞綜合央視新(xin)聞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shi)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yan)禁轉(zhuan)載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品(pin)出現(xian)在本站(zhan),可聯(lian)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nin)的(de)作品(pin)。
歡迎關(guan)注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